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海军陆战队率先调整了进攻方案,把攻打范围扩大到了整个西太平洋。
也就是说,在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之后,陆战队不会停下来,而是继续前进,直到没有多余的兵力去攻占其他岛屿为止。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国海军陆战队能够推进到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与图瓦卢群岛一线,即把〖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上的防线向东推进两千到三千公里,沿着这些群岛建立一条离本土五千公里以上的战略防线。
问题是,关键不在陆战队,而是在陆军。
说白了陆战队攻打的都是一些面积狭小驻军稀少、甚至是没有驻军的岛屿,只要后勤补给跟得上,陆战队就能一直前进。
显然,陆军遇到的问题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虽然最主要的还是后勤保障问题,即准备的运输船只太少了,即便紧急征召,也难以立即发挥作用但是陆军还有一个问题,即投入的兵力不够多鼻时只有四个步兵师参与作战行动。
四个师,攻占菲律宾足够了,可是要扩大攻击范围就得投入更多的兵力。
陆战队是没有什么好指望的了,而具在攻打一些面积较大的岛屿、
或者是驻军较多的岛屿时,陆战队肯定需要陆军的支持。
八月中旬,在陆战队决定扩大进攻范围之后,陆军也增派了四个步兵师。
只是在何时停止进攻的问题上,陆军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陆军的说法,在不对大陆战争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最多只能把战线推进到所罗门群岛,而不是像海军设想的那样攻打澳大利亚。
显然,陆军的要求很合理。
虽然在南洋战场上,陆军投入的兵力并不多前后总共只有八个步兵师,但是耗费的资源却不少。
主要就是,这些部队在远离本土的地区作战,后勤保障的难度极大也就需要占用大量资源。
更重要的是,海军也知道攻打澳大利亚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少在一九四一年、甚至是在一九四二年底之前,〖中〗国军队的实力都不足以登上澳洲大陆。
如此一来,采纳陆军的提议,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八月底,冯承乾回到北京,参加陆海空三军高层会议。
当时,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要不要攻打澳大利亚、或者是在什么时候攻打澳大利亚,而是战略大方向上的选择。
说白了,〖中〗国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向东进攻,而是在此之前向南进攻。
以对美作战而言,向东进攻是最佳选择,而这也是海军的主张。
按照冯承乾的认识,澳大利亚有较高的战略价值,但是不足以产生决定xìng作用,对整体战局的影响并不大。
冯承乾的基本观点是:即便美军控制着澳大利亚,对〖中〗国也没有多大威胁。
首先,澳大利亚距离美国本土太远了,航线长度接近两万公里,而具需要穿越〖中〗国海军的封锁区域。也就是说,不管美军向澳大利亚增兵、还是运送作战物资与武器装备,效率都高不到哪里去。
其次,澳大利亚的人口并不多,大战爆发前只有不到三千万人。
换句话说,美军很难在澳大利亚当地征召军人,因此澳军自身的作战能力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对中美的军力对比产生太大的影响。
第三,澳大利亚不是工业国,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与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全国有将近四成的人口以农业与畜牧业为生,其在战前的工业产值还不到美国的百分之十,而且严重欠缺重工业与军事工业。
第四,澳大利亚的资源也不算丰富,难以起到决定xìng作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算美军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获得了军力上的优势,从澳大利亚北上攻打〖中〗国本土的难度也非常大,即美军必须跨越南洋地区,而〖中〗国军队则能充分利用这道纵深在四千公里以上,由大大小小上万座岛屿著称的防御屏障,把美军挡在国门之外,在此消耗美军兵力。
显然,冯承乾并不主张在澳大利亚耗费太多的兵力。
