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夏海权-第15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志的猛虎。徐怀德唯一可以依靠的就只有新式的龙式坦克了!

感谢书友第一坦克近卫旅的打赏~~~,以及书友林绎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新的阶段

就在徐怀德和古德里安这对宿敌秣马厉兵准备再在战场上一分高低的时候,德国的东进集团已经提前发动了进攻,印度,这个被称为大英帝国最重要的殖民地,这个为大英帝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和市场的南亚次大陆终于要陷入一场血与火的洗礼之中!70多万德军加上40多万的奥匈和土耳其军团如同冲破堤坝的洪水一般涌向这片富庶之地!

在四个航空军约40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12个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组成的锋利矛头轻易的撕碎了英国人的边境防御体系。而在完成最初的突破之后,德国进攻部分一分为三,其中北线德军在2个机械化步兵师的引导下向北进攻,兵锋直指伊斯兰堡。而南线德军在1个装甲师和2个机械化师的引导下直扑卡拉奇,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这座阿拉伯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城市,而剩下的4个装甲师和3个机械化步兵师则组成中路突击群,开始向印度河流域发动进攻。面对如同潮水一般的德军。英国人的防御简直可以用微弱来形容。德国人甚至懒得分割包围,前锋的德军直接将其扫荡干净。而后面的德军甚至开玩笑说他们是在进行一场武装巡游。只要扛着枪前进就可以了。

在短短的几天之内,40多万德军进入了后世的巴基斯坦境内,并且最终三支德军陈兵在印度河一线形成一条连贯的战线。而之所以德军在这里稍作停顿,倒不是说英国人抵抗有多强。而是因为跨越印度河之后就是一条狭长的沙漠地带。德国陆军需要等待后勤和空军的步伐然后对印度的政治经济中心新德里发动一场向心攻击!

除了地形和补给原因之外,促使曼施坦因暂时停手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即将爆发的沙漠风暴行动。古德里安能否成功击溃华夏军团直接关系着德国东进军团的侧翼安全。如果古德里安成功了,那么部署在北线防御华夏的军团就可以调过来,这至少能给前锋增加4个装甲师或者是机械化师。而后面的步兵军团也会获得补充。而如果不能击退华夏军团的话,那就意味着德国需要在北线部署更多的防御部队。而这将导致东进军团的乏力。

本着将力量集中在一个地方的原则,曼施坦因首先发动东进攻势就是为了和古德里安的北进攻击错开时间。而当曼施坦因在南亚次大陆站稳脚跟之后。后勤补给和空军支援又向古德里安倾斜,换句话说。曼施坦因今后能走多远完全取决于古德里安这一战打出一个什么效果!

就在德军快速推进的同时,英美也积极的做着战争准备。不过和强大的德团相比,英美此时在南亚次大陆的兵力和位置都很不理想。其中将近40万的英军和印度本地军队龟缩在恒河平原一代。而约30万的美国远征军则集中在印度东海岸的中部地区。

从兵力上来说,美英本来就处于劣势,而装备上更是这样。英国人虽然赢得了不列颠之战的胜利,但是本身损失惨重,想要从本土运输装备补充驻印军团无益于痴人说梦。而美国人在极力武装自己的同时能给英国人的装备也不多,所以盘踞在恒和平原的40万英国大军中。至少有一半部队装备缺编,而另外一半的装备水平比2战刚开始的时候的英军还要差一些。

美国人情况好一些。但是所以的好也是和开战之初相比,虽然伴随着潘兴坦克的服役和换装了新式火炮的29型坦克歼击车的到来,让美国人至少在心里上不那么惧怕德国人的老虎,但是这些装备数量依然有限,虽然美国尽可能的增加潘兴式坦克的产能,但是目前即使装备优先级最高的驻印军团也不过有三分之一的装甲部队完成了换装。

