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3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现在通过“平等友好互助条约”地形式,正式取得了在朝鲜和琉球地驻兵权,将中国的海上防线扩大到了外海,对保护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着深远地现实意义。
“你的事忙得怎么样?”这一天,孙纲看到自己的爱妻马也和自己一样的在忙,而且一副愁眉深锁的样子,不由得问道,“可别把自己累坏了,不是又出什么事了吧?”
“倒不是出了什么事,经济的问题,不是象你那里军事方面的事情那样,你知道了发展的方向,按着正确的道路解决就行了。”马说道,“记得我和你说过的那个关于钱的事情吧?你不是还在银行干过好多年吗?这回帮我出出主意吧,你们都是参政,张大总督那里,恐怕你得帮我去沟通一下。”
“怎么回事?要我去找张之洞老爷子沟通什么?”孙纲听她这么一说,不由得奇怪地问道,
马告诉孙纲,现在关于中国的货币制度的标准,一直无法确定下来。
由于中国目前流通的货币不但有传统的纹银和方孔铜钱,而且还充斥着大量的外国银元,以及各省自铸的银元,这些各种各样的货币之间并没有固定的兑换率,中国市场上货币流通之混乱,世界罕见。尤其是各省官办的或私营的钱庄和票号以及在中国的外国银行都在发行纸币,这样就使得中国的市场更加的混乱。这种货币流通的混乱状态极大地阻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甚至于在中国作生意的外国商人对这种混乱状况都感觉到“难以忍受”,英国和美国在同“华夏共和国”重新订约时就向李鸿章等人明确提出,中国必须改变目前这种货币制度的混乱状态,要求新的中国政府实现货币“标准化”,甚至提议中国采用“金本位制”的货币制度。
混乱的货币制度不利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不但中国的好多商界人士已经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中国政府的好多官员的看法也都一样。因而这次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商界代表会议”上,好多省的商会代表强烈要求统一币制,并在集体讨论之后向李鸿章提交了“请愿书”,要求政府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以解民间通货不畅之积弊”。
“全国工商界代表会议”还向李鸿章提交了几份“备忘录”,里面有经过各省商界代表讨论后给出来的几种货币制度的备选方案,以供政府选择。
李鸿章接到请愿书后不敢怠慢,由于他对这个货币制度该用什么标准好也是心中无数,他特地还请了几位对中国这方面很有“研究”的外国专家来进行咨询,这帮外国人经过研究之后给李鸿章出了一个方案,这个方案大体上是这样的:
因为世界银价下跌的关系,中国目前的货币制度应该和国际接轨,采用金本位制。)虽然采用金本位制,但黄金货币不应该在国内市场上流通,只能作为国家的货币发行储备和支付外国之用。
虽然采用的是金本位制,但在中国的国内市场,应该以银币作为标准货币。
按照目前中国市场上的现状,金与银之间的最佳兑换比率应该是1比36。
做为标准货币的中国银币,应该和现在中国市场上流通的外国银元大体相当。
这帮外国专家弄的这个方案,在孙纲的“专业眼光”看来,已经有一些“虚金本位制”的意思在里面了。
而且这些外国专家还建议,为了监督新的货币制度的采用,中国应该雇佣外国人来帮助实现中国的新货币政策。
因为李鸿章对货币制度的事情并不是太了解,所以他也不敢确定这个方案适合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李鸿章把这个方案又传回了“全国工商界代表会议”,让各省商界代表讨论,结果这些人有的支持金本位制,有的支持银本位制,居然没办法达成一致。
但最后经过投票表决,最终确定的是银本位制。
毕竟在中国,白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传统的力量是很大的,在中国,尤其不容易改变。
确定了使用银本位制之后,关于新的货币采用什么样的标准,又起了争执。
那就是,究竟是使用币值为“一两”的标准银币好呢,还是采用约等于半美国银元的“一元”标准银币好呢?
