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4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是,这还没完
就在罗斯福想方设法说服麦克阿瑟的时候,英国首相丘吉尔突然站了出来,横着插上了一脚
当时,丘吉尔明确提出,如果美国愿意守卫澳大利亚英国也将贡献一份力量
这下,罗斯福为难了
严格说来,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关系加密切,因为澳大利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之后也是英联邦成员,而且其元首是英国国王委派的总督此外,澳大利亚的大部分白人公民都是英国人的后裔在经济上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关系也极为密切,澳大利亚产出的大部分商品都销往英国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澳大利亚人都与英国有着关系,有的是在英国有亲戚朋友,有的是在为英国服务,有的是与英国有经济往来,有的是有怀旧情节,因此在英国人看来,澳大利亚依然是英国的一部分
虽然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英国没有做出多少贡献但是放弃澳大利亚,肯定会让英国上下备受打击
加现实的是,现在的英国加需要澳大利亚
这就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农牧产品几乎养活了半数英国人如果丢掉了澳大利亚,英国的粮食就加没有依靠了
也正是如此,丘吉尔才迫切的希望美军能够死守澳大利亚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正是麦克阿瑟把罗斯福想要放弃澳大利亚的消息通报给了丘吉尔
其实丘吉尔眼中的问题,在罗斯福眼里根本就不是问题
比如,在粮食问题上,罗斯福根本就不认为没有澳大利亚英国人就得饿肚皮道理非常简单,美国生产的粮食在满足了所有美国人的需求之后,至少还能养活五千万人,而英国的人口总量总共也不到五千万,且粮食缺口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因此美国有足够多的粮食来养活英国人
至于其他的问题,大多只是碍于面子
真正聪明的政治家,肯定会在现实面前放下面子思想,而不是为了面子而导致现实利益受损
罗斯福有理由相信,丘吉尔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问题是,丘吉尔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坚持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主动放弃澳大利亚
当然,丘吉尔也是一个现实的政治家,因此他也知道,仅仅提出要求,肯定无法让罗斯福回心转意要让美军继续坚守澳大利亚,英国就得做出表率,至少得在守卫澳大利亚的战斗中做出贡献
为此,丘吉尔非常直接的提到,只要美军守卫澳大利亚,就可以把之前派驻英国的战舰全部抽调回去,而且英国皇家海军将为保卫澳大利亚提供一支远征舰队,其中至少包括两艘舰队航母与两艘快战列舰
只是,丘吉尔没有忘记重要的事情
这就是,在没有了美国海军的支持,以及组建远征舰队前往西南太平洋之后,英国的本土舰队将被严重削弱,甚至丧失针对德意志第二帝国公海舰队的微弱优势,因此英国本土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针对这个问题,丘吉尔提出了两个解决办法一是尽可能的支援红俄,让红俄至少再坚持一年二是增强针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轰炸行动,而且重点打击海军、以及港口、造船厂等对海军作战有帮助的基础设施,削弱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作战能力,使其无法挑战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
美国要做的,就是向英国派遣多的重型轰炸机
可以说,丘吉尔的提议,确实让罗斯福动心了
要知道,坚守澳大利亚,美国也不是没有好处,而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在西南太平洋上拖住中国军队
重要的是,在英国参与的情况下,美国需要付出的代价降低了很多
也就是说,坚守澳大利亚,已经变得有利可图了
具体怎么打,罗斯福不是军人,也就做不了主
当时,存在两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一是丘吉尔的承诺能否兑现,特别是英国皇家海军有没有能力及时向西南太平洋派遣远征舰队,以及这支远征舰队的规模是否像丘吉尔保证的那样充实要知道,在第二印度洋舰队覆灭之后,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公海舰队面前已经没有明显的兵力优势了,要不然美国海军也不会把两艘刚服役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派往英国如果丘吉尔的决策遭到皇家海军反对,那么英国远征舰队就不可能出现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即便派出了远征舰队,其规模也有可能大幅度缩水,其不到实质作用,最终依然得由美国海军承担主要作战任务
显然,美国海军根本不可能在西南太平洋上承担主要作战任务
可以说,这正是尼米兹等美军高级将领最为担忧的问题,而且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绝不是杞人忧天主要就是,丘吉尔在提出派遣远征舰队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即英国本土受到的威胁大幅度降低问题是,如何才能达到这个前提条件?在皇家海军本土舰队被削弱之后,达到这个前提条件的唯一办法就是削弱德意志第二帝国公海舰队,而能用的办法就是提高战略轰炸的强度
这样一来,就牵扯出了第二个问题
这就是,美军能在什么时候把对德战略轰炸的强度提高到让英国满意、或者说是让英国感到安全的程度?
