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诡墓谜情-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前遗憾身后补,既然在现世无法圆梦,梁孝就打算到另一个世界去完成未竟的心愿:建造规模巨大的陵墓,以便死后过过皇帝瘾。

梁孝墓、梁孝夫人:李后墓等斩山作廊,穿山为藏,工程浩繁,规模宏大,形成年代早于明十三陵1300年,构筑规模大于明十三陵四倍,被中外考古界称誉天下石室第一陵,并且,陵内设有中国最原始的冰窖和最早的坐便厕所。墓冢凿山而进,规模宏大,汉墓壁画被专家誉为敦煌前的敦煌。

这个墓群的标志性墓葬是梁孝刘武的坟茔。刘武是文帝之子、景帝之弟,坐拥300里江山,富可敌国。刘武的陵墓形状之巍峨、陪葬之丰厚,令人叹为观止。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汉梁孝刘武都是一个悲情人物。

梁孝生活在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文景之治。在一定程度上说,正是由于他的参与,才有了文景之治。但毕竟,文景之治不是孝之治。

梁孝虽然绝顶聪明,但他的梦想注定无法实现。他的悲哀在于,他有一个太能干的父亲和同样了不起的胞兄,他们都有足够的能力治理好国家。就算是有着遗憾,贵为文帝之子、景帝之弟,梁孝刘武还是享受着超出一般的优厚待遇。

据《资治通鉴》载:(梁孝)每入朝,上使使持节以乘舆驷马迎梁于关下。既至,宠幸无比,入则侍上同辇,出则同车,射猎上林中。和景帝同坐一辆车,那是什么规格!

据说,窦太后最宠爱的儿子就是梁孝,而景帝也非常喜欢这个能干的弟弟,所以窦太后、景帝、梁孝母子三人常常在一起吃饭喝酒。公元前155年,母子三人又在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亲情荡漾之时,景帝情不自禁地说:千秋万岁后传于。

景帝的意思是说,死后要把皇帝之位传给梁孝。酒场上的话,很多时候只是说说而已,谁也不会完全当真。梁孝当然也不会笨到相信这句话,但谁不喜欢听好话呢?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只是让孝死不瞑目的是,直到生命的尽头也没有实现他的帝梦,生前遗憾身后补,因此,梁孝把自已的陵墓修建得有如皇帝的陵一样豪华。

梁孝的墓在芒砀山群的保安山南山东侧半山腰,坐西面东,距山顶20米。梁孝墓南北最宽处(回廊北耳室北壁至回廊南耳室南壁)32。4米,最高处3米,总面积约650平方米,总容积约1367立方米。全墓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及10余间侧室、耳室、角室和排水系统组成。主室的四周建有回廊,回廊的东端与主室相通。回廊的四角都有耳室,大小一致。回廊内有十字街、饮马泉、黑水河等。在回廊与各室之间穿行很容易迷失方向,据说,曾有人进梁孝墓后几天走不出墓道。

与其它梁的墓葬不同,汉梁孝墓前有庞大的寝园建筑。这些建筑是为祭祀墓主而建的,有专人管理。按照当时的规矩,只有帝的陵墓才有资格建寝园。梁孝墓之所以建有寝园,当然是因为一直忘不了他的帝梦。

但是到了三国之时群雄争霸,刚开始曹操的势力范围仍然很小。有些时候,打下的城池往往还没来得及休整,就已经换了新的主人。

第二百七十八章 摸金校尉

地盘朝秦暮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谁都不知道自己能在占领的地盘上盘踞多久。于是,打下的城池经常被洗劫一空。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很难实现休养生息的目的。

军阀混战使曹操的大军无法长时间休整,也使流离失所的农民看到春种却等不到秋收。这好比刚刚做好的一锅饭,转眼间却变成了别人的盘中餐。于是,在短时间内筹到军饷成了诸侯们四处杀伐攻战的先决条件。

为了解决自己的粮饷问题,曹操把目光放在了盗墓这个古老的行当上。众所周知,西汉中期,经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后,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的繁荣使得当时厚葬成风。这也就为曹操偷坟掘墓,盗取金银财宝以充军饷提供了条件。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类专司盗墓的官职在曹操的军队里便应运而生。

按常理来说,这不是一个光彩的行当,但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胸怀天下的曹孟德,只要军队能吃上饭、打胜仗,哪里还在乎背上骂名。

鲁迅曾经说,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更为确切的记录是,当时袁绍手下的名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为袁绍攻伐曹操前发布的檄文中说: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这篇文字成为古今檄文的名篇。据说正犯头风病的曹操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头立刻就不疼了。

根据陈琳的这篇檄文,曹操盗的应该是位于永城芒砀山的汉梁孝墓群。

三国时代曹操的兵卒,应该是第一批走进汉梁墓葬的盗墓者。汉梁墓葬群的每一座墓都用大量上千公斤重的塞石封死了墓道,所以普通的盗墓贼就算找到墓葬的准确方位,也很难进入墓室。为了取得墓葬里的宝物,曹操动用了庞大的军事力量。但即便如此,进入墓室也不是件易事,士兵们要一锤锤地凿,一点点地清理。陈琳在檄文中具体描绘了曹操亲自指挥将士盗掘梁孝陵墓的情景。文中说:(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水经注疏》中说:操引兵入砀,发梁孝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曹操的部下进入墓室后看到了什么,现已很难想象。据史料记载,曹操用从墓葬里盗得的宝物,养活了手下的军队3年。西汉盛行厚葬之风,但凡家境殷实的,少不得带些财宝到另一个世界,何况坐拥三百里江山、富可敌国的梁孝等八代九?

据传陈琳在袁绍失败后,归附曹操集团。曹操曾经对陈琳在此文中揭露他祖上的行为表示不满,对盗掘陵墓的批评却似乎持默认态度。所谓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设置,或许确有其事。由此看来,曹操盗墓是个不争的事实。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对汉梁孝墓群进行保护性发掘,在这个三国时代就被盗过的墓群中,仍发掘出了金缕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贵文物2万余件,许多文物价值连城。可以想象,这个巨大的宝藏,对当时缺衣少食的曹操军队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

盗墓盗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来盗墓者这个道理。于是,曹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统治者。公元218年,他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贫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树。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

要知道,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权力与地位不亚于帝,为什么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体力行呢?推想原因有二:

其一,他一生主张节俭。据说,他对家人和官吏要求极严。他的儿子曹植的妻子因为身穿绫罗,被他按家规下诏自缢。宫廷中的帷帐屏风,破旧之后缝补一下再用,不可换新的。

其二,为了防止盗墓。大概是因为自己早年曾干过盗墓的勾当,也曾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他不愿重蹈覆辙,所以一再要求薄葬。这个说法比较可信,他的儿子曹丕就曾分析过诸侯墓被盗的原因: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郭太后也说:自丧乱以来,坟墓无不发掘,皆由厚葬也。

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邺城所有的城门全部打开,72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城门抬出。从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千百年来,盗墓者不计其数,但谁也没发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面对曹墓不知何处去的感叹,人们对曹操的奸诈多疑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从另一角度看,曹操一生节俭,带头薄葬,是有积极意义的。在那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代,身居高位的他,用隐秘的办法处理后事,也是迫不得已。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也使盗墓者无从下手,这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一千多年过去了,曹操的真正陵寝仍未现踪迹,也许永远是个谜中之谜。

之后,有盗墓者以摸金校尉之风水方法盗墓,皆称为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的来历就是充满了丰富的历史色彩,再加上近几年影视作品已经各类小说对于摸金校尉的艺术加工,略发让人觉得摸金校尉机神秘又带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