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生指南-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彪是否牵涉其中,尚无定论,但他的儿子杨修却可以肯定,是积极参与的骨干。况且,杨家四世三公,影响力很大。他肯定是不能放过了。
孔融言过其实,眼高手低,可是,他这人能言善辩,结交朋友,号称“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俨然是清流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涵就是想周全他,也是不能。
至于荀彧,在士林之中,也颇有声望,偏偏又有才干。这一次的计划,想来,不是他主持的,否则的话,必然不会这样轻易泄露。在张涵眼里,他可比孔融的威胁大得多。如今,几处太学的建立,荀氏的影响力被削弱了很多。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荀氏是天下士林指望,荀爽与丈人王烈交好,荀氏诸人又都在张涵帐下效力,张涵不看僧面看佛面,怎么也要照顾些儿。
送佛送到西,张涵干脆好人做到底。那天散会后,张涵便把荀攸留下了。荀攸那副忐忑不安的样子,张涵迄今仍记忆犹新。权力之所以引人迷醉,便在乎此,有人说,无欲则刚,可天下人有几人真能无欲。自己不在乎什么,也有亲戚朋友……当天晚上,荀彧就病倒了。
张涵浮想联翩,歇息了好一会儿,见献帝依然滔滔不绝,没有住口的意思,不免有点不耐。明天的事情多着呢!他哪儿有这个心思与献帝多说,早办完,他多少还能睡上一会儿。明天这么重要的时刻,顶着两个黑眼圈可就难看了。
趁着献帝一个喘息之际,张涵直接打断了他的话:“陛下,您并没有失德之处,不过,您何德何能,敢以稚龄之年身登大宝?”
“……”
没想到张涵会这么质问他,献帝张了张嘴,没能说出话来。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可说的太多,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按照董仲舒的理论,天子是老天爷的儿子,这当然是老天爷决定的,哪里还需要什么理由?
献帝不说话,张涵却刚刚开始:“天子,天子,苍天之子……董仲舒还真敢说!如果陛下的理由是这,便不必开口了。陛下上承祖父之余荫,得登大宝,这才是本源。而且,陛下是没有失德之处,不过,先二帝重用宦者,大兴党锢,致使正直见废,民怨沸腾,内不能安万民,外不能御狄夷,及至陛下,汉德尽失。
陛下非是没有失德之处,而是陛下无德可失!”
这一番话说的,极是刻薄。献帝脸色白了红,红了白,又恼又羞,恨不能抢上前去,一脚踢死张涵。可王文祥立在旁边,虎视眈眈,献帝怕踢不死张涵。
也是献帝尚还年轻,傀儡做的时间也短,还有着一腔盛气。若是天长日久,早就习惯成自然,也就不会如此气愤了。
张涵也不理他,径直说道:“陛下,不必禅位给我,大丈夫行事何须遮遮掩掩!但请陛下亲下一道诏旨,宣布退位。退位后的事情,陛下毋需担心,总当与今日向仿佛!
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其实,张涵也不在乎献帝的诏书,让人写上一封诏书,找来玉玺盖上就是,又不用献帝配合举行禅位大典,他的意见实在无关紧要。张涵吃奶,却是要看看献帝是否肯低头。如若真不肯善罢甘休,张涵就准备不留后患了。当然,献帝要是识时务,张涵还是不愿意担着这个“弑主”的名声。养几个闲人也花不了几个钱,而前朝复辟的,古往今来从未有过。
图穷匕见,张涵的要求说出来,便双眼圆睁,瞪着献帝看他如何回答。
张涵动了杀机,语气里便有所流露。献帝气愤填膺,没有留意到,伏后坐在床上却听得清清楚楚,感觉到丈夫欲挺身而起,伏后连忙用力捏了两下献帝的手。形势逼人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再说,伏后已育有一子,不为自己考虑,她也得考虑孩子。
“哎——由你,都由你,拿纸笔来!”献帝这才醒悟,眼下的局面已由不得他了,不由长声叹息,眼睛里湿润了,眼泪催翠欲滴。
张涵视若无睹,使人备了纸笔,待献帝亲手书就,又温言抚慰了几句,方才心满意足的离去,这一夜,张涵睡得极为安然。
建安三年(198年)四月十六,张涵召集群臣,举行朝会,有十数名大臣缺席,献帝当众宣读了诏书,宣告退位,大汉四百年统治就此告一段落。
