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5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苏联人很快便在实战中现,他们装备的Bm13型火箭炮在泥泞路况下的越野机动性不够,于是便想开一种履带式的火箭炮。
但是,能够搭载132毫米火箭射架的履带底盘只有T4o水陆坦克底盘,此外还将一些火箭炮安装在了拖拉机上。
由于这些笨家伙在机动作战中根本无法跟上部队,因此都没有定型和批量生产。
这些乱糟糟的火箭炮反映出了苏联当时面临的近乎山穷水尽的境地。
由于火箭炮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苏联人开始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可以利用的底盘。
这时美国人来帮忙了。
在北极航线开通后,大批美援物资源源不断的通过英国运抵苏联。
其中最珍贵的当属各种运输车辆了。
美国的通用卡车的性能比苏联自己的卡车好的多。
因此苏联1943年以后生产的火箭炮几乎都是以通用卡车为底盘,此外,苏联人还在美国卡车底盘上生产了36联装、48联装以及72联装的火箭炮。
此外,苏联人还研制出了一些装在摩托车和摩托雪橇上的另类“喀秋莎”。
对于缺乏足够震撼性武器的苏军来说,“喀秋莎”常常被当做压箱底的宝货,用在关键时刻,象这一次的突围行动,苏军就集中了各集团军所有的火箭炮,准备用它们砸开华军的防线。
天空阴沉沉的,浓云密布,密集的弹幕仿佛要一下子将华军阵地上一切生命全部毁灭一样,苏军猛烈的炮火轰击竟然持续了4个多小时,将包围圈内所有库存的炮弹几乎全部打光,很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气势,给华军的防御工事和障碍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预先布置在阵地内武器装备也损失惨重。
尽管如同地震般天摇地动,使得所有的华军都钻进了掩体或地下室深处蜷缩起来躲避炮击,但华军官兵们都明白,这个前奏结束后即将迎来的是如同潮水般涌来的苏军步兵,当然,也许还会有些坦克。
在炮击停止后不久,苏军的步兵和坦克的协调进攻如期而至。
苏军步兵进攻开始的长长的“乌拉”声再度响起。
疲惫不堪的华军再次进入防御阵地,旋开手榴弹柄上的火帽,步枪子弹上膛,弹带接入35式通用机枪,然后就注视着前方。
反坦克炮和榴弹机枪被推入阵地并隐蔽起来,炮口对准了敌人进攻的起方向。
很快,穿着黄色制服的苏军步兵又开始在华军哨兵望远镜中出现,人数之多令观察者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如蚂蚁般从远处密密麻麻的向华军阵地一步步地靠近,但此时他们还没有完全进入致命距离,因为今天规定等到敌人进入其所有武器射程内才能开火,所以现在华军阵地上仍然一点动静也没有。
行进中的苏军步兵也只出一次短暂的“乌拉”声,然后又归于沉默,穿过旷野时的极度紧张气氛导致他们呼吸急促而停止了呐喊,显然每个人的心里都对即将生的事情忐忑不安。
战场上一时间变得出奇的寂静,对双方仿佛都是一种考验。
突然,苏军步兵冲锋队列的正面像两边分开了一个缺口,一支T6o轻型坦克混编的纵队从后面通过缺口插上在步兵前面变成横向队形——这是典型的苏军步坦协同进攻队形——更进一步逼向了华军阵地。
苏军T7o轻型坦克则用45毫米坦克炮向几个可疑的华军工事猛烈开炮,苏军步兵散兵线朝着华军阵地猛冲而来。
很快,苏联坦克便进入了7o毫米滑膛反坦克炮的有效射程,但华军反坦克炮手一直耐心等到苏军坦克进入到2oo米的距离上才接连开火。
8。n初14oo米的钨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由于中国丰富的钨资源,钨芯穿甲弹向来是滥用的)眨眼间穿过2oo米的空气,瞬间将敌人的轻型坦克的正面装甲击穿,膛破肚,将挡路的一切绞成稀巴烂之后,又从T7o坦克燃烧起来,将苏联坦克手火化,装进钢铁的骨灰盒里。
