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如果能够借此救出朝鲜国王,不但会让中国“礼义之邦”的形象更加“光辉”,也会间接地提高英国的国际声誉,让英国人感觉到中国和英国的“亲近”。
第四,朝鲜国王和世子一旦被释放,朝鲜新政权的合法地位就会完全确定。朝鲜国王知道是因为北洋方面自己才得以逃出生天(这个也是孙纲为自己将来完全控制朝鲜留下的后手),一定会对北洋(或者说是孙纲本人)感恩戴德,控制了朝鲜国王,北洋以后支配朝鲜事务时。应该就容易多了。
第五,要是朝鲜国王和世子被日本人害死了的话(这一点可能性很小,日本人不会蠢到给中国和朝鲜落下重新开战的口实的地步),中国正好可以要求追查惩办凶手,最好能扯在明治天皇身上,借此把日本人的这个“民族象征”想办法去掉。
大英帝国的外交官们可不是傻瓜,这点意思要是都听不出来。大英帝国地气数也就该尽了。
英国人果然不出所料,立刻表示“这种罪行应该受到审判和惩罚”,原以为英国人会借此拖延下时间再给答复,但让孙纲他们没想到的是,英国人这次的办事效率有些“高过头了”。
斐利曼特告诉张荫桓和金舜姬,英军在“攻占”东京后,在一处日军堡垒里发现了一些被囚禁的“特殊犯人”,据守卫地日军士兵交待,这些人是朝鲜国王李熙,李熙的父亲兴宣大院君李应和世子李。英军士兵遂将他们救出,但无法确定他们的真实身份,他们现在“已经被很好的看护起来,并得到了良好的照顾”,如果朝鲜使团能够确定国王的身份,“英国军人将为他们拯救了一位国王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这个消息确实让孙纲他们有些始料未及,金舜姬说她见过国王和大院君,但没有见过世子,金咏庆说他见过国王和大院君的画像。也没见过世子,但听说世子还应该有个妹妹,孙纲和张荫桓商量了一下,先对英国方面所做地努力“表示感谢”,然后决定让朝鲜使团先去辨认国王,如果是正主儿的话就开始进入下一程序,“追惩凶手和幕后主使者”。
同时。按商量好的。张荫桓先对张伯伦大肆“颂扬”了一番英国的“仗义”,同时又说“日人凶暴野蛮。囚禁杀害别国王室,可见其民难治”,表示了对英国管理这个“禽兽之邦”的主要部分“恐力有未逮”的“担忧”,张伯伦一听立刻“心领神会”,表示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希望能够得到中国的“支持”。
英国现在最希望的是能够有效维持在日本的既得利益,但又不过于牵扯太多的兵力在日本(***,好事全你们家地),他们想出的办法是,英国“退出”在日本的占领区,同各国一道“共同维持日本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实际上是让日本成为英国的“保护国”),其他列强占领的地区算是日本给他们的“租借地”,仿照“香港旧例”,约定租期,并由日本政府赔偿各国(包括中国和朝鲜)“兵费”,“以资补过”。
看样子,日本人为了避免亡国,还真的照着这个“英日合邦”地计划来了。
英国人也心知肚明,花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占领贫穷的日本是很不划算的,而且这还是在日本人故意“放水”的情况下才办到的,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英国的利益,还不如“大方一点”,把自己所占地地盘让出去给列强作个榜样,让日本名义上恢复“独立”,以同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来满足列强地侵略胃口,维持亚洲的“制衡均势”。
张伯伦还透露,这个“建议”已经得到了美国地“支持”。
大英帝国的这个如意算盘打得好啊!
