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弗莱彻出了一身冷汗,也败了胃口。
五分钟后,参谋把他的早点送了过来。弗莱彻只随便吃了两口,毕竟心事重重,让他根本吃不下东西。
可以说,弗莱彻有非常强烈的直觉,认为中国舰队很有可能就在附近。
问题是,几艘战舰上的雷达都没有发现行踪可疑的飞机,在舰队上空盘旋的只有刚刚升空的防空战斗机。
七点三十三分,弗莱彻还没缓过气来,警报又响了起来。
随即,无线电监听与测向部门的参谋送来了一份报告,无线电监听设备截获了一个微弱的信号,而且其工作频率、使用的密码都不是美国海军的,但是信号太弱,无法确认是不是中国海军侦察机发出的电报。
这下,弗莱彻更加担忧了。
虽然这很有可能是一艘船只、或者是一艘潜艇发出的电报,而且根据测得的方位,电报源离第一航母大队有近百公里,要不然信号也不会变得如此微弱。但是,这也有可能是一架中国海军侦察机发出的电报,而且这架侦察机肯定发现了第一航母大队,并且做出了正确判断。
迟疑片刻后,弗莱彻下令增派防空战斗机,并且让补充了油水的战舰尽快返回。
七点四十分,增派的防空战斗机开始升空。
事实上,第一航母大队能够增派的战斗机非常有限,因为只有两艘航母,而且每艘航母上只有二十四架f…4f“野猫”式战斗机。
当时,美国海军舰载航空兵联队的编制方式与中国海军有所不同。
第一与第二舰载航空兵联队,即“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搭载的舰载机中,有三个中队,第一中队有二十四架f…4f战斗机,第二中队有三十六架sbd…1“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第三中队是二十四架tbd“蹂躏者”式鱼雷攻击机,而更加先进的tbf“复仇者”式鱼雷攻击机还没量产。此外,每个中队还有一架或者两架备用飞机,一个航空联队的总载机量在八十八架左右。
也就是说,当时弗莱彻手里总共只有四十八架战斗机。
到七点五十分,已有二十四架战斗机分两个批次升空巡逻。
为了保险起见,两艘航母的飞行甲板上还各停放了八架“野猫”式战斗机,以便在任何时候紧急升空。
弗莱彻已经预感到了危险,但是不知道危险将在什么时候从什么方向上到来。!。
第一百四十九章 错过的机会
第一百四十九章错过的机会
七点二十五分的警报,并不是了望员看走了眼,而是战舰上的雷达启动得太晚了。
虽然美国海军的活动区域更加广阔,特别是在大西洋上,自从“柏林和会”之后,美国就成了美洲的代言人,而美国海军则是美国手里的大棒,经常前往拉美地区炫耀武力,也就经常在热带海域执行任务。但是与中国海军一样,美国海军装备的雷达,也存在冷却系统功率不够高的问题。结果就是,只要在热带海域活动,特别是在气温较高的昼间,雷达就很容易出故障。
美国海军采取的临时补救措施也与中国海军差不多,即让雷达在夜间关机,并且让技术人员进行检修与维护,到天亮的时候再开机,并且在每天的十一点到十七点之间,让各艘战舰上的雷达轮流关机,只启动部分雷达。
也就是说,要到天亮之后,雷达才能派上用场。
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除了夜间炮战之外,雷达的主要用途就是延长舰队的对空探测范围,及早发现逼近的敌机。因为舰载航空兵无法在夜间作战,即便是岸基航空兵,也很难在夜间攻击舰队,所以就没有必要在夜间使用雷达。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对雷达使用做出了限制。
这就是,雷达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无线电辐射源,即便工作频率很高,其有效作用距离远低于电台,因此被敌舰上的无线电监听设备截获的可能性并不高,但是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都已证实,雷达发出的电磁波依然可以被截获,而且依然可以用无线电测向设备测出其大致方向。
如此一来,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就不应该使用雷达。
当时,中国海军的做法比较简单,即扩大舰载战斗机的防空区域,让战斗机担任部分侦察机的任务,在确定了周围海域没有敌舰之后,再启动雷达。如此一来,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就不大可能被敌舰截获。