华军步兵环形防御阵地中,炮兵团防空营所加强的47毫米高射机关炮也跟着开始怒吼起来,这些残留的未被苏军炮火准备所炸毁的防空卫士们,平射的时候挥出无与伦比的威力,无数47毫米炮弹飞进苏军的散兵线中,将苏军士兵一片片炸得残肢和弹片齐飞,浓烟和血雾共一色,战场一时间变成了血海地狱,在华军猛烈的炮火的反击下,苏军再次败下阵来,但苏军很快调集火炮,向华军阵地开火,摧毁了暴露的火力点。
在稍稍喘息补充之后,苏军又继续着他们的疯狂突围。
此时华军步兵师的师属炮兵终于开火了,位于华军步兵阵地后方位置,只剩下个弹药基数的12o毫米37式远程加农榴弹炮,和14o毫米自行火箭炮开始为华军步兵提供最后的火力支援,在给苏军留下一地伏尸后,打退了苏军第二波猛攻。
第三波攻击很快又在政委的手枪和督战队的机枪下组织起来,在猛烈的弹雨攻击下,冲在最前面的苏军步兵很快栽倒在地,但后面剩下的人群继续毫不畏惧的跨过同伴的尸体向前猛冲,进入密集的火力网中。
然后使更多的人倒下,他们的尸体重叠在以前进攻中死亡的步兵身上。
进攻败退下来的苏军步兵经过重组后又迅卷土重来,但新的冲锋再次被瓦解。
接着又是重组,再次继续进攻,但又被击退。
几千人规模反反复复的步兵集团冲锋在两个小时里上演了5次,虽然每一次都被击退,但连续的进攻也使得华军炮兵的炮弹几乎完全耗尽,防区一点点的被蚕食。
在这种情况下,华军的阵地变得越来越难以坚守,尽管阵地虽然还在华军的控制之中,但华军的处境已经变得十分危急。
被蒙在鼓里的刘铮少将一再向集团军请求支援,但等到的却是上级要求他们放弃阵地撤退的命令!尽管接到命令后的刘铮少将一改往日的儒将风范,跳着脚大骂了一回上级的娘。
但军令如山,刘铮少将同临近战线并肩战斗,封闭住包围圈的另外两个步兵师的指挥官取得了联系,确定了撤退方案之后,华军开始按计划互相掩护撤出他们坚守并给予敌军以大量杀伤的阵地。
在撤退过程中,华军仍然保持了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并且做到了秩序进然,没有一支部队掉队。
而一心只想着突围逃命的苏军在付出惨重代价打开了华军包围圈之后,也无心追击撤退的华军,而是蜂拥着向咸海方向逃去。
“刘铮他们这一回好来找我麻烦了,”张梓忠上将看着前线的战报,苦笑着对参谋长许珑腾中将说道。
“也是,坚守了那么长的时间,无数将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的阵地,突然接到命令弃守,根本转不过这个弯来。”
许珑腾中将叹息了一声,“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如此,苏军就不会上当,战役目标就不能顺利达成。”
为了以将包围圈内打算做困兽之斗的苏军从坚固设防的阵地上骗出来,根据陆军总司令蔡锷上将的命令,华军在这场规模宏大的围歼战中采取了“围三阙一”的策略,为了达到最大的真实度,具体计划并没有通知到包围圈南部的一线指挥官那里,结果就出现了那惨烈的攻防战和最后的弃守撤退命令。
对于那些拼死奋战的华军官兵来说,这样的结果对他们是非常不公平的,但从整个战役目标考量,这样的结果又是必要的。
而“围三阙一”所取得的效果,现在已经显示出来了。
“到时候让老蔡给他们勋章好了,”许珑腾中将说道,“这事咱们和他们确实没法多作解释。”
“到时候让他们揍我一顿出出气也行,”张梓忠的目光重新落在地图上,“只要能全歼苏军,挨他们几个一顿揍也值得!”7月22日,苏军在打开华军包围圈南部的缺口之后开始向南突围。
早已经在一边磨刀霍霍的两个华军骑兵集团军开始追击掩杀。
苏军各部失去了死地求生的勇气,竞相的向南奔逃,担任后卫的苏军第2突击集团军在逃跑无望的情况下,在弗拉索夫中将的带领下向华军投降。
苏军的撤演变成了一场兵荒马乱的大溃败。
大量的苏军在行进中被华军骑兵集团军和空军歼灭,更多的苏军部队在听说第2突击集团军全体向华军放下武器投降后,也都纷纷向华军投降。
7月3o日,伊施姆河战役宣告结束,在围绕着欧亚两大洲边境线地区进行的这场长达52天的血腥战斗中,苏军近25万人被打死,13万人受伤(不包括被俘的),约15万人逃入咸海及乌拉尔河地区。
27万余人被俘,被华军击毁俘虏各类坦克14oo余辆,火炮一万多门。
而华军总计阵亡52573人,另有74695人受伤。
损失坦克527辆,各类装甲车辆626辆,火炮1ooo余门。
伊施姆河战役是华军向苏联动的“第一次突击”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