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4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复社领袖,就是万时华曾经寄予厚望的年轻一代学者!
一时之间。以往俞国振曾经和他说过的许多问题,都瞬间融会贯通了。
“张天如这个人,倒不是什么恶人,但他的道路很明显是错的。他以为可以以风花雪月为幌子,用纵横家的手段来cāo持朝政,其实,他永远跳不出自己的圈圈子,井底之蛙罢了。”
自以为手段圆通,其实……终究是坐在井中望着天啊。
俞国振笑了笑:“这倒不是太重要的事情,只不过。连阮大铖天如都许下了好处,那么我若出银,能有什么好处?”
张溥哑口无语。
他还真没有想过,该给俞国振什么好处,来的时候。他觉得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应该能轻易说动俞国振,而且俞国振也富有,拿个几万两银子出来,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个,朋友有通财之谊……”
“天如兄确实是我俞济民的朋友。却不是可以通财的朋友,交情没到这一步。”俞国振说这话时仍然和和气气,看上去温文尔雅:“比如说,天如兄一路上跟着田国亲派来的人同行,两人可是谈笑风生,以天如兄之聪明,当然知道他来是为了什么,可是天如兄却不曾提醒我,想来也是觉得,我与天如兄的交情,没有到这一步。”
此语一出,又是让人震惊。
当俞国振一提到田常时,张溥的脸sè便已经宛若死灰,到这一刻,他甚至有立刻离席而去的冲动!
但他不能走。
他心中明白,若不能从俞国振这里拿到足够的银子,根本无法买通京城中的路子,把薛国观拱下台,扶周延儒上位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薛国观不下,他的生命都有危险,倒不如呆在新襄,俞国振虽然狠狠抽了他的脸,毕竟没有要他命的意思!
“那姓田的想要做什么?”万时华双眉已经竖起来,张溥不仅与阉党,而且还和外戚勾结在一起,此次南下,明显是对新襄有恶意,这让万时华万分自责。
若非自己邀请,张溥怎么会南下!
“田常此人,甚得田国亲的赏识,虽然只是族中子侄,却极受重视。”俞国振道:“新襄这几年货物卖得好,虽然我们挂的是会安的牌子,可如今别人都知道,会安便是我的地盘,故此田常是想来看看能不能从新襄分得一点好处——比如说,每年分润个百儿八十万两的银子去。”
“呸!”别人没有出声,茅元仪先是呸了一声,一脸都是愤然之sè:“朝廷烂透了,阉党外戚清流,都没有好东西,一丘之貉!”
张溥顿时又是一个大红脸。
阮大铖是阉党,田国亲是外戚,而他,可不就是清流么?
“所以这厮如今已经去安南了,那里刚和郑家达成了协议,郑家答应供应我们优质煤。”俞国振道:“下午时和徐仲渊便是谈此事,让他和黄顺合股,将郑家的煤包下来再转卖给我们。”
“这岂不是白白让他们赚钱?”万时华不解地道。
俞国振微微笑道:“虽然让他们赚了钱,却为我们节约了管理成本,若是我们自己去办,少说得派一两千人去,他们只用雇用当地人管着,然后用现有的福船稍加改造,便可用于航运。”
毕竟是近海航运,现有的福船稍改造后,再加上一些如今新襄推出的航海仪器,比如说更jīng确的六分仪,完全可以弄下来。而新襄自己的航运力量,则可以从这种低级别的原料运输中解放,投入到人口运输上去。
“煤的问题解决了,剩余的便是铁矿,石碌的铁矿已经在试开采了,唯一的问题,就是石碌离海边尚有六十余里的山路,靠着人力背扛。实在是难以将铁矿运来,故此我准备在那铺设轨道,需要有两千名虎卫在此看护轨道。”俞国振道:“倭国的矿工倒是很好用,黄顺试用了些后直挑大拇指。”
众人都笑了起来,茅元仪更是道:“倭国便是官吏,一年四季也难得吃两次米团,这些矿奴来到新襄。顿顿都是吃的大米,哪能不效死力!”