要知道,对德战略轰炸并不是美国总统与英国首相商量后就能决定的简单事情
当时,美国已经在英国部署了近两千架重型轰炸机,占到了英美轰炸机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五问题是,受缺乏远程护航战斗机影响,加上美军机群主要负责昼间轰炸,因此作战效率并不高,战斗损失却高得吓人在过去的一年间,美国已经在欧洲战场上损失了一千五百多架轰炸机,出动损失率高达百分之七也就是说,一架轰炸机在出动十三次的时候,就会被击落
可以说,这是非常惊人的损失率
当然,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在白天活动的美军轰炸机不但无法得到己方战斗机的全程掩护,而且还要面对由四千多架战斗机、近八万门高射炮与两百多部防空雷达组成的防空网
当时,按照高炮、防空战斗机与防空雷达的部署密度来看,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本土防空网仅次与英国本土防空网
按照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上将提出的评估报告,就算把今后生产的所有重型轰炸机都派往英国,而且不存在后勤保障与维护保养方面的难题,也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通过轰炸削弱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作战能力重要的是,这得重点轰炸海军、以及为海军服务的目标,从而得降低、甚至是取消针对其他目标的轰炸行动,使对德战略轰炸的战略价值大幅度降低
换句话说,阿诺德并不赞成重点轰炸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
在他看来,主要轰炸目标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工厂,特别是生产战斗机、坦克、火炮的大型军事工厂
这下,问题就变得严重了
说白了,连麦克阿瑟都不相信英国皇家海军会及时派遣远征舰队,丘吉尔开出的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问题是,在变成事实之前,谁也不会去质问丘吉尔,而且就算质问了,得到的肯定也是与现实相反的答案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够证明丘吉尔在说大话,也就没有办法直接否决丘吉尔提出的建议
这下,难题交到了罗斯福手上(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二百七十六章 尔虞我诈
对于英国在这场大战中发挥的作用,战后的评价一直是负面的,即很多人都认为英国拖了美国的后腿,在战争中做出的贡献不及产生的负担,没有为协助美国打赢这场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这个评价,与一九四二年底发生的事情有很大的关系
说白了,如果不是丘吉尔横着插了一脚,那么罗斯福很有可能在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做出放弃澳大利亚的决定这样一来,美国就能收回一百六十万兵力,近三千架作战飞机,数百艘舰船,还能节约数百万吨的作战物资这些力量,用在任何一个战场上,都能够发挥加重要的作用
战后,很多人就认为,如果美军在一九四二年底撤离澳大利亚,除了可以巩固夏威夷群岛的防御部署之外,还能够开辟一处的战场,或者是直接出兵欧洲大陆,比如向红俄派遣远征军如果选择后者,那么在美军投入五十万左右的兵力之后,红俄很有可能不会在一九四三年战败只要红俄坚持到一九四四年,特别是一九四四年的下半年,那么整体战局就很有可能朝对美英俄轴心有利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美英俄轴心有望打赢这场战争
当然,这仅仅是战后的推测,而且没有考虑到中德意同盟集团的反应
只是可以肯定一点,即在一九四二年底,美国真的放弃了澳大利亚那么接下来的战局肯定要比死守澳大利亚好得多
关键就是,丘吉尔做出的承诺根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