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结果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一个强大的〖中〗国,依然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可否缺的奥援,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下一场世界大战的yīn影已经升起的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需要像〖中〗国这样的盟友,但是有一点不可忽视,即在下一场世界大战之后,〖中〗国不见得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盟友。说白了,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与〖中〗国联手打赢了下一场世界大战,两国将分别成为西方与东方的霸主,而接下来,两国就会为了争夺全球霸主的宝座,展开jī烈的竞争,甚至是兵刃相见。
由此可见,如果把目光放到五十年之后,〖中〗国绝对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潜在对手。
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微妙转变。
不可否认,德意志第二帝国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可同样不能否认的是,这个〖中〗国绝对不能强大到失去控制。
说白了,〖中〗国可以变强大,但是必须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控制之下。
问题是,如何才能证明〖中〗国依然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控制之下呢?
随着中日停战谈判开始,威廉二世、以及帝国首相马克斯亲王看到了这个机会,即通过这次谈判,来证明〖中〗国依然会照顾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利益,并且会为了德意志第二帝国而损失一些利益。
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才在这个时候介入进来,成为谈判的第三方。
当然,德意志第二帝国愿意施加影响,肯定很受美国欢迎,因为美国确实没有多少能力左右〖中〗国,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大不一样了。
别的不说,如果中德翻脸,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国企业从华撤资,平国经济就将崩溃,也就别想实现工业化,更别说成为全面工业化的世界大国了。
在根本上,德意志第二帝国介入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中〗国失去控制。
为此,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得阻止〖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获得“独立”的资本。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不能让〖中〗国获得太多的好处。
要知道,三十多年前的〖日〗本,就是在日清战争中,获得了工业化的资本,并且迅速成为远东的头号强国。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中〗国比三十多年前的〖日〗本发达得多。
也就是说,只要〖中〗国如法炮制,也许几年、最多十几年之后,就将不再为德意志第二帝国马首是瞻。
那么,〖中〗国该何去何从,冯承乾该何去何从呢?!。
第三十七章 后遗症
德意志第二帝国介入,冯承乾与吴铁生就不得不慎重考虑虽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这个时候插手停战谈判,以及提出的要求都很过分,比如要〖中〗国放弃割地与赔款的要求,但是冯承乾与吴铁生都知道,根本不能拒绝、至少不能完全拒绝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出的要求。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中〗国还不能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支持,更不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对着干。
第二次谈判开始后,周仁康没有立即降低要求。
显然,如果立即降低要求,〖日〗本就会打蛇随棍上,从而使国家利益受损。
八月二十二日,在〖日〗本谈判代表承认为发动战争负责之后,周仁康才提出,可以考虑减少割地范围与降低赔款数量。
事实上,此时的〖日〗本,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个姿态。
说白了,只要周仁康做出让步,〖日〗本当局就不会继续纠缠下去。
原因很简单,只要谈判没有结束,战半就没有结束,〖日〗本也就不可能回到正常状态,而〖日〗本的经济与社会问题也就无法得到解决。
只是,在细节问题上,双方依然存在分歧。
