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生指南-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屯兵黎阳是为了防黑山贼,那断绝粮草想必是希望袁绍能破釜沉舟了,沮授满怀恶意地想,至于分化瓦解公孙瓒,也就那几种手段,沮授也不多问,张涵说安定冀州,他便也说此事: 
  “将军便是以此策平泰山贼的吧?” 
  “正是!” 
  “可是,将军,泰山贼至今未定……” 
  “……”这个问题很刁钻,泰山贼未定有很多原因,张涵一时不知改如何解说。 
  “则注,此言差矣,”戏志才开始给张涵帮腔,“泰山连绵数百 里,自古以来,便有无数山民居于其间,丰则为民,饥则为寇,便是文景之世,泰山贼行劫之事也不时有闻,岂能尽数都剿灭…… 
  自华  守泰山,与泰山贼交战数百次,杀伤俘虏数以万计,弃贼而归者同样数以万计(多是老弱),泰山贼已久不敢下山劫掠……” 
  戏志才说的很实在,很明白,沮授微微点头,不再说话——盗匪什么时候都有,如此说来,也可以算安定冀州了。 
  “不知将军如何看待讨伐董卓一事?” 
  从事赵浮是个消瘦的中年人,他与程涣共同率领万余弩兵,驻军孟津,闻知韩馥要让冀州,方才赶回来劝说,结果自然是无果。他曾参与过守  海,压制袁绍一事,是韩馥的得力部属之一。这么说吧,赵浮讨厌袁绍,却也不喜欢张涵——他被张涵列入可争取的人士之中。 
  “董卓入  阳,也行过几件大快人心之事,但是,他妄兴废立,祸国殃民,实是罪无可恕!” 
  张涵沉吟了一下,“从这个角度说,讨伐董卓,匡扶汉室,是大义在身,无可非议!” 
  “将军这样说,是说讨董为国喽?” 
  赵浮眼中掠过一抹异色。 
  “孔子曰:听其言而观其行。袁氏诸人讨董,我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各怀异志,居心叵测! 
  既然要匡扶汉室,少帝的安危岂能不放在心上? 
  薰卓必不肯使少帝居于关东,不过,若使其出  阳,守凉、并,董卓却未必不会被说动,到时候……” 
  张涵哂然一笑,“袁氏事起之初,置少帝于不顾;事起之后,弃汉室于长安。事到如今,汉室衰微,已成定局,再说这些已经没有意义 了。” 
  关于汉    
  ,有人有不同意见,便产生了一点小小的争论。不I激烈。这基本已是共识——人心散了,反驳者更多是出于感情,说了几句自己也觉得无聊,便不再言语。 
  一时间,帐内的气氛沉闷了下来,毕竟汉室四百年的江山,总有几分感情在,而大多数人也都是喜欢太平盛世。见此情形,张涵便开始敬酒,韩馥、沮授、耿武、闵纯、程奂……张涵轮流敬下去,每每与众人说起他平生得意之事,曾经做过的义事,有过的壮举,拿手的本事等 等。张涵话不多,但言语得体,寥寥几句恰到好处。敬完了冀州人,张涵又开始敬青州人,也是如此这般。然后,戏志才又向沮授敬酒,沮授再回敬……酒酣耳热杯觥交错间,双方加深了了解,增进了互信,宾主尽欢而散。 
  “冀州局势混乱,兵凶战危,韩某欲将家眷托付于将军,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临别之时,韩馥忽然提出了一个要求: 
  如何?当然是太好了,这事张涵准备明天再说,韩馥识趣,现在主动提出来,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张涵在这里高兴。冀州人却都是一脸的难看,闵纯连忙凑了过来,想要劝阻。 
  “主公……” 
  也难怪冀州人脸色不好,在大汉国,将军出征是不能带家眷的,韩馥如此行事,等于是将自己当成了张涵的部属了,至少也是半依附张涵了。  
  “我意已决,伯典休要多说!” 
  这时候最忌讳三心二意,墙头草是不会有好下场的,韩馥打断了闵纯的话,一转身,不再看他。 
  “文节公但请放心,张某必不负公之所托!” 
