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海军航空兵在对日作战中,总结出的经验。
虽然战斗机在执行护航任务的时候,都不能挂载炸弹,但是参加攻击行动,确实能够显著提高轰炸机与攻击机的作战效率。当然,护航战斗机在攻击敌舰的时候,主要负责压制敌舰上的防空火力,特别是那些没有炮塔掩护的中小口径高射炮炮位。此外,战斗机还能扰乱敌人的防空炮火。
要知道,在攻击敌舰的时候,战斗机一般也从高空向下俯冲。
也就是说,在飞行线路上,战斗机与俯冲轰炸机非常相似。虽然战斗机与俯冲轰炸机有很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在俯冲轰炸机投弹之前,其挂在机腹下的炸弹是最明显的标志,但是在防空作战中,高射炮的炮手根本没有时间去仔细辨别敌机的类型,一般都是朝最近的敌机开火。
对于没有实战经验的美军来说,更难以辨别出高速俯冲的战斗机与轰炸机。
当时,首先俯冲的是战斗机,而不是俯冲轰炸机。
结果就是,负责掩护“列克星敦”号的两艘重巡洋舰上的高射炮,全都对准了俯冲的战斗机。
等到俯冲轰炸机进入攻击航线的时候,美军战舰已经无能为力了。
分成三个小编队的十二架“鸬鹚”依次进入俯冲航线,按照标准的四机轰炸战术,轮番向“列克星敦”号投下了炸弹。
十点十六分,“列克星敦”号被一条航空鱼雷击中。
仅仅过了不到一分钟,一枚炸弹就砸中了“列克星敦”号的飞行甲板,并且砸穿了由装甲板,在机库内爆炸。
接下来,“列克星敦”号又被四枚炸弹击中。
虽然在这次攻击中,只有一架鱼雷攻击机得手,但是从整个攻击行动来看,鱼雷攻击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鱼雷攻击机率先发起攻击,吸引了美舰上的大部分高射火力,加上护航战斗机及时加入攻击行动,俯冲轰炸机根本不可能如此顺利的投下炸弹。
对“列克星敦”号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灾难。
虽然美军吸取了日本海军的教训,在航母上实施了极为严格的管制措施,比如所有战机只能在机库内加油与补充弹药,且没有用掉的弹药得及时送回弹药库,机库内的加油站也随时处于关闭状态,但是任何一艘航母,都承受不起五枚炸弹与一条鱼雷的攻击,更不可能在遭到如此打击之后继续作战。
当然,真正的致命伤,在“列克星敦”号自身结构上。
最初,“列克星敦”号是做为战列巡洋舰设计的,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华盛顿条约”对主力舰做出了严格限制,而当时“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的舰体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建造量,所以美国海军没有拆毁这两艘战舰,而是临时改造成了舰队航母。
事实上,也只有由主力舰改造而来的舰队航母,才能达到四万吨的排水量。
在大战初期,所有新建的舰队航母的排水量都在三万吨以内。
巨大的排水量,赋予“列克星敦”号很强的航空作战能力。初期,“列克星敦”号上甚至有八门八英寸舰炮。
只是,做为战列巡洋舰设计的基本结构,存在致命缺陷。
这就是,在战列巡洋舰上,根本不需要考虑设置太大的航空燃油库,而舰队航母必须有足够大的航空燃油库。
当时,航空燃油就是汽油。
因为汽油极易挥发,而且聚集的油气很容易爆炸,所以在新建的航母上,航空燃油库都置于最安全的地方,一般在舰体水线以下部位,且四周都有多层甲板与隔板保护。在“列克星敦”号上,因为舰体内部空间都被占用,所以航空燃油库只能设在飞行甲板下方,仅得到了两层甲板保护。
显然,这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缺陷。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得手
事实上,美军早就发现了“列克星敦”级航母的缺陷,并且设法做了弥补。在建成的时候,“列克星敦”级是唯一同时安装了飞行甲板装甲与机库甲板装甲的舰队航母,其水平防护强度超过了同时期的战列舰。如此厚实的水平装甲,就是为了保护置于机库甲板下方的航空燃油库。