比如,在赔款数额上,周仁康坚持三亿两白银,也就是大约三十六亿华元、或者是一百二十四亿日元是最低限度,而且〖日〗本必须在今后十年内支付全部赔款、以及利息,但是〖日〗本谈判代表认为,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损失根本没有这么多,认为〖日〗本最多只应赔偿一亿两白银。
又比如,周仁康坚持把奄美诸岛与大隅诸岛算在琉球群岛之内,而〖日〗本谈判代表则认为这两座群岛原本就属于〖日〗本,根本不属于琉球王国,所以〖日〗本不可能以承认琉球王国的方式割让这两座群岛。
可以说,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
直到九月九日,双方才在割地与赔款问题上达成一致。
按照周仁康与〖日〗本外相确定的最后结果,〖日〗本将在未来五年之内,向〖中〗国支付二点四亿两白银(算上利息,总计三点七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并且把奄美诸岛割让给〖中〗国,而〖中〗国则在〖日〗本付清战争赔款之后,把占领的大隅诸岛归还给〖日〗本,并且承认大隅诸岛为〖日〗本不可分割的领土,此外,〖日〗本还将把南库叶岛割让给〖中〗国,把发动战争的战犯移交给〖中〗国法庭审判等等。
九月十日,周仁康就离开了马尼拉。
在大体框架确定下来之后,细节谈判还需要持续几个月。按照美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提议,在完成了细节谈判之后,中日两国将在一九三三年底,也就是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签署停战条约。
事实上,根本没有拖到年底。
要知道,真正拖不起的是〖日〗本,而不是〖中〗国。
十月二十日,〖日〗本当局就通过美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向〖中〗国发出外交照会,表示接受在大体框架内达成的全部协议,希望尽快与〖中〗国签署停战条约,并且愿意在〖中〗国当局选定的地点签约。
既然〖日〗本已经服软,冯承乾与吴铁生也没多摆架子。
不管怎么说,美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都已卷入,而且〖日〗本在停战条件上做出了让步,也就没有必要拖下去了。
当时,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根据冯承乾收到的情报,〖日〗本正在加紧修复那几艘在海战中遭到重创的主力舰,甚至开始维修“加贺”号与“赤城”号航母。虽然这份情报明显有误,比如当时“加贺”号与“赤城”号都在神户港内,根本没有开始维修,也没有办法维修,最快要到一九三四年,神户造船厂才能腾出船台,但是〖日〗本海军正在恢复元气,而且很有可能在一九三四年获得挑战〖中〗国海军的能力。要命的是,即便到一九三四年,〖中〗国海军的实力也不可能恢复到战前水平,甚至不会有所提升。原因很简单,〖中〗国没有维修主力舰的工业实力,所有在战争中受损的战舰都得送往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维修。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早就宣布中立,所以不大可能在战争期间替〖中〗国维修战舰。
到此,冯承乾也得考虑诿结束这场战争了。
十月三十一日,中日两国全权代表在上海见面,于当天下午正式签署了《中日朝鲜半岛与东海停战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当初商定的框架协议完全一致。
十一月一日凌晨,中日正式停战。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场了不起的胜利,更是近百年来,首次在对外战争中取得的重大胜利。
十一月一日,〖中〗国全国放假一天。
当天,〖中〗国的各大城市都举行了欢庆活动。连一些偏远乡村的农民也在为祖国取得的这场伟大胜利欢乎雀跃。
十天后,第一批入朝军队回国,在丹东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
当时,甚至有很多人从其他地方赶来,专门迎接凯旋归来的将士。
与陆军受到的热烈欢迎不同,海军要低调得多。
十一月二日,冯承乾前往上海,拜访了专程来参加停战条约签字意识的里希特霍芬,通过他向德皇转交了一封感谢信,并且向时任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司令的希佩尔提出,希望尽快为〖中〗国海军的几艘主力舰提供维修帮助。
所幸的是,这个时候,德皇也在兴头上。
中日战争能够迅速结束,在德皇看来是他的功劳,因为没有他出面干预,〖中〗国肯定不会降低停战条件。
更重要的是,德皇相信,〖中〗国依然在化的控制之中。
此外,希佩尔与冯承乾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可以说,如果没有冯承乾,也就没有现在的希佩尔。
陆军凯旋归来的时候,海军却在收拾烂摊子。
十一月十五日,希佩尔正式回复了冯承乾,德意志第二帝国可以为〖中〗国海军维修受损战舰,但是建议冯承乾借此机会,从德意志第二帝国采购一批修理战舰的设备,并且增强〖中〗国造船厂的维修能力。
冯承乾接受了希佩尔的建议,并且立即派张东强前往德意志第二帝国。
年底,〖中〗国工业部长宋靖国率团访德,在一九三四年一月初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