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6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有人试图伪造这三种元,那纯粹是得不偿失。没有新襄的冲压技术,根本不可能制造出一模一样的钱来。
“啊?”
接过钱夹子的王启年愣了,不知道俞国振为何给钱给自己。
“说你蠢吧。赶紧追上去,把这个给她,你难道还要让她沿途卖艺赚路费?”
王启年一挠头。总算明白过来,轻点马腹,战马迅速冲了出去,但旋即他又回过头来:“我不能离开你身边!”
“让你去你就去,我身边难道没有别人了?”俞国振哼了一声。
王启年这才离开,俞国振看着他欢快的背影,摇了摇头,以这小子的脾气,想要将红娘子揽到手,可不大容易。
不过时间过得也真快。转眼间,王启年也到了想要媳妇的时候了——他是崇祯七年还是八年到虎卫中来的呢,快十年了啊。
以俞国振从崇祯三年做准备开始,到现在已经是十三年了,以崇祯五年他正式向外拓展算起。则是十一年,而以他到新襄发展开始算,则是九年。
九年时间,有了现在这样的成就。
俞国振的回忆感慨在很短时间内就被打断,因为高二柱出现在他的视线里。
“有事?”
“金陵传来消息,东林与复社一群人似乎有异动。”高二柱低声道:“另外。江北四镇兵力调动有些古怪,金陵支应了不少粮草给他们,似乎他们准备什么军事行动。”
金陵城就是一个筛子,里面的风吹草动,根本用不了多久,俞国振就会知道。他在战略上是极渺视盘踞于城中的那群蛀虫的,但在战术上,却又不能不重视他们。那群没有下限的官绅,谁知道会做出些什么事情!
因为俞国振强势介入,也因为瘟疫的缘故,李闯与建虏并没有在山海关彻底分出胜负。李闯撤离后还是开始用牛金星的策略,稳固自己对陕、晋、豫的控制,并开始图谋汉中和蜀地。建虏一度进入京师,但在瘟疫的威胁下,将京师劫掠一空后退回山海关外,只让吴三桂的汉jiān军镇守京师。这种情形下,金陵的南明小朝廷也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更重要的是,俞国振阻止了瘟疫向南扩大,原本在崇祯十六年会爆发于苏浙两地的大瘟疫因此暂未发生,而甩脱了建虏、闯贼和献贼这三个巨大的包袱之后,南明小朝廷的财政状况反而因为丢失了北方江山好转过来。所以,现在的局面走势,已经彻底离开了原本的历史。
“他们能有什么行动,上一次不是说,湖广的左良玉意yù顺江东下么?”俞国振皱着眉:“是不是要对付左良玉?”
“应当不是,左良玉自襄阳移师武昌之后,便没有再东下,只是命人打造舟师。”
“那么李闯那边呢,有没有动静,还有北面,京师那边?”
“李闯遣刘宗敏取汉中,自己则在洛阳大兴土木……说到这个,李闯还认了一个祖宗,说是西夏李元昊后裔。”
“党项人?”这个说法让俞国振不屑一顾:“便是要找祖上,也找李渊李世民,李元昊……”
“京中倒无甚动静,吴三桂每rì就是练兵,如今京师一带十室九空,有些百姓已经想回去了。”
这是俞国振很头疼的一个问题,所谓故土难离,来到山‘东逃难的百姓,眼见瘟疫并未大作,不少人就想着回去。就算在此已经有了工作的,也只想着赚足钱便离开,俞国振让人做过统计,有这样心思的足足占据了灾民中的三分之二,这还是有些人仍然畏惧虎卫不愿意说真心话的结果!
“江北四镇那边,多加注意,看看能不能抽调一批虎卫过去,免得他们轻举妄动。”俞国振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办法,因此只能先针对江北四镇做安排。他琢磨着接下来要如何时,突然间听到远处有一声大呼:“南海侯!南海侯!”
俞国振愕然转脸,向那边望去,却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儒士模样之人。
五八二、坐断齐鲁战未休(二)
此人相貌儒雅,面带微笑,看到俞国振转过来,立刻恭恭敬敬地长揖到地:“当初李太白云,‘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以学生愚见,李太白若在今日,只会道但愿一识俞南海才对!”
他被虎卫挡在离俞国振约有二十米处,俞国振行了过去,抱拳拱手:“先生有何指教?”
