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明史-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这也就达到了朱祁钰的目的,拖延蒙古大军进攻的步伐!
这郭登也是个厉害角色,几天下来,硬是没有让也先抓住一点机会,甚至没有让蒙古骑兵靠进大同一步。也先这人也还真是有耐心,拿到了一万两银子之后,蒙古大军在大同外面等了几天,直到确定不可能有下文之后,也先才决定放弃在大同进行敲诈勒索,移师宣府,准备从宣府也捞上一笔!
这宣府镇守杨洪也不是吃素的人,他也早就接到了于谦发来的军令,紧闭城门,甚至取消了一切的城外巡逻行动,将军队都部署到了城墙上。当蒙古大军到达宣府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不是一万两早就准备好了的银子,而是箭矢与炮弹!
显然,也先是不可能在宣府占到任何便宜的。这杨洪跟也先玩了一手更绝的。当蒙古人在城门外叫杨洪出来见皇帝的时候,杨洪直接派人说,他去京城“出差”了,不在宣府!这下,也先也没辙了,连镇守都不在,那些小兵能有什么用呢?
当然,杨洪并不是不在,他就在城楼上看着这一切,不过,他不想出来将朱祁镇,反正他是打定了主意,坚决执行于谦下达的命令,就算是皇帝来了又怎么样?
正在杨洪看闹剧的时候,一人冲到了城门处,用头猛撞城门,嘴里大叫着杨洪的名字。这人不是蒙古人,而是大明人。他是皇帝的侍卫袁彬。本来是个小角色,在土木堡战斗中,他也成了俘虏。后来,就被安排去照顾朱祁镇的生活起居。
这人对皇帝忠心耿耿,眼见杨洪不肯出来见皇上,他也急了。当蒙古人将他从城门边上拖走的时候,他已经是头破血流,嘴里还在大骂着杨洪不忠不义。不过,这都没有任何的作用,杨洪是打定了主意,管他们怎么闹,他就是不出面,看也先能够怎么办!
蒙古大军在宣府城外折腾了几天之后,也先也终于认识到,大明不会向他妥协了,而且到现在连谈判的使者都没有见到,显然,大明是不会让步了!而此时,给也先的选择并不多。一是放了朱祁镇,然后率领大军返回瓦剌,这也算是拣了个便宜。二是带上朱祁镇返回瓦剌,不过这将埋下明蒙战争的祸根,说不定,瓦剌从此不得安生。三是,带上朱祁镇去北京,以遣送朱祁镇回国的名义发动进攻北京的战争!
最终,也先是没有选择的,虽然他已经占了便宜,不过却没有完全赢得战争。既然大明不够屈服,那么就打到他屈服吧!
在得出了这个决定之后,也先立即就率领大军返回了大同。此时,脱脱不花率领的军队已经到达了大同。而且,也先身边一个重要的人给他出了个主意,一条让蒙古大军绕过大同,直奔紫荆关的小路!
这人叫喜宁,原本是皇帝朱祁镇身边的一个小太监。不过,他却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本来就是蒙古人!在成祖时,蒙古一部内服明朝,成为了明朝的臣民。而喜宁就是这个蒙古部落中的一员。当他在土木堡做了俘虏之后,立即就投降于也先,并且很快成为了也先的重要助手。让蒙古大军围攻大同与宣府,勒索赎金的计划也就是喜宁想出来的。而这次,他将这次引导大军,撕开大明的边防,前往大明首都!
喜宁是个混蛋,不过此时在京城的朱祁钰与于谦都不知道这个混蛋的存在,他们仍然认为,也先的大军会在大同与宣府之间徘徊,让他们赢得足够的战争准备时间。不过,两人的精力很快就转移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
第十二节 登基称帝
   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明初盛世之后的一大耻辱,这也是大明由盛转衰的标志。当时,京城受到蒙古大军威胁,大臣们惶惶不可终日,而这种担忧很快就转化成了不满,当这种不满再继续升华的时候,大臣们也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给他们换个主子了!
经过了二十四日大闹朝堂的事情之后,大臣们终于下定了决心,要为这个国家选一个新的主人。当然,这不会是只有两岁的太子朱见深。他太小了,如果是在和平时期,两岁的太子登基称帝并不算什么怪事,毕竟英宗朱祁镇就是在八岁的时候当上皇帝的。不过,现在并非和平时期,在蒙古大军的威胁之下,大明需要的不是一个年幼的太子,而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一个能够率领大明军民战胜蒙古的皇帝!结果,这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辅佐太子的摄政王朱祁钰!
