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10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这绝对会导致中国政府破产,甚至会导致中国经济彻底崩溃
结果显而易见,中国要么在坚持冷战的基础上爆发国内革命,要么就是以退让的方式结束冷战
问题是出现这样的局面必须有一个大前
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在中国之前倒下,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国仍然对中国构成了足够大的威胁即德意志第二帝国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来迫使中国维持庞大的军备规模
显然,这个前是不存在的
只要冷战维持下去根本到不了二十世纪末,在九零年代初,德意志第二帝国就会彻底崩溃
显然,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国完蛋了,冷战就将宣告结束,中国也就没有理由继续维持庞大的军备规模
说白了,赫岑道夫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拯救德意志第二帝国,只是获得的好处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大
更重要的是,在战略裁军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是没有多少谈判余地的
别忘了主导战略裁军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而是中国
至少在进行战略裁军谈判的时候,中国有第二种选择,即继续进行军事对抗,等待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内乱中崩溃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这样的选择,没有战略裁军,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将完蛋
综合这些因素,就不难明白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处境了
通过战略裁军,在核武库规模大幅度减小之后,中国的核军费急剧降低也就有更多的资金来研制常规武器,以及高国家的战略防御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整体军费得到了有效控制
不可否认,德意志第二帝国受到的战略威胁也有所降低,花在核武器上的经费也得到了大幅度降低问题是,这并不等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军费开支有了大幅度减少,即常规军事力量上的差距,以及核力量削弱对战略力量造成的负面影响,让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在常规军备上奋起直追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帝国空军的两种第四带战斗机
在赫岑道夫上台之前,帝国空军只获得了一种第四代战斗机,即He…550型前线支援战斗机受作战使命限制,He…550是一种重量在二十吨左右的中型战斗机,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空军的J…84多用途战斗机,只是更加强调了制空作战能力,而不是像J…84那样重视对地击能力
显然,He…550不具备与J…80对抗的能力
比如He…550在不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下,制空作战半径只有四公里,即便携带三具副油箱,也仅有七公里J…80在不携带副油箱时的作战半径为八公里,携带三具副油箱时能达到一千五公里
更重要的是,过小的机体,限制了He…550携带电设备的能力
可以说,除了机动能力值得称道之外,He…550在其他方面,特别是由雷达性能决定的超视距空战上,根本无法与以J…80为代表的第四代战斗机抗衡,最多只是比第三代战斗机有所高
要知道,第四代战斗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强大的超视距空战能力
别说重型战斗机,即便是J…84与J…88这样的轻型与中型战斗机,其后期改进型号也具备强大的超视距空战能力
He…550无法与J…80抗衡,迫使德军研制重型战斗机
这就是Bf…400型战斗机
赫岑道夫上台的时候,Bf…400还处于设计阶段仅仅过了两年,即一九八八年,这种以J…80为假想敌的重型战斗机就正式定型,并且制造出了第一批原形机,开始了紧张的试飞测试
Bf…400是典型的重型制空战斗机,其载弹量与航程都能与J…80匹敌,还有足够的内部空间来安装大功率雷达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大推力军用涡轮风扇发动机,Bf…400的机动性能非常出色,甚至超过了He…550在试飞中,Bf…400的原形机就破了二十多项飞行纪录
问题是,Bf…400的量产时间比J…80晚了十年!
更要命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这种战斗机上投入的研制经费十分惊人,其总体花费甚至超过了中国空军两种第四代战斗机的总和
当然,德军在当时的先进装备项目不仅仅是Bf…400
根据后来公布的资料,在赫岑道夫执政的前四年,德军的实际军费开支并没有比他执政之前降低,反而有所上升
由此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这就是,赫岑道夫没有能够兑现大选时的承,在国内的支持率开始降低
到一九**年底,赫岑道夫的民意支持率已经跌到了分之五十以内,很多选民都对他十分不满
显然,这绝非好事
这就是,一九九零年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大选年,如果赫岑道夫所在的政党输掉了联邦国会选举,那么他就将下野
要想赢得大选,就必须推出一些能够为老姓带来实际好处的政策
政治上的需求,让赫岑道夫在一九**年底做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一件改变了帝国命运的事情
这就是,实行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全面经济改革
名义上,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是实际却并非如此,而且正与持续了三十多年的冷战有关
冷战期间,鉴于综合国力不如中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经济上采取了国有化策略,即以国家控股的方式来控制对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企业,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数十个国营集团
当然,企业国营化并不是在冷战时期开始的
早在大战期间,为了战争需求,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把像克虏伯军事工业集团、德意志船舶建造集团、西门电气工业集团、蔡司光学设备公司、梅塞德斯集团、宝马公司等大型企业收并国营
战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并没有放弃国营政策,而是加强了对主要企业的控制力度
到赫岑道夫上台的时候,国营企业在帝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分之六十,而且控制着帝国最大的一多家企业
不可否认,在冷战中,这些国营企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问题是,国营企业的弊端也表露无余,即运行效率低下,**严重等等,而且国营企业以重工业为主,以军事工业为核心,长期霸占着大量资源,导致以轻工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很难得到发展
赫岑道夫面对的问题就是民众得不到足够的生活用品
显然,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破除国营企业对资源的垄断,让以生产民用品的私营企业得到发展
不可否认,帝国必须进行经济改革,也必须废除以国营经济为主的模式
问题是,赫岑道夫这一步走得太急,也迈得太大了
按照赫岑道夫出的改革方案,他将在一年之内,把占国营企业总量半数的非军事企业转变成私营企业,并且鼓励这些企业生产民用商品,并且在五年之内把除了核心军工企业之外的所有国营企业转化成私营企业
显然,过快的改革速度,只会导致混乱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赫岑道夫猛的踩了一脚刹车,让德意志第二帝国这辆高速行进的战车当场翻车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四十八章 风雨欲来
''一九九零年,赫岑道夫依靠改革政策,艰难的赢得了大选
同一年,顾祝同也以其发起的改革行动,获得了总统府第二个五年的居住权,并且成为再次当选得票率最高的总统
进入九零年代,中德冷战的紧张局面已经有所缓解
再次当选总统之后,顾祝同对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了回访,他也因此成为战后第一位正式访问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中国总统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中德关系会有所缓和
只是,几乎没有人相信,让全世界在毁灭阴影下颤抖了四十年的冷战行将结束,也没有人相信,冷战会以某一个超级大国分崩离析的方式结束,更没有人相信,冷战结束后带来的并不是长久的和平
在赫岑道夫再次当选帝国总理两年之后,即一九九二年,冷战迎来了重大转折点
当年二月四日,乌克兰当局正式宣布,因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没能按期偿还债务,乌克兰退出以德意志第二帝国为核心的西方同盟集团,并且解除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同盟关系,随后正式在国际仲裁法庭起诉德意志第二帝国,要求德意志第二帝国按照合同规定,无条件的偿还债务
这起事件来得极为突然,赫岑道夫收到消息的时候,乌克兰已经进入战备状态
说白了,就是防止遭到德军入侵
紧接着,乌克兰总统飞抵北京与顾祝同进行了直接会晤
显然,乌克兰是以德意志第二帝国为核心的西方同盟集团中倒下的第一块骨牌,却不是最后一块
要知道,引发乌克兰退盟的直接原因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欠下的巨额债务
根据当时乌克兰公布的资料,到一九九一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国拖欠乌克兰的债务高达二四十亿帝国马克,相当于乌克兰在一九九一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分之二十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