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三次机遇-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条,借款的数额暂且不说,这借款的标的鄙国皇上有特别的要求。”
“请讲。”
“既然是币制改革,这储备金就极其要求,希望各国能以实物黄金的形式交付。”
“贵国想转换成黄金本位?”
“有这个考虑。但未成定论。”
“这个恐怕非常有难度。”各大列强均采用黄金本位,黄金直接决定着币值稳定和货币信用,都是各大强国地货币体系根基,对流出控制极严,小量尚可,像这样大规模的借贷。哪里肯拿出来转移到他国?
“那白银呢?”
“这个可以。”克里斯托弗高兴极了,各国正愁本位货币转换后的白银无从销路,载泽的提议可谓正中下怀。
但是且慢,载泽补充了一句:“听说贵国现在屡屡有大条银输入各口岸,鄙国便以大条银为基础,借他个几万条,这样改革起来便称得上得心应手了。”
所谓大条银,其实是马尼拉银的近代版本。即美国进行商品输出的特殊形势。大条银每条重800,9成9以上,在其流入口岸之前,是以金属形式而非货币形式存在地,但在流入口岸之后,大条银便被融化,然后铸造成各类银元。
由于铸币的特性,同样分量的白银被铸造成银元之后会获得溢价优势,即货币化的白银相对于金属化的白银拥有溢价优势,这种溢价在扣除运输、铸造费用后仍然可以获利不菲。这也是当时为何一直存在白银尽输入的原因——这有悖于我们通常印象中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直观结论。其实在西方各国完成金本位改造后,中国世面上所保有的白银总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是一个缓慢上升地过程,当然中国可能对这部分白银拥有的所有权比例在稳步下降。
究其本质,无非是中国缺乏相应的近代货币管理体系,采用实物货币而非虚拟货币。国家丧失了对于银元铸造的唯一控制权,不但地方政府可以任意刻模制造,便连洋商洋行都获得了这种权力。甚至因为洋人技术高超,品质保证,他们私铸出来的银元还极为畅销。
由此可见,所谓的溢价优势,其实是主权国家在进行金属白银货币化过程中的铸币利润被其他利益团体所侵蚀的过程,在铜币铸造上这种溢价优势更为明显(同样重量的黄铜一旦被铸造成通用型铜币。在扣除铸币费用后,能收益约三分之一)。
载泽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一上来就提出“大条银”三字,意欲给克里斯托弗一个难堪。但更让克里斯托弗难堪的是。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上银价一直处于下跌过程中,特别是近几年跌幅十分明显。载泽地提议表面上很公允:先借上几万条大条银,到期再陆续归还本息,但考虑到白银的贬值过程,同样分量的白银在几年后很可能跌得一塌糊涂,风险实在太大。
一想到这个可怕前景,克里斯托弗头上的汗都冒了出来:不
个国家的官员特别是皇室成员都是昏庸无知的么?不权地高官都是贪财好宝的么?怎么摊上这样一个财政大臣。借白银绝对是一个阴谋!绝对!
“公爵先生,借白银可以,但用何种货币进行折算呢?只要”克里斯托弗决心以退为进。

“货币?”载泽做出很惊讶的神色,“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借什么还什么也是天经地义。如果借白银需要还白银,那是不是意味着鄙国现在所借的债务都可用白银偿还呢?”
该死!这却是掉进了载泽的陷阱!克里斯托弗暗骂一声,只能尴尬地寻求能岔开话题的方法。好在载泽也无意追问,接着提出了第三个命题:“那么,鄙国要求以德国马克作为此次平准贷款的基准货币,借马克,还马克!”
“请恕我直言,按照此次三国的议定,我们并不希望德国银行团加入。”克里斯托弗觉得再这样下去不行,得强硬起来,旗帜鲜明地表达三国地态度。
“不错。鄙国理解三国的用心,也尊重三国的立场,但提出用马克计算正是为了照顾各方面的立场。”载泽娓娓道来,“首先,此次借款涉及三个国家,但基准货币只能用一种,用英镑地话,贵国和法国不会满意,用美元的话,不列颠和法国会来抗议,但如果不采用三国中任意一种国家的货币,各国的利益就获得了公平的起点;其次,此次三国贷款排除了德国银行团,我刚才已说,德国方面也是跃跃欲试,志在必得,如果能用德国马克作为基准货币,那么德国银行团可以作为结算银行参与,一方面协调了三国的立场,另一方面对德国银行团不能参与也进行了补偿,不知克里斯托弗先生认为我说得对不对?”