说白了,澳大利亚就是一块鸡肋,如果攻打的话,肯定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在得手之后却得不到多少好处。
问题是,陆军有相反的观点。
在陆军看来,攻打澳大利亚依然很有必要。
首先,澳大利亚直接威胁着南洋地区,部署在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重型轰炸机能够轰炸几乎整个南洋地区,从而对该地区的关键生产设施,比如苏门答腊岛上的油田、加里曼丹岛上的橡胶种植园、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产量区、以及泰国湾北部地区的化工厂,而这些都能提升〖中〗国的战略力量。
其次,只要美军仍然控制着澳大利亚,那么〖中〗国本土的安全就得不到保证,也就必须在南洋地区保持一支足够强大的兵力,而这支部队显然没有别的价值,从而会对〖中〗国的军事部署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澳大利亚是美国海军、特别是太平洋舰队前往印度洋作战的必经之地,而且肯定是美国海军舰队在印度洋上活动的主要基地,而从长远考虑,〖中〗国海军、甚至是〖中〗国陆军都得进军印度洋,因此只有攻占澳大利亚,才能阻止美国海军舰队进入印度洋,也才能更加迅速的控制整个印度洋地区。
最后,美军肯定会死守澳大利亚,而美军的补给线长度是〖中〗国军队的四到五倍,因此澳大利亚是消耗美军战斗力、以及美国国力的理想战场。
除了陆军支持攻打澳大利亚之外,大部分政府官员也认为有必要攻打澳大利亚。
当然,政府官员的出发点是政治利益。
澳大利亚原本是英国的殖民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成为自治领,随后获得了全部自主权,成为英联邦成员。虽然澳大利亚已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但是名义上依然属于英国女王,而且由女王委任的总督为澳大利亚的国家元首。从政治上考虑,如果能够打下澳大利亚,肯定能打击美英士气,同时震慑住其他英联邦成员、以及那些亲美亲英的国家,削弱美英轴心集团的实力。
冯承乾并不反对这些观点,只是他觉得,为此而去攻打澳大利亚,代价太大了。
要知道,澳洲是一块大陆,哪怕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也有七百多万平方公里,而且三分之二的地区是沙漠与戈壁。按照冯承乾的估计,要想攻占澳大利亚,〖中〗国军队至少需要投入近三百万地面部队。
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同样远离〖中〗国本土。
也就是说,为这支军队提供后勤保障,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也就必须在此之前建造足够多的船只。
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造船能力是有限的。
换句话说,如果增加货轮的建造数量,就得减少战舰的建造数量,至少会使战舰的建造工作受到影响。
除了造船,还得为此消耗大量资源。
在军事层面上,则意味着需要向西南太平洋倾斜,到时候需要投入的不仅仅是陆军,还有海军。
显然,如果攻打澳大利亚,那么海军主张的“东进”行动就会受到影响。
虽然夏威夷群岛比澳大利亚小得多,但是战略价值显然在澳大利亚之上。如果为了攻打澳大利亚而耽搁了进攻夏威夷群岛的作战行动,那么〖中〗国海军将不大可能在太平洋上迅速取得胜利。
问题是,大多数人都支持攻打澳大利亚。
当时,甚至连空军司令刘亚光都认为,应该首先攻打澳大利亚,降低本土受到的直接威胁,从而腾出更多的兵力用于进攻。
冯承乾独自决策的时代已经过去,他不得不服从多数人的决定。
这个决定,直接引发了中美太平洋战争中的第一场海战。!。
第一百四十章 有心无力
九月八日,冯承乾回到青岛。
当天下午,冯承乾就搭上了海军专机飞往那霸。
在执行了两个月的战斗巡逻任务之后,西太平洋舰队已在九月六日回到那霸,进行为期两周的休整。因为是临时休整,所以官兵都得留在战舰上。在此期间,战舰将进行最基本的维护与保养。
经过一年的努力,那霸港基本上恢复了战前的样貌。
除了一艘军需船之外,其他在日军轰炸时沉没的舰船都已打捞起来,而且已经有很大一部分舰船已经修复。港口基础设施也在维修与重建的时候重新规划,增添了一座大型浮船坞与一座海军船台。虽然首配套设施限制,那霸港并没有建造战舰的能力,但是已能对包括舰队航母与快速战列舰在内的所有战舰进行全面维护。也就是说,今后那些在战斗中受损的战舰不再需要返回本土的港口,在那霸就能修好。此外,那霸港的东南角还开辟出了三条潜艇码头,专供远洋潜艇停靠。远洋潜艇从这里出发,在作战巡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能把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