  闵纯的言行,张涵视而不见,听若不闻,干净利落的应了下来。 
  闵纯、耿武都握紧了拳头怒目而视,象要扑上来撕打般;程奂侧过头去,若不忍目睹,赵浮眼睛微闭,似在叹息,沮授也眯着眼睛……冀州人太各异,却都对张涵表现了谴责,有人在心里却给张涵加了一分。
  树倒猢狲散,韩馥是指望不上了,各人身家多在冀州,此刻如何能没有自己的盘算。况且,质子是增进互信的手段,势在必行。不然的话,冀州北有公孙,南有袁绍,青州军再把心思用在冀州人身上,这仗就别打了。张涵若却不过情面,不能当时立断,也就不值得将未来寄托在他身上。 
  答应了下来,张涵的话还没有说完,冀州的形势混乱,青州兵兴兵十万,也不占据绝对优势,只有冀州完全占在张涵一面,张涵才能胜券在握。所以,韩腐今日要安张涵的心,张涵也想方设法要把坚定韩馥的信念。 
  “久闻文节公学识渊博,家风严谨……” 
  张涵把韩馥好一番夸奖,韩馥嘴上连声谦虚,心中却是一动。 
  “我曾经听说,文节公三子素有才名,尚未曾婚配,不知可是当 真……” 
  张涵这话一出口,韩馥的眼睛立刻就亮了。联姻的事,韩馥也考虑过,但他没有年龄合适的嫡女,庶女倒有一个,但长相也是平平无奇,自不方便嫁给张涵。眼下,张涵主动提出来联姻,韩馥怎能不动心。不过,张涵似乎也没有年龄合适的妹妹…… 
  “文节公,家叔现有一女,品貌尚可……” 
  品貌怎么样,韩馥并不在乎,他更关心这是张涵的哪位叔叔。听说是琅邪相张桓,他立刻便笑开了,一口就应了下来——这哪里是张氏 女,分明是韩氏的富贵路。张桓与张何一样,都是嫡子,是张涵的亲二叔,现在就执掌着琅邪国。张涵这一手,比什么保证都可靠,韩馥将来只要不犯大错,一生富贵都不会有问题。 
  这样一来,双方大不相同,两人立时便亲热了几分。冀州众属吏的表情也缓和下来,张涵拿出了足够的诚意,韩馥的将来有所保障,他们自也是一样…… 
  ——————————————————————————————   
  中平二年(191年)5月27日,韩馥将所有家眷,连同历年来累积的财富,一同托伏给张涵。张涵派遣太史慈统三千兵马一路护送。 
  5  29日,程  、赵浮领弩兵一万五千东去,他们将与信都张奂兵合一处,由张奂指挥。 
  5  30,孙成良领兵一万,闵纯、耿武统兵一万,南下与张英、高顺汇合。从白马谨至延津,沿着大河,张涵要连营数十里,以守为攻。
  同时,张涵不断派遣轻骑,四处搜寻于夫罗的消息,准备伺机与之一战。 
  PS:这个,真是太废废了,居然更新完毕后,忘了发布了……
正文 第三卷 第十八章 北上?南下?
 更新时间:2008…8…18 15:58:16 本章字数:5999
将军,还讨论什么,如今之计,惟有破釜沉舟,背水渡河!渡河!” 
  曹操急冲冲闯进中军大帐,见众人还在商议进兵与否,忍不住怒从心头起,一把将兜鍪掷于地,大声呼喝起来。他的呐喊声般在大帐回 荡,流露出一种压抑不住的愤怒——袁绍优柔寡断的性子,真是害死人了。  
  荀  是五月初渡河北上的,一直没有归来,袁绍还以为他留在  县游说韩馥来的。直到在五月十八日,袁绍才发现,荀  初九便离开   县,失踪至今。于是,连忙召集了众将,准备渡河作战。动用了所有人脉,花了三天时间,好不容易说服了兖州刺史刘  ,答应再提供一批粮草。 
  粮草准备的差不多少,也征召了大小船只上百条,结果,先是赵浮等率大军归来,随即又发现黎阳增兵上万。要按曹操的主意,不管三七二十一,渡过河去再说——冀州增兵,绝对是不怀好意,应趁其立足未稳之际,抢先渡河,再寻觅战机。船只准备不充分又能怎样,哪里有事事如意的,先渡过延津,在对岸立营再论其它。别说冀州领军将领未必敢擅自开战,就是开战了,凭袁军的实力,也足以在河北立住脚根……
  可郭图说什么敌情不明,形势不清,要边继续征集船只,边侦察敌情。逢纪也还对韩馥抱有幻想,希望能说服韩馥。在这关键的时候,袁绍竟然犹豫不决,说什么“再等等”。 
  老实说,曹操也能理解,逢纪的心思——袁军在20日收  运来的粮草,再等五日,还会运抵一批。粮草的数量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