此前,众臣见杨彪、孔融、荀彧等人缺席,而张涵嫡系面带喜色,便已知道事情有了变化。这时候,真听到了献帝亲口宣告退位,仍然十分震惊。众皆哗然变色,有沉默不语,略带伤感的;也有昂昂然,急欲向张涵表露忠心的;最多的还是张涵的嫡系,皆得意洋洋。直到张涧厉声斥责,殿内才恢复了秩序。众人在张涵的带领下,向着献帝拜了三拜,算是了却了君臣之义。
四月二十一日,黄道大吉,张涵举行了登基大典了。经过庄严肃穆的仪式。众人一起,向张涵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张涵高居帝位,见众人皆跪伏在地,按捺不住心中喜悦,几欲纵声大笑。当然,张涵也就是想想,还不至于这么失态。
在这一天里,张涵大封群臣。自然,最先受封的,还是献帝。他被封为山阳公,世袭罔替,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祭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皇子封为王者,皆降为列侯。
张涵恢复了古代五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其下每等又各分三等。山阳公便是一等公。这个山阳公自是个虚衔,献帝是不可能离开京都的,张涵给予他丰厚的俸禄,却断然不会让他实封领地。
然后,张涵加封了父母、祖父母、还有直系的叔伯兄弟,以及列祖列宗。父亲张何是太上皇,母亲何王氏为皇太后,祖父母则为太皇帝和太皇太后。二叔张桓受封一等公,三叔张普为二等公,其余诸人皆为侯伯之属。
再后来,便是张涵打江山的部属了,也都各因其功而大受封赏。张律、张恒、张涧、张奂、戏志才、项奉和伍子方都被封为三等公,其余,岑澜、张超、刘文标、黄庭真、许陵、郭嘉、太史慈等便都等而下之了。
封赏给这些人的这些爵位也都是虚封,不得实领封地。张涵在俸禄上极为优厚,却是不肯让其下各立山头,欧洲的封建制度实在不适合中国。那样的话,华夏分崩离析,指日可待。虽然西方文明后来璀璨夺目,华夏文明相形见拙,可要知道,历史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张涵并不会因此就认为,华夏文明便注定是没有前途的。如果他的计划进展顺利,五百年后西方文明消亡得无影无踪,也未必可知。
在这里啰嗦一句:从汉武帝建元元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到明朝崇祯十七年灭亡为止,儒学延续一千七百九十年,开明豁达,包容并蓄,使我华夏雄踞东方,但凡华夏归于一统,必在很短的时间里,便会屹立于世界之巅。如此事实,足以说明儒学,或者说华夏文明的生命力了——儒学从来便不是腐朽的!满清阉割后的儒家,取得是糟粕,弃的是精华,从此以后,儒学实则苟延残喘,丧失了生命力。而文化大革命更是彻底割断了我华夏文明的命脉,儒学至此而绝。这些都是闲话了。说过就算。
针对爵位的继承,张涵规定:继承者必须从指定学校毕业,或者通过同等资格考试,方可获得爵位继承权;不能通过者,一律剥夺其爵位继承权;没有足够的功绩,继承者的爵位每隔两代降一等,一直降为庶民为止;继承的顺序采取嫡长继承制;目前,指定的学校只有不其太学、牛山太学、冀州法学园和高等武备学校四所。
建安三年四月十六,献帝宣布退位,大汉国亡。
建安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张涵郊祀天地,正式登基,大赦天下,改元隆武,国号齐。
稍微晚些时候,隆武帝张涵下诏,将杨彪以下十七人夷三族。孔融是孔子后裔,张涵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众人赶紧求情,多少给孔夫子留些许情面。张涵遂法外施仁,孔融得以祸止自身,没有祸及家人。至于荀彧,张啊哈你一直很爱惜他的人才,难免有几分优容,示意岑澜援引八议之条例,将之流放东北朝鲜郡了事。
正文 第四卷 第一章
 更新时间:2009…8…21 0:28:17 本章字数:4995
小雨淅浙啦啦的下了一上午,眼看着,今大又不能出发了。驿站里挤满了东去的人,到处都是乱轰轰的。姜冏待的气闷,也没有知会旁人,便悄悄出了驿站。
路旁的大树上满是嫩黄的新芽,绿油油的小草在雨中随风摇曳。道路上纤尘不染,几处浅浅的水洼泛起了一层层涟漪,随生随灭。一溜马车停在路旁,显然也是来避雨歇息的。在远处,有农夫披着蓑衣在田地里干活。遥遥望去,那些人和牛在雨里朦朦胧胧的。关中真是个好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