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备这种舰炮,就得从德意志第二帝国引进,至少得购买生产专利,而这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重要的是,冯承乾压根就没有想过建造配备这种火炮的重巡洋舰。
冯承乾瞧不起重巡洋舰,不是没有道理的。
要知道,重巡洋舰是“华盛顿条约”下的“怪胎”很像是缩小版的战列巡洋舰,即过于重视火力,忽视了防护。结果就是,重巡洋舰在拥有火力优势之后,在与配备了六英寸舰炮的轻巡洋舰对阵时,实际上没有半点优势可言。原因很简单,重巡洋舰的装甲防护在任何距离上都挡不住六英寸穿甲弹。更重要的是,巡洋舰的交战距离往往在一万米以内,很少像主力舰那样达到两万米,而在这种距离的战斗中,主炮的射速比炮弹的威力更重要,而八英寸舰炮的射速明显不如六英寸舰炮。
虽然没有实战证明,但是冯承乾非常清楚,重巡洋舰根本没有多少实战价值。
事实上,除了〖日〗本与美国,没有哪个国家重视重巡洋舰,英国皇家海军只是象征xìng的建造了几艘,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根本就没有建造重巡洋舰。有趣的是,美国海军建造重巡洋舰的初衷是为了对抗〖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
问题是,为排水量在一万五千吨左右的“南京”级配备一百五十毫米舰炮,显然是大舰装小炮,无法充分利用“南京”级的吨位,也就会造成一定的浪费。此外,〖中〗国海军拥有的轻巡洋舰,除了当时正在建造的,都拥有二十年以上的舰龄了,根本无法对抗〖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
正是如此,冯承乾才采纳了工程师的建议,为“南京”级配备了二百毫米主炮。
这个被迫做出的决定,在大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知道,舰炮不仅仅用于海战与防空,还是对地打击的利器。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只有六艘主力舰,而配备了二百八十毫米主炮的“北京”级只有两艘,除了“南京”级这些配备了二百毫米主炮的防空巡洋舰,剩下的全是主炮口径为一百五十毫米的轻巡洋舰,而在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时候,一百五十毫米舰炮的威力明显不足,如果没有“南京”这样的防空巡洋舰,〖中〗国海军在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麻烦,甚至得为此抽调主力舰。
大战中“南京”级最主要的用途就只有两个,一是防空,二是对地打击。
显然,正是二百毫米舰炮,赋予了“南京”级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
当然“南京”级最大的优点,就是造价低廉。根据〖中〗国海军造船厂的报价“南京”级的造价只有“北京”级的一半。这与减少排水量有直接关系,也与减少动力系统的配制要求有很大关系。此外,主炮的造价、以及减少高射炮数量,都对降低造价有帮助,更对〖中〗国海军大批量采购这种战舰大有稗益。
一九三八年“华盛顿条约”作废后,〖中〗国海军就下达了四艘“奄京”级的订单。
当年年底,〖中〗国海军又追加了六艘订单。
算上两艘已经开建的“北京”级,〖中〗国海军在一九三八年就采购了十二艘防空战舰,达到了为一艘航母提供两艘防空战舰的标准。
大战爆发前,两艘“北京”级与十艘“南京”级全部服役。
这十二艘防空战舰是〖中〗国海军在大战的前两年的主力,其发挥的价值,甚至超过了六艘主力舰。
更重要的是,这十二艘战舰填补了〖中〗国海军没有大型巡洋舰的空白。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海军没一艘介于主力舰与轻巡洋舰之间,可以承担一些非主要任务的大型战舰。相比之下,到一九三八年的时候,其他列强的海军都已经建立起了完备的战舰体系。
有趣的是“北京”级与“南京”级,直接引发了巡洋舰的大型化浪潮。
在此之前,各国巡洋舰的排水量都在一万吨左右,大的不过一万二千吨,小的还不到八千吨。
随着“北京”级与“南京”级开建,其他列强立即认识到,那些按照条约设计的巡洋舰根本不是这两种巡洋舰(国外一直把这两种战舰归为巡洋舰)、特别是“北京”级大型巡洋舰的对手。
结果就是,只有建造更大的巡洋舰,才能与这两种巡洋舰抗衡。
随后,〖日〗本海军取消了“利根”级巡洋舰后继舰的建造规划,开始设计代号B凹的大型巡洋舰。美国海军的动作更快,在一九三九年就启动了“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的设计工作,只是美国海军更理智,没有急着建造“阿拉斯加”级,而是在大型巡洋舰与快速战列舰之间做了权衡。当然,最终美国海军选择了作战能力更加全面、战斗力更加强大、同样适合扮演防空战舰角sè的快速战列舰,并且由此发展出了“南卡罗来纳”级与“依阿华”级战列舰。至于用来与“北京”级对抗的“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直到大战的第二年才开工建造,并没赶上大战中最关键的几场海战。