“这是贵国正式答复么?”
“是的。如果这个条件不能答应,德国方面已经提出了替代方案,即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联合组成借款团,用德国马克作为基准货币来提供此次平准货币。”
“既然贵国如此坚持,我本人只能勉为其难地回去禀告……”克里斯托弗面露苦色,这决不是一个好消息。
“至于三国代表团提出的派驻盐政监督一事的请求,鄙国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决定……”载泽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对方的神色,克里斯托弗竖起了耳朵,生怕漏掉了一个字。
“鄙国原则上同意这个要求……”还没等对方乐出声来,载泽又追加了一句,“不过附有五个条件。”
“请讲。”有了刚才的教训,克里斯托弗已经颇为沉得住气了。其实作为花旗银行的代表,他原本也是纵横捭阖多年的老手,之所以在第一个回合处于下风,完全是过于轻视之故,现在载泽已经迫使他要拿出全部精力来“接招”。
“第一,基准货币采用德国马克,年息四厘五;第二,由帝国政府聘请各国人士担任盐政官员,作为帝国官员的一部分履行职责,其工作权限由鄙国政府与银行团协商后确定,其薪水包含在年息中,鄙国政府有权根据其实际表现予以撤换、辞退,但缺额依可由该国人士递补;第三,盐政监察员数量应按照各国占贷款比例的多少进行分配,其总额限定后,在贷款存续期间不做变动;第四,鄙国认为盐政监察员应与各国海关雇员联系起来考虑,凡增加盐政监察员一名,需减少各国在海关雇员名额一人,但职级可以不做对等要求,海关员额出缺后,由中国人士递补;第五,盐政税收涉及国家机密,倘若发现监察员违背誓言,泄露机密的,鄙国政府将予以严肃制裁,其缺额不得再由该国人士递补……”
皇帝不是最方案各大列强插手帝国内政么?怎么一转眼又同意派遣盐政监察员了?
这个问题不要说别人,便是载泽也百思不得其解,但圣谕指示就是如此,他心里嘀咕归嘀咕,行动上还是照办不误。皇帝果然失策了么?倒也未必……
第三卷 第四十八章 始于海关
 更新时间:2008…8…26 11:21:39 本章字数:3170
帝的想法每每有出人意表之处,也唯有如此才让重臣与不可琢磨
所谓派遣盐政监察员一事,载泽原本是决不肯答应的,亦不主张皇帝答应。在他看来,这是赤裸裸对帝国财政的干涉,是对帝国财政大臣的限制,但皇帝非但没有一口回绝,反而在考虑一番后表示了有条件答应的意图。这可把载泽急坏了,他好说歹说,想劝说林广宇改变念头,但最后只换来皇帝淡淡地一笑:“不要争了,按朕说的去办。”
就连浸淫官场多年,对皇帝的脾气、秉性摸得烂熟的徐世昌面对这个局面也有些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皇帝的脑袋锈逗了么?表面上看来确实如此,为了借一笔可借可不借的款子而将自己限制了起来,这是任何明智者都不屑为之的事情。林广宇穿越前的时代不是经常将这种形容描述为“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主权的干涉”么?难道熟读史书,前知5000,100年的林广宇不知道?
且慢,皇帝的用心总是不同凡响,支持林广宇做出决断的,却是洋鬼子的能耐。如果要给帝国这么多官僚机构打分的话,廉洁程度最高、办公效率最高的衙门不是内阁任一部门,也不是朝廷所直接管辖的其他部门,恰恰相反,这个部门掌握在洋鬼子手中——海关。
英国人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将海关打造成为一个高效、近代地机构,虽然海关的殖民色彩最浓,其存在价值是为各国的赔款寻求一个可靠的担保物而非为了中国的经济体系完整,但不可否认的是,海关却是帝国各种机构中最为清廉和高效地机关,一方面。海关源源不断且稳定地提高着每年的关税,另一方面,海关吸纳了一大批有知识、有作为的中国职员,他们在各类指令的要求下发挥着积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