天还没有亮,大臣们就集中在了地安门外面。宫门紧避,大臣们都有点忐忑不安。半个时辰前,他们将一封联名奏章从宫门的门缝里塞了进去,让人送给了太后。这是当年朱元璋搞出来的名堂,虽然大臣们都有点不习惯这种方式,不过,此时他们仍然得耐心的等待着太后的回话!
册立太子的难度并不大,毕竟皇上后继有人,这只是个仪式的问题而已。不过,要废除皇帝,另立皇帝,那就没那么容易了。朱祁镇还没有死,即使他身陷敌营,不过他还是大明的皇帝。在皇帝并没有死的情况下,再立一个皇帝,那确实有点麻烦!不过,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唐朝,宋朝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这次,大臣们自然也搬出了一大堆的理由出来,想以此说服太后!
对,说服太后!太后在立新皇帝这件事情上太关键了,如果太后不同意,就算大臣们做再多的努力,也不可能让朱祁镇下台,让朱祁钰上台!问题的关键是,太后会接受大臣们推荐的朱祁钰吗?朱祁镇是太后的亲生子,而朱祁钰则不是。从太后个人的角度来看,朱祁钰并不代表她,那么,她会接受朱祁钰吗?
大臣们担心的也正是这一点。不过,现在事情已经不容他们再多考虑了,朱祁钰是大明唯一的选择,总不成从外面去找个番王回来吧,那太后更不可能接受!不管怎么样,奏章已经递了上去,结果怎么样,大臣们也只有等待了!
就在大臣们心急如焚的时候,门“嘎吱”一声开了,露出了一条小缝,接着一名太监出现在了门缝处,手上拿着一卷诏书。他将这诏书给了领头的吏部尚书王直之后,就匆匆忙忙的关上了宫门。
“王大人,怎么样了?”大臣们立即围了上来,这卷诏书不仅仅将宣布朱祁钰能否当上皇帝,也将宣布这些大臣们的命运,更将宣布大明的命运!
“诸位,稍安勿躁!”王直打开了诏书,先迅速的浏览了一遍,然后露出了笑容,“各位,我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啊……”
————————
这天,朱祁钰一晚上都没有睡舒服,天还没有亮,他就匆匆起床,做好了上朝的工作之后,朱祁钰却没有急着出门,而是在王府里耐心的等待着。头天晚上,于谦已经派人送来消息,今天将有重大的事情发生。朱祁钰当然知道什么是重大的事情,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他不能表现得太焦急了。
“殿下,一切都准备好了,要进宫吗?”
朱祁钰摇了摇手。“金英,去外面看看,于大人来了的话,立即带他过来!”
金英立即会意,马上就到了王府大门外,很快,他就带着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滢,兵部侍郎于谦等一帮大臣来到了朱祁钰的书房。
“恭喜殿下,不,应该是恭喜陛下!”王直笑得很开心,“太后已经下召,命殿下即位!”
朱祁钰心里一喜,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终于当上皇帝了。不过,朱祁钰却显得很平静,说道:“众卿辛苦了,不过皇上仍然在蒙古人手里,孤王并无意登基夺权,如若皇兄回来,众卿不是让孤王难堪吗?且我若登基的话,那么怎么安排皇兄呢?这不乱了伦理社稷了吗?”
朱祁钰这番话来了几个转折,当然,这几个大臣也都非常聪明,顿时明白了朱祁钰的意思。
只见胡滢上前一步,说道:“殿下,这些你都不用操心。虽然现在皇上仍然身在敌营,一时之间难以回朝。等到殿下登基之后,我们自称皇上为太上皇,殿下全可放心!”
朱祁钰仍然没有急着答应,他很清楚,皇帝这个位置他是坐定了,不过,现在却不能显得太猴急,不能让别人认为是他想当皇帝,而是被人逼着当皇帝的。
王直,胡滢又劝了一阵,朱祁钰还是没有反应。最后,于谦站了出来,低头说道:“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且蒙古大军近在咫尺,全国军民都需要由殿下出来率领。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有殿下登基称帝,才能军民一心,共同抵御外敌入侵。还望殿下为大明江山社稷,为大明黎民百姓着想,请殿下移宫就位吧!”
于谦这番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说白了,大臣们积极的扶持朱祁钰登基称帝,也正是为了抵御外面的蒙古大军。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