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诡墓谜情-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

通:“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

孙樵:“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

陈亮:“孔明之治蜀,者之治也。”“孔明,伊周之徒也。”

陈元靓:“德图,卧龙徐起。北伐南征,渭滨泸水。周旋两朝,勤劳一纪。星堕中军,英雄巳矣 。”

《唐文粹》中记录了尚驰在《诸葛武侯庙碑铭序》所说:“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贵于生。”

吕温《诸葛武侯庙记》:“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

康熙:“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看罢这些评语,只能说诸葛亮简直是人品爆发了,但是随即而来的也是各种担忧, 但就眼下来说我们别无他法只好硬着头皮上了,顺着石碑继续往过看去,则同样一块石碑之上,刻满了诸葛亮于当世各种人物的书信言表,而落款则正是诸葛亮的徒弟姜维所刻,其中尤其有几份对我来说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例如:上先帝书

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于将帅,多凶少吉。

则可以从中看出所传诸葛亮精通先天演卦,可测天机,所以接下来我们要盗他的墓穴不出所料应该会是一件很危险的额事情。

答关羽书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再说这封诸葛亮对于关于的书信,短短几字则完全概括论述了关羽在历史形象的定位。

与刘巴论张飞书

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

而这封给予刘巴的书信来说,则处处体现了对于张飞的爱护之意,通过上面三封书信则完全肯定的还原里历史上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铁三角的关系。对于后世与蜀国的研究具有相当的价值。 而除了这些还依次记述了诸葛亮与其他人的书信,皆为字字珠玑,字字现如今看来都是经典。

例如:与兄瑾论白帝兵书

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

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道书

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一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彊也

通过这俩份书信则完全看得出来诸葛亮对于兄长之间的关系可以谈论军事,也关心亲人的生活安排,可谓是见识了诸葛亮在历史人物印象中给人少有的温情的一面。

而接下来这俩封书信则完全可以看出了诸葛亮对于后人的教诲,以及自己一身的为人处世的价值观的体现,就算放到现代则依然可以作为家训之言交于后人也不一点不过时。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于乱。

诫外生书

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qigu,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彊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诫子书可谓是诸葛亮对于后人的敦敦教诲与对于后世之人的一次戒言,可谓是经典之中的经典。足以映衬了诸葛亮死时只有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

诸葛亮死后三十年,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也算是谨遵了诸葛亮的教诲 对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一代忠烈。

看罢这家书戒言,突然有种强烈的冲动,我是不是该把这有意义的一段文字记录下来,作为我自己对于后人的家训了呢。当然我想的有点远了,但是此时确实是有这样的想法,而且还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就是感觉盗或打扰这样的一个伟人或者千年前的举世高人的一种负罪感和愧疚感,老感觉自己好像在做一件非常不道德的事情一样。

可是看看眼前的幕修,眼前的安翔飞我便没有了这些感觉,因为他们对于我来说或许才是我作为重要的,所以这里面的精元珠我一定要拿到。

本部来自

();

第四百零八章 后出师表

。随着继续往前看去,还有几块石碑依旧上面刻满了各种和诸葛亮有关的史料故事,但是走到最后一块的时候,又把我震惊了,听过也学习过《出师表》可是真正的学习过《后出师表》的估计就没有几人了,而这《后出师表 》乃是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写的。●⌒小,。。or而我眼前的这块石碑上则完整的记述了整个《后出师表》的内容。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hijiu,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而这后《后出师表》,是三国时蜀汉建兴六年十一月诸葛亮二次伐魏前给蜀后主上的表章,为了与建兴五年春第一次北伐前所上表疏区别,后人题曰《后出师表》,但是此表始见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汉晋春秋》,习氏谓“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于是,自清代始,出现了关于此表真伪问题的争辩,至今莫诀。

但是就此时看来,这个争辩已经是水落石出了,因为这块立与诸葛亮墓前的碑文乃是姜维所术,就足以说明了一切,这《后出师表》是断然存在的。

而就眼前这碑文,以及联想到岳飞的《后出师表》手稿,行草书,虽未目睹墨宝,但据友介绍,同类石刻碑文或碑文拓片,各地珍藏保留甚多。如:成都武候祠二门长廊壁上;成都灌县青城山天师洞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