关于货币制度的讨论,现在集中在了这个货币标准的问题上来了。
虽然这个问题李鸿章还没有拿到政务院会议上进行讨论,而消息传到了政务院另一位参政张之洞的耳朵里后,张之洞表示反对采用金本位制,支持银本位制的方案,并且明确表示,中国应该采用“库平银一两”的标准银币。   
(四百零三)废“两”改“元”
(四百零三)废“两”改“元”张之洞的建议采用“库平银一两”的标准银币的理由是,中国人纳税都是以“两”为基础,而且民间日常使用的都是铜钱,只有在纳税和大宗交易时才使用白银,而银元的成色不足,流通时将被认为是一种不足值的货币,在民间流通可能会受到抵制,等等。'3Z中文'
而且张之洞还指出,世界银价下跌虽然不利于中国偿还外债,但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出口并限制进口,在对外贸易上对中国有一定的好处。
应该说张之洞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而且张之洞在对外贸易方面能有这种见识,这在当时可是非常了不起的。
后世的日本钱的汇率为什么会定得那么低,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促进出口贸易。
孙纲虽然在后世的身份是银行职员,对货币制度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深刻,他现在也无法确定到底采用哪一种标准更适合目前中国的经济现状。
“要是你来选的话,你喜欢用大锭银子还是银元?”孙纲想得头痛,不由得把“皮球”又踢给了爱妻马。
他这个半吊子军迷对军事的了解还算过得去,可对这个钱的问题,知道的就不是那么多了,爱妻和钱打交道的时候多,倒不如让她来决定,自己点头并促成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同意就行了。
关系到中国今后经济发展全局的中国货币制度,由一个年轻的女子来作出决定,听起来有些儿戏,可偏偏现在这时候就发生了。
其实,多少重大的历史决策,都是由一些人一句话决定的。
“当然是用银元好了。”马不假思索的立刻回答道。
马告诉孙纲,使用银两进行经济活动有太多太多的不便,先就“两”这个计重单位来讲。主要有用作官库收捐纳税标准的“库平银”、用作征收进出口货物关税标准地“关平银”和用作征收漕粮折色的“漕平银”三种,不同的贸易活动需要采用不同的标准。而且银两流通时每次都需要验成色和计重,非常麻烦不说,折成官银时还得将散银重铸,在重铸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发生损耗减重,所以百姓在用银交税时还得额外交纳一部分“火耗”,而这部分“火耗”因为缺少标准,很容易成为官员们贪污勒索的借
可如果采用银元的话。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
首先。银元的大小、重量、成色都一致,交易时只点个数,不用计重。十分方便,而且银元地成色一般为百分之九十,在制造时已经考虑了流通中造成地损耗问题,所以不会出现“火耗”导致的百姓额外负担问题。大量的外国银元为什么会充斥中国地市场。并不仅仅是象后世一些史书里说的,外国人输入他们的货币想借此控制中国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使用银元非常方便,中国地商人也乐意接受。
而且,据马说的,采用七钱二分的重量标准制造的银币在市场上流通容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因为外国输入的银元也大都是这个份量,中国如果采用这个标准铸造自己的银币投入市场流通,不仅不会造成市场的混乱。甚至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迫使外国银元退出中国市场,对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好处可就不仅仅是方便流通了。
如果采用一两地重量标准来制造银币,一两银币和外国银元在计重上仍然存在着太大的差异,而且经济学当中的那个“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在市场上是一定起作用的,中国的一两银币肯定竞争不过外国银元,到头来中国的货币市场上还是外国货币的天下,货币制度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听了爱妻给他这个“前银行职员”上的这堂“金融课”,孙纲明白了问题的所在,不由得连连点头,立刻表示张之洞那里。由他负责去“沟通”。
孙纲见了张之洞之后说明了来意。张之洞很奇怪负责全**事地孙纲怎么突然关心起钱地问题来了,但仍然很认真地听了孙纲关于中国的货币标准地意见。张之洞对这个问题也不是知道得很深,当孙纲说起关于“火耗”的问题和在流通市场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