问题是,美军并没总结出这样的战术。
美军采取的办法是首先出动侦察机,在搜索了周围海域之后,再让雷达开机,而不是扩大防空战斗机的巡逻区域。
当然,这也与美军的编制有关。
防空区域面积与战斗机的巡逻半径的二次方成正比,战斗机的巡逻半径扩大一倍,防空区域面积就要扩大四倍,因此在保持防空战斗机部署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就需要把防空战斗机的数量提高三倍。即便只考虑外围拦截,即防空战斗机只对来袭机群进行截击,那么防空线的长度也要增加一倍。在敌情不明,特别是不清楚敌舰队所在方位的情况下,就得把防空战斗机的数量增加一倍。
美军的航母大队只有两艘航母,总共也就只有四十八架战斗机。
即便不考虑为攻击机群提供掩护,一次也最多只能出动二十四架战斗机,并且让所有战斗机分两个批次轮换升空巡逻。如果二十四架战斗机都以四机编队活动,每个编队也就只能警戒在六十度的扇形区域内活动。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飞行员最多能看到二十公里外的敌机,如果天气不够良好,可视范围还将降低。由此就可以大致计算出,在只出动二十四架防空战斗机的情况下,防空战斗机的巡逻半径不会超过四十公里。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为五十公里。
也就是说,防空战斗机的数量,直接决定了防空区域的半径。
中国海军的三航母战斗群里,至少有七十二架战斗机,最多能达到一百四十四架,因此一次能出动三十六架以上的战斗机执行防空巡逻任务。在同样采用四机编队的情况下,能把防空半径扩大到五十公里以上。配合其他行之有效的防空战术,则能近一步把防空半径扩大到一百公里。
当时,最简单的战术,就是让防空战斗机与防空战舰相互配合。
在西南太平洋舰队里,总共有两支航母战斗群,每支辖三艘舰队航母,配备有六艘大型巡洋舰或者防空巡洋舰,六艘轻巡洋舰与八艘驱逐舰。在作战用途上,大型巡洋舰与防空巡洋舰主要为舰队航母提供近距离防空掩护,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指挥防空作战,配备了功率较大的对空搜索与警戒雷达。驱逐舰的用途之有一个,即反潜。轻巡洋舰在舰队里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即在防空作战中可以协助大型巡洋舰与防空巡洋舰,在反潜作战中则能支援驱逐舰。更重要的是,轻巡洋舰上也配备了对空搜索雷达,因此具备较强的对空警戒与搜索能力。
在战斗状态下,轻巡洋舰一般位于舰队外围。
也就是说,轻巡洋舰担当了防空警戒舰的角色,是舰队对空探测的主要力量。
如此一来,轻巡洋舰就能与防空战斗机配合,减轻防空战斗机的巡逻压力,并且可以针对性的加强某个方向上的防空警戒力度。
在轻巡洋舰的配合下,三十架左右的防空战斗机就能把防空半径延长到一百公里以上。
到大战后期,随着对空搜索与警戒雷达的性能得到提升,在不增加防空战斗机的情况下能把防空警戒范围提高到一百五十公里左右。
问题是,一九四一年时,美军根本就没有类似的防空战术。
因为要首先安排侦察机出发,所以防空战斗机升空的时间较晚。更重要的是,担任防空警戒任务的战舰并没有启动雷达。
当时,美军战舰上的了望员看到的,确实是一架中国舰队的侦察机。
只是,这架侦察机在云层上方,在飞过云层间隙的时候,被战舰上的了望员看到,随即就发生了后面的事情。
因为观察时间极为短暂,而且刚升空的战斗机正在爬升,所以了望员无法确定那架出现在云层上方的飞机是不是中国舰队的侦察机。
当然,这也与侦察机飞行员采取的行动有关。
在发现美军舰队的同时,侦察机飞行员也看到了正在爬升的战斗机,而且立即认为已经被美军发现了,那是前来拦截的防空战斗机。结果就是,侦察机一头钻进了云层里面,并且立即开始俯冲。
当时,中国海军的舰载侦察机依然是“雪雕”。
虽然新式俯冲轰炸机已经开始量产,而且装备了海军航空兵,但是受产量限制,航母上依然搭载了一个“雪雕”中队,只是规模缩小到了二十架,且主要用来执行侦察任务,并不是主力战机。
对日作战证明,“雪雕”要想摆脱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