有趣的是,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
第四十四章 你追我赶
虽然在大战结束后,德意志第二帝国把两艘’,拜仁……级战列舰、三艘“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与“柏林”号大型巡洋舰赠送给了〖中〗国,但是已经开工建造“马肯森”级快速战列舰与“慕尼黑”级战列舰,吨位总量超过了“华盛顿条约、,上限(“慕尼黑”级最终因此而被拆毁,只有四艘“马肯森”级完工),无法继续建造主力舰。受此影响,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最先盯上大型巡洋舰。
在一九三八年前,也就是条约时期,德意志第二帝国利用“华盛顿条约”中的漏洞,建造了三艘设计排水量为一万吨、标准排水量超过一万二千吨的“德意志”级装甲巡洋舰。只是这三艘战舰拖到一九三三年才服役,初期配备的是两座三联装二百毫米炮塔,在一九三八年换成了两座三联装二百八十毫米炮塔,一举由重巡洋舰跃升为大型巡洋舰,成为典型的次主力舰。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一九三五年就开工建造了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为了绕过“华盛顿条约”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宣称这是两艘装甲巡洋舰,设计排水量只有一万吨,而实际标准排水量超过了三万吨。因为受到了条约的严格限制,所以这两艘战舰的建造进度十分缓慢。直到一九三八年才建成,而此时“华盛顿条约”已经因为英国与〖日〗本不肯续约而作废。
由此可见,在条约时期,德意志第二帝国十分重视大型巡洋舰。
到了后条约时期,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依然重视大型巡洋舰。
一九三八年,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开工建造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与三艘“约克”级战列巡洋舰之外还决定在一九三九年开始建造标准排水量在两万吨左右,配备九门二百八十毫米主炮的大型巡洋舰。
当然,这也并非完全跟〖中〗国海军有关。
“华盛顿条约”作废后,英国皇家海军与〖日〗本海军首先发力。前者在一九三八年就提出建造“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而〖日〗本海军则启动了“大和”级的建造工作紧接着英国皇家海军又拿出了“前卫”级与“狮”级战列舰的设计方案,而这两种排水量超过四万吨的战列舰都将配备十六英寸舰炮。大西洋对岸,美国海军的发展更有力,在首先启动了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之后,又决定建造四艘“南达科他”级与八艘“依阿华”级快速战列舰,用来取代所有在一战期间建造的老式战列舰,而这三种战列舰全都配备了十六英寸主炮。到一九三九年美国海军甚至拿出了“méng大拿”级的设计方案,并且针对〖日〗本海军为“大和”级配备十八英寸主炮也用上了同口径主炮。更重要的是“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的设计方案也在这一年曝光。
这下,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日子不好过了。
虽然当年希佩尔就率领舰队访华,与〖中〗国海军签订了“攻守同盟协议”并且与〖中〗国海军明确划分了职责范围,但是〖中〗国海军只需要面对西太平洋上的〖日〗本海军,而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却要同时面对英国皇家海军与美国海军甚至还得盯住快速复兴的法国、以及野心勃勃的红俄海军。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跟对手比拼建造主力舰,必然落于下风。
要知道,仅论工业实力,美国就超过了德意志第二帝国,而美英法相加,工业规模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三倍!
也就是说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会输掉这场海军军备竞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德意志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