此人身边跟着数十名百姓,分明是来找他的,也不知是不是虎卫有什么违背军纪之事。就算俞国振约束得再紧,虎卫的制度再严,违背军纪的事情也总难免,不过千分之五左右的小事件对于百姓来说影响不是太大,而且主要还就是打骂粗暴之类的冲突,也不能说全是虎卫的错。
那人听到俞国振问,神情慎重,向后退了半步,然后猛然跪下:“学生孙之獬,恭请南海侯身登大宝,上应天心,下合民意,吊民伐罪,征讨不臣!”
“小民等恭请南海侯身登大宝!”
随着那自称孙之獬之人的话语,众人尽皆拜下,而虎卫没有想到对方来了这样一出,不禁茫然,有人甚至情不自禁也拜了下去。
拜得人越来越多,就是俞国振自己,也不禁一时间飘然。
若是喊万岁的人多了,被喊者难免也会生出自矜之心,这是人之常情,即使圣贤也不能避免。无非是短暂的失神之后,俞国振立刻警醒:自己想要当皇帝,还需要有人来拥立么,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哪里用得着这样!
他厉声喝道:“都起来!起立!”
拜下去的虎卫顿时想起,自己可不再是眼前这些人一样的普通百姓,而是虎卫。他们有些狼狈地站了起来,看着俞国振的目光里带着迷糊,或者心中还在奇怪为何自己就身不由己随大众拜了下去?
却不知人是群居性动物,而且极易受旁人感染,虎卫的自制力算是比较强的,却终究也是普通人。
“南海侯此为民心,不可违也,还请南海侯顺应民意,臣等不甚惶恐之至!”
孙之獬声音轻颤,显得极为至诚,俞国振向旁边示意了一下,有虎卫几乎将他强行掺扶而起。
“孙先生言过了。”俞国振道:“今日之事,到此为止。”
“侯爷如今坐拥十万雄师立基南海,兵精粮足,正成大事之时,此乃天授之机,侯爷不取,必遭其纠!”孙之獬急切地道:“侯爷……”
若说最初时俞国振对此人没有好感,那就太虚伪了,但他如此急切地想要俞国振登基称帝,让俞国振心中总觉得有些不妥。他并不怕登基称帝会遭至南明小朝廷的攻击和反对,但是现在称帝总让他觉得自己做的还是极端不够。
他做了什么?救民于水火现在还只是限于全国人口的七分之一甚至不足而且其中绝大多数还未脱离水深火热的境地。斩灭阻碍华夏崛起的敌人尚只是除了几只小虾米,真正的阻碍还在于内部。世界的历史还未恢复到这一千八百年来最正常的道路上来欧洲的那些一神邪教文化熏陶下的人仍然未受华夏文明的教化。
几样大功,一件未成啊。
想到这,俞国振摆手道:“此话再也休提孙先生是本地人?”
“学生是淄川人,这些时日见着侯爷为民不辞辛劳,心中甚为感佩,与父老乡亲商议,故有此议。”孙之獬没有再坚持,他恭声道:“昔日大禹治水而有天下,今日南海伯亦治黄河,功绩之大,堪比大禹!”
俞国振又问了他一些当地风土人情,讨论了一番治政之策,发觉这人肚子里确实有些货,心中不由觉得有些奇怪。待想到最初时他以李白见韩朝宗之语打动自己,便知道其人本意:他大约是想来求官的。
此人马屁拍得不错,肚子里面也确实有货,但俞国振有一个他自己制定的制度不会改变,那就是所有旧文人,若不在新襄治下的地方上调研半年以上,并且写出调研的心得,经考核合格,便不得用为主官。因此虽然孙之獬其后透出愿意效力之意,俞国振都是微笑,反问他愿不愿意去南海见见。
此时俞国振并不知道,这位孙之獬在原本的历史上大大有名,建虏入关首倡剔发易服者,便为此人也。若给华夏史上汉奸排名,此人便不进前二十,也可以进前三十了。
孙之獬却极是失望,他是阉党出身,魏忠臣时颇为得意,甚到还当过顺天府乡试主官。可阉党倒台之后,他便落魄,罢职永不叙用,这是他一生永远之痛。此次俞国振入山东,他初时持观望,但此刻见瘟疫已定,大势已成,便想着出来投机,能否在俞国振手下获得一个重要职务。
但俞国振虽然和气,却对他的暗示毫不在意,孙之獬一边在心中暗骂俞国振粗鄙无识,连他的暗示都看不出来,另一边又颇为忧心,若是这首倡拥立之功都不能换来一官半职,那究竟要何等方法才能重俞国振重视?
事实上,此时的士大夫,无论是阉党浊流还是东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