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6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团十八万人,多尔衮统辖下的真假虏军二十一万人。这是歼灭,而不是击溃,多尔衮领二十二万人入关,最终只有一百七十一名建虏回去。被杀建虏数量达到了五万,降、俘者六万,散入山林之中者过万,其余各族士兵,或死或俘,可以说在华夏北方为患多年的建虏与各sè鞑虏,都因为这一战而元气大伤,即使次年俞国振不挥师北上,没有三五十年,他们也恢复不了元气。
整个战役,华夏军共致十三万敌军死伤,俘虏二十万,缴获无数。现在华夏军系统中最忙碌的便是军法官,按照华夏军的军规,私自杀俘、虐俘是违反军规的,但并不意味着华夏军对于俘虏就会什么太过宽厚,经军法官审判的俘虏,有一半会被处死,剩余一半,也是被处从三年到终身不等的劳役。
第二阶段则是收复辽东,这一阶段不仅仅是将建虏赶出整个辽东,而且还要建设辽东。俞国振在文章中也指出这一阶段的主要敌人不是建虏,而是辽东苦寒的天气。但他同时将辽东肥沃的土地、丰厚的物产和几乎不竭不尽的矿藏描述了一遍,号召华夏之民,开拓辽东,加入筹建中的东北生产建设兵团,并且许诺,在今后的两到三年时间内,华夏军略委员会的民政方面资金、人力,都将向东北生产建设兵团倾斜。其中首要之务,就是修建一条连接金州与沈阳的铁路。
第三阶段则是继续向北,深入黑水之北,将建虏彻底消灭,连他们祖宗的老巢都端掉。这一阶段尚为远景,俞国振在文章中只是说,这一带广阔的肥沃黑壤,在将来必将成为华夏之大粮仓,将供应数以十亿计的华夏百姓衣食、油料。而这是天赐丰壤,也唯有华夏之裔,才能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
才拟好报纸上的文章,俞国便听到崇祯来访的消息,这也让俞国振很是吃惊,这位自始至终都不肯放弃皇帝尊严的大明末代天子,究竟想来做什么?(未完待续。。)
s
六三八、一纸宣文海内惊(二)
十月的耽罗,气温还不算太冷,坤兴披着一件薄薄的斗篷,笑眯眯地穿过街头。
放在几年前,她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竟然有独自行走在街头上的时候。周围的店铺里传来热闹的声音,街头叫卖的腔儿有如乐曲,而各式各样的招牌旗帜,在风里摇晃着,仿佛是一双双向她招动的手:进来看看,不买只看看也行啊。
这是市井百姓的生活,有时有些仓促,有时有些拮据,但是充实丰满,让人心里鼓鼓的,除了那个男人之外,再也装不下别的。
然后坤兴就看到了那个男人。
俞国振站在一根树下,微微皱着眉,从坤兴最初认识俞国振开始,看他皱眉的次数就少,仿佛没有什么事情能难住他,全然不象自己的父亲崇祯,一天皱到晚。坤兴忍不住“呀”的一声,这声音惊动了树下的俞国振,俞国振向这边望过来,然后认出了少女,对她笑着挥了一下手。
这个挥手若是别人做出来,坤兴一定会认为这举止太轻佻,但若是俞国振做出来的,那么坤兴就认为这表示亲近之意。她虽然很想行个礼就离开,但双脚却不听话儿,匆匆带着她来到俞国振身边。
俞国振的jǐng卫员得到他的示意,没有阻拦这个披斗篷的少女。
“你……你回来了,你在这里?”坤兴鼓足了勇气,向着俞国振说话,眼睛却不敢看俞国振的眼。只是垂下来乱瞄。
俞国振笑道:“我在这等你父皇呢,他说要来见我。”
“啊!”
坤兴捂着嘴,象只受惊的小鹿,另一只手扯着裙袂就开始快跑。她逃得如此匆忙,跑了一会儿,想到自己还未与俞国振告辞,心中又有些不安。若是俞国振因此以为她是个不知礼数的女孩儿,那该多不好!
一边是父皇多年积威,一边是女儿家的心思。坤兴只犹豫了半秒,便做出选择。
父皇虽然可畏,可是毕竟还不在眼前。那个人却是在眼前的。
她一转身小跑着又回来,向着俞国振福了一福——俞国振废了跪拜礼,却不曾废女子这种万福礼,看到少女盈盈一低,俞国振心中既是欣赏,又是好奇:“怎么又转回来了?”