“只是数量还有限,运力不足……故此造船工坊还得再扩。”俞国振说到这也有些无奈:“海洋乃今后数百年战略的要害。除了要有渔政局水师,还得有充足的运输能力。”
他们讨论起一些有关新襄政务事情时,并没有避着张溥。张溥却完全没有心思去听,这也在俞国振意料之中。象许多此时的读书人一样,将处理具体事务视为俗务,而把吟诗作文视为清雅,正是因此,才会有幕僚师爷这个行业兴盛。
张溥也知道,俞国振没有再说,是给他思考的时间。
话说到现在,双方仅存的温情脉脉的友谊也被撕开了,可张溥偏偏还无法埋怨俞国振。他确实有很多机会向俞国振表示自己的善意。特别是将田常来的事情向俞国振禀报,那样的话,相信俞国振还会和他维持表面的友谊。可现在,双方就只存在利益交换了。
他能给俞国振什么?
当初在南直隶的时候,史可法曾允诺俞国振给他灾民。但事后却反悔了,结果因为无法完全安置灾民而几乎酿成大乱。吃过这次亏,张溥知道,他若是答应的事情没有实现,俞国振有的是办法找他算账。
俞国振需要的是什么呢?
思来想去,他都找不到答案。但听得俞国振在那儿说起造船事宜时,他心中突然一动。
“将郑芝龙改任为钦‘州总兵,隶属于南海伯治下。”他猛然开口:“济民,你看这样如何?”
俞国振愕然。
其余诸人也都是愕然,众人确实都不曾想到,张溥竟然能想出这样绝的一个主意来!
郑家不稳的消息,在新襄高层并不是什么秘密,众人也都知道,以着双方关系发展,迟早一天会要破脸。可是郑之龙毕竟是朝廷任命的将军,如今更是升官升到了副总兵,地位相当高,双方真打起来,要牵制住俞国振很大的jīng力。
可若是朝廷出面,将郑芝龙分派给俞国振驱使,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不过俞国振在短暂地愕然之后,还是摇了摇头:“天如兄,你这是慷他人之慨,郑芝龙海上枭雄,久怀异心,他不会那么容易听从这种诏令的。逼急了他,他又入海为寇,这算是你之责,还算我的?”
张溥脸再度红了,他原本以为自己想出了一个好计策,可以说是一石数鸟,却被俞国振轻而易举地否决了。
他想来想去,最后赌气地道:“俞济民,你自己说吧,什么条件,能换得你的资助?”
“昌化知县。”俞国振眼中冷光猛然一闪。
“咦?”
张溥根本不知道昌化在哪里,俞国振微笑道:“琼州府治下一县,我往来船舶多须经此,故想在此建港避风补给。”
“以济民之能,谋这一县之职,岂不轻易?”张溥一听是琼州府,心中顿时有了计较,这穷乡僻壤,有谁愿意呆着!运作此处的知县,当不会太难。
“无他,为避嫌尔。”俞国振回应的很简单。
张溥点了点头,这倒正常,俞国振对钦‘州的插手,朝廷虽然现在不说,可若再插手到琼州去,只怕免不了人嚼舌。
“此事易也,济民心中期许谁人?”
俞国振笑着看向万时华,万时华愣了愣,然后满脸通红。
(上一章出**ug了,把苏‘州抗税说成五人墓碑记的背景了,是我一时疏忽,将为五人墓碑记中那五位死者守墓的葛成,也就是苏‘州抗税的领导者也纳入其中了,因为五人墓碑记背的年代久远,现在记不清了,感谢夕阳沉醉指出,已经稍改,还请各位原谅。另,求月票!)
四三零、阉戚清流实一家(三)
从基层起来的读书人,谁不愿意当百里侯!
万时华当初汲汲以求的,不就是一官半职么,只是到了新襄,熏陶了近两年时间,他才意识到,自己当初那种为了个人富贵而奔走,实在是太浅薄了,也偏离了圣人本意。
俞国振曾说,为官应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为着个人荣华富贵,这类人一般只盯着官帽子,即使不是贪污受贿,也一定听看着自己的上司,唯上命是从者也。当今官场,虽然大伙都在骂贪官,实际上真正大贪未必多,绝大多数都是第一类,占着朝廷的便宜吃拿卡要却不替百姓做实事,一味逢迎上司罢了。
第二重境界则是为个人功业抱负。大名鼎鼎的海瑞海刚峰便是如此,这类官就是所谓的“清官”,清则清矣,也就是少伸些手多动点嘴,名声虽好,可是治下百姓该穷还得穷。他们倒还能替百姓考虑一点——前提这种考虑有利于自己的名声,有时他们便会顶住上层的压力,甚至为了百姓不惜辞官。所谓“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者是也。时下,能做到这一点的,便是好官。
第三重境界,则是将自己的抱负与民生长远利益完全统一,知道自己是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