只是,一些结构上的缺陷,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
比如,“列克星敦”级采用的是封闭式机库,即机库四周由装甲保护。虽然这能够极大的提高航母的防护能力,但是实战证明,航母的防护应该集中在水平装甲水下部位,在水上部位没有必要敷设太厚的装甲。封闭式机库,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封闭,如果燃油库受损导致燃油溢出,聚集在机库里的油气就很容易被引爆。在太平洋战场上,只有“列克星敦”级采用了封闭式机库。
遭到攻击后大约十五分钟,“列克星敦”号上发生了大爆炸。
引发大爆炸的,就是从航空燃油库里泄lù出来的航空汽油在机库里挥发成油气。
当时,“列克星敦”号的机库甲板并没被炸穿,只是被炸得变形,但是直接导致下方的航空燃油库变形,从而使航空汽油泄lù。受机库的结构限制,挥发的油气没有能够及时排出去,在机库内聚集。
引发大爆炸的具体原因不明,很有可能是损管人员操作不当导致。
根据美军幸存人员回忆,在发生大爆炸之前,航母上的大火已经被扑灭了,损管人员正在努力修复受损的飞行甲板,控制损伤范围。当时,损管人员肯定在清理爆炸现场,也就有可能使用了一些特种工具。比如高温氧气切割机、电焊等等,而这些都有可能引爆聚集在机库里的油气。
猛烈的爆炸,直接抛飞了“列克星敦”号的飞行甲板,甚至炸掉了半个舰岛。
弗莱彻非常幸运,在空袭结束之后,他就去了附近的巡洋舰,没有留在航母上,不然他肯定在阵亡名单之中。
要知道,大爆炸后,舰岛内的官兵无一幸免。
只是,也有人认为,“列克星敦”号不是因为自身缺陷而完蛋的。
在“秦始皇”号出动的机群攻击了“列克星敦”号之后,又有两支机群攻击了这艘倒霉的航母,即“汉武帝”号与“汉高祖”号派出的机群。根据中国海军的作战记录,这两支机群的攻击都很成功,击中了“列克星敦”号五条鱼雷与七枚炸弹。也就是说,即便没有发生大爆炸,“列克星敦”号也会沉没。
事实上,在发生大爆炸的时候,“列克星敦”号已经开始侧倾了。
直到战后,对“列克星敦”号的残骸进行考察,才证明由油气引发的大爆炸确实是“列克星敦”号沉没的主因。最重要的就是从“列克星敦”号上打捞起来的航海日志,其中明确提到,在发生大爆炸之前,“列克星敦”号上的大火已经被扑灭,而且进水得到控制,发电机也没有停转。如果没有发生大爆炸,“列克星敦”号不会立即沉没,甚至有可能返回美军港口。
与“列克星敦”号相比,其姊妹舰“萨拉托加”号的结局更加悲惨。
当时,西南太平洋舰队总共出动了六支中队级别的攻击机群,即每艘航母各出动了二十四架轰炸机与攻击机。按照李向龙的安排,前三支机群得集中力量攻击最近的那艘航母,如果攻击得手,后三支机群才去攻击另外一艘航母,不然还得动用一支机群去攻击最近的那艘航母。
这么做,就是要保证至少击沉一艘航母。
因为攻击“列克星敦”号的行动非常顺利,所以后三支机群都飞往“萨拉托加”号。
重要的是,在第四顺位到达的机群,即“光武帝”号出动的机群并没有立即向“萨拉托加”号发起攻击。主要就是,当时“列克星敦”号还没有倾斜,因此无法确定是否需要再发起一轮攻击。
结果就是,“光武帝”号与“魏武帝”号出动的机群,几乎同时攻击了“萨拉托加”号。
在航空作战中,绝不是所有机群都一起发起攻击的。在攻击的时候,往往会在时间上稍微错开一些。
主要就是,攻击机群都是由各个航空联队的指挥官指挥的。
也就是说,如果属于不同航空联队的机群要同时发起攻击,在指挥上不可行,而且太多的战机同时进入,也会成为高射炮的靶子。
只是,两支机群同时攻击,肯定会让防空拦截变得更加困难。
因为有足够的时间,而且燃油充足,所以“光武帝”号派出的攻击机群没有从西北方向上进入,而是绕到了“萨拉托加”号的东南方向上。结果就是,两支机群从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发起攻击。
显然,“萨拉托加”号在劫难逃了。
第一轮攻击,“萨拉托加”号就挨了四条鱼雷与六枚炸弹,而且其中一条鱼雷正好击中了舰尾,炸断了两根推进轴。
紧接着,“唐高祖”号出动的攻击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