“啊呀!”坤兴顿时羞窘起来,她低声道:“一直尚未向……向你道谢,多谢你救了我……我父皇,谢谢,我走了。”
说完。她便又转身跑开。
望着她婀娜的背影匆匆消失在街道那一头,俞国振微微笑了。**
羿城也是一座新兴城市,新兴城市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没有太重的历史负担。因此,羿城在规划时做得非常好,甚至比新襄还好。完全是由专业人士进行设计的,街道宽敞笔直,预留了今后发展的空间,道路两边和中间的绿化地带,即使到了秋天,仍然绿叶盎然。当初俞国振提出这样的要求时。不少人以为是徒费钱财人力,但渐渐的,众人也觉得,在这种环境上生活,确实是一种享受。
当坤兴的身影消失在街道的那一头时,崇祯的马车恰好从街道这一头过来。崇祯并不知道俞国振在街上等,还是坐在车外的王承恩看到了俞国振,向里面说了一声,崇祯听到后,心中再度感觉到复杂的情绪在翻腾。
至少表面上,俞国振对他的礼遇当真是无可挑剔,虽然要他和周皇后自己劳作得食,但崇祯在最初的羞恼之后现在反而觉得这样理所当然:这样做,他们现在的衣食住行都是他们自己双手赚来的,极大地减轻了他们寄人篱下的感觉。
即使在新胜而且是大胜之后,俞国振仍然保持着对他的谦恭,得志不骄狂,这样的人物,若不能成大事,那才是怪了。
“停下车,我也走过去。”崇祯道:“你们在这等着,不用跟。”
“皇爷?”王承恩有些担忧。
“俞国振要杀我有一万种方法,他不是杀不了我,也不是下不得手,只是不屑罢了。他不想背弑君之名,我……也不想逼他铤而走险,你们放心。”
随着四十不惑的年纪到来,崇祯如今对许多事情有比以往更深刻的认识。他本人其实还是很聪明的,否则也无法一举将魏忠贤扫灭,但长期在局中,看不透彻,便是看得透彻,也有心无力:他可以杀了魏忠贤,却不能杀掉所有太监,他能够驱逐钱谦益,却赶不走满朝东林党。
下了车,向着俞国振这边走来,俞国振迎上两步,行了一个军礼,而崇祯则还了一个长揖。
这是崇祯第一次还礼。
看到崇祯这个动作,王承恩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证明,崇祯在心中对俞国振是真正服气了,他已经视俞国振为当得起大礼的平等存在。有这个认识,两人交流就会好办得多,至少不必担心崇祯会说出什么不负责任的话来。
可惜的是,王承恩猜错了,若是他听到崇祯的第一句话,那么他一下会惊恐万状。
“如今京师已经收复,我是不是该回去了?”崇祯没有与俞国振寒喧,而是直接问道。
俞国振笑了起来。
两人没有谁提议,便一起走在大街上,俞国振的jǐng卫员跟在身后,路上的行人有认出俞国振的,便向着俞国振行礼,俞国振也一一点头。
“羿城如何?”俞国振问道:“这几年陛下寓居羿城,对这里的市井街巷也熟悉了?”
“这两年闲着无事,确实四处转悠,想要看看被遮在光鲜外表之后的东西。”崇祯平静地说道:“原是想看看你治政之下,究竟有没有心存怨恨的百姓。”
“有没有呢?”
“不满者自然有之。怨恨者亦有,最初时我以为是你治政令百姓民不聊生,使得他们憎怨于你,后来么,了解得深了,才知道原来升米恩斗米仇这事情是真有的。”
“哦?陛下说来我听听,我倒不曾关注这些。”
“无非是说你弃百姓不救。分明有能力救他们的左邻右舍,却不愿意伸手,还说自十一年起你便有取代大明的实力。却坐视百姓遭难,只顾自己虚名,那些百姓都是因你而死。诸如此类。”
“说此话者,必定是位秀才,没准还是位举人老爷。”俞国振笑道。
“阎应元亦是如此说。”崇祯也微笑了:“他说唯有这些不谙世情不通世务肩不能挑手不能担,却自以为能够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者,才会说这种胡话,阎应元还给他们取了一个绰号。”
阎应元的嘴巴确实是比较刁钻的,俞国振想到能和他一比的人,就只有叶武崖,田伯光恐怕都要稍逊一筹,毕竟田伯光只是爱谑。而叶武崖则是无差别杀伤。
那个绰号肯定不大好听。
崇祯也没有再说那个绰号,他天子之尊,哪怕现在这模样,也不想口中出那污秽之语。
“既然如此,在羿城住久了。你回京师,还能习惯么?”
“哈,这倒是。”
崇祯勉强笑了一下,在羿城的别墅中,住得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