占地最多的英国这么一树立“榜样”,又得到美国的支持,其它列强恐怕还真就得寻思寻思了,如果中国(加上朝鲜)也同意的话,在亚洲兵力极为有限的法国和德国也可能会同意,占地第二多的俄国即使不同意,可作为“少数派”,想扭转局面恐怕也很困难。
这样,英国既可以保持在日本的优势利益,还能获得日本人的感激,间接也达到了抑制俄国扩张的目的,可谓“一举三得”。
但是这样一来,一个“主权独立”(实际上受英国控制)“领土完整”的日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成为中国的心腹大患。
孙纲看着一脸“诚恳”的张伯伦,心下暗自窃笑,如果是在以前,大清帝国的那些昏庸之辈外交上只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说不定就同意了。可这回,英国人碰上的是“几千年才出一只”的“小小蝴蝶”,嘿嘿,还想抓中国人的“大头”,可就不好使喽。
按照“既定方针”,张荫桓没有对张伯伦的建议表示同意还是不同意,而是反过来向张伯伦建议,英国为什么不把现在占领的日本地方变成大英帝国的直辖领地呢?对于不驯服的地区完全可以“仿印度成例”,没有必要搞得这么麻烦,还得列强“同意”,张荫桓表示,中国将绝对支持英国对日本的占领,“承认英国在日本的一切权益”。
这个“仿印度成例”的建议是孙纲提出来的。
1849年英国征服印度全境后,因为印度国土辽阔,民族成份复杂,治理起来相当困难,所以英国对印度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把整个印度的领土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由英国直接占领,成为英国的“直辖领地”,然后划成若干省和地方,设置行政机构治理;另一部分是受英国控制的“藩属”(就是史书中说的“土邦”),类似“保护国”,以历史阶段的不同大概有500到600个,“直辖领地”和“土邦”犬牙交错,把整个印度的领土分割得支离破碎。
这些“土邦”面积大小不一,大的象海德拉巴和迈索尔,和意大利差不多大,小的只相当于一个城市,这些“土邦”名义上是独立的,“土邦”由王公治理,王公可以世袭,但其实都是英国的傀儡,英国通过这种直接和间接控制的手段,牢牢地掌握着印度。现在日本也到手了,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幕府时期,不也是“各藩林立”,象印度一样吗?干脆就照“印度模式”来得了。   
(二百一十)明石来拜
张荫桓按孙纲的意思向张伯伦提出了这个“完全替英国着想”的建议,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对日本没有领土野心,只是不希望日本明治政府再存在的意思。
可能是中国人提出的这个“建议”实在出人意料,但又具有极大的可行性,而且中国又表明了如果英国同意这个方案,中国(还有朝鲜)将对英国“全力支持”,张伯伦考虑再三后,表示要向国内“请示”后再作决定,然后同中国商讨,共同“行动”。
由于感受到了中国对英国的“亲善”,张伯伦十分满意,对于中国和朝鲜提出的“追惩凶手”的要求也表示答应。
英国人走后,金舜姬他们回来了,她告诉孙纲,英国人救的确实是朝鲜国王,他们的健康状况目前良好,但是因为受了闵妃被害的刺激,李熙国王的情绪一直处在悲伤之中,动不动就和大院君大吵起来。他们目前在一所医院里,已经由英军严密保护起来,朝鲜使团也派了人在那里一同守护。
既然确定了朝鲜国王的身份,孙纲他们便一起前去医院探望这位经历坎坷的国王。
刚一见到这位才四十多岁的国王,孙纲还是吓了一跳。
这位国王面貌清瘦,看上去和实际年龄差不多,可头发已经变得花白了,眼睛里满是哀愁,一副未老先衰的样子。大院君一看就是个典型的老倔头,须发皆白,目光炯炯。世子是一个看上去有些病病歪歪的年青人。沉默寡言,这里面数大院君精神头最好,看不出任何受过虐待地样子。
国王和大院君及世子见到自己国家的使者来拯救他们本来全都“喜出望外”,尤其对宗主国大清没有忘记他们,以拯救他们作为谈判条件之一的“义举”更是“感动莫名,至于泣不成声”,大院君跪地向北京方向叩拜不起,“涕泪交流”,张荫桓赶紧以大清朝廷的名义对他“温言劝慰”,才让他安静下来。
孙纲和李熙谈了一会儿。才知道日本人把他们抓来后曾逼迫他签暑脱离清朝成为“独立”的“大韩帝国”的条约,被他严辞拒绝了,他坚信中国能够战胜日本,即使自己此生回不到祖国,只要朝鲜不亡于日本之手,他也就觉得对得起妻子的在天之灵了。
当李熙从金舜姬那里知道朝鲜全境光复,新政府已经成立,并派使团随大清来日本参加谈判,要求英国迫使日本释放他们时,“如听仙姬纶音。恍如隔世”,孙纲看着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的样子,好笑之余也能理解他那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