先不说双方主力此时相距还有一些距离碰不上。就算能碰上,美英军团面对凶悍的德军恐怕也是凶多吉少。而空军方面的情况好一些。通过华夏的帮助,整个印度地区协约国部署了6个航空军约5000多架各种飞机,而正因为这些飞机对德国运输线的持续不断的打击。极大的阻碍了德军的进攻。

面对凶悍的德军。美英在战略上发生了分歧。英国人的意思是重点防御恒河流域,背靠华夏的西藏地区和德国人死磕。英国人之所以制定这样的计划,根本原因还在因为恒河流域几乎是英属印度的精华所在。而且是大英帝国重点经营地区,无论是交通、工事、经济地位都十分优越,英国人不想扔掉这里。

而美国人的意思则是放弃印度北部,向南部撤离,然后在德干高原上和德国人一决胜负。美国人的想法很现实,他们认为与其跑过去和德国人死磕,倒不如利用印度北部稀释德国人的力量,同时拉长对方的补给线。而且印度南部逐渐收窄。战线比较短,有利于防御。更重要的是距离美国驻印度的海军基地比较近。比较容易获得补给和支援。

“防御南线并不好,不要忘了。德国海军还没有动手呢!”在一次电话会议中,英国首相丘吉尔道出了自己的担心。德国空军和陆军已经动手了。但是德国公海舰队呢?虽然在北大西洋之战中华夏和美国舰队取得了胜利,但是对于德国来说,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主力犹在!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估计,最多3个月时间德国海军就可以重出江湖!到时候恐怕公海舰队会把整个印度海岸变成自己的猎场吧?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无论是合众国的舰队还是华夏舰队都无法单独面对同盟国联合舰队,这一次,他们内线作战的优势被充分体现出来。”而罗斯福也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协约国舰队虽然总体强大,但是必须把舰队分成两大部分,其中美国舰队和英国舰队需要负责北大西洋海上运输线的安全。而华夏和意大利、法国舰队将负责印度洋战区。

而拆开后的协约国舰队面对抱团的同盟国舰队是处于劣势的。而舰队处于劣势的结果就是,德国人可以轻易的攻击印度沿海任何一个节点!位于印度北部的恒河流域可以躲开德国海军的进攻。但是越靠南部受到的影响越大。在华夏舰队稳压同盟国舰队之前,这种战略上的劣势不会改变!

虽然美国人承认了英国人所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美国陆军依然很犹豫。经历了法国战场的连番恶斗之后。美国陆军确实需要好好休整一下。所以包括巴顿、布莱德利等人在内的美军一线指挥官极力避免过早的和德国人爆发大规模战斗。按照他们的话说。至少要等到一半的装甲部队换装潘兴后再打。于是最终美国人做了一个折中计划,抽调部分美军北上恒和平原协助英军防御。而南线的美军则开始建立一条连贯的防线。

而在美英加紧备战的同时,他们也考虑到了华夏。在罗斯福和徐杰的电话交谈中,前者要求华夏在伊朗北部发动一次试探性的攻击,并且派遣强大的远征军进驻印度。并且还提出了建立一个协约国印度战区联合指挥部的建议。

而对于罗斯福的要求,徐杰回答的很简单。第一,华夏在伊朗北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德国人很快就要动手了,华夏需要先保证自己这个中东桥头堡的安全。第二。华夏确实想履行自己的义务。但是因为后勤补给的问题导致了华夏目前能派出的兵力比较有限,不过即使这样,华夏依然会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将9个师的部队和装备运抵印度南部港口。

徐杰对于印度战场看法和美国人相近,他不愿意在恒河流域和德国人死磕,除了和美国人一样的原因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恒河流域眼看就要进入雨季了,后世的印度交通都堪称悲剧,更被说2战时期的印度交通了。如果把60吨的龙式坦克投入到这个战场的话那绝对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南部虽然被称为德干高原,但是这个所谓的高原是和恒和平原比的,整体来说海拔并不高。而且地势平坦,很适合华夏的装甲集群作战。

而除了战役战术层面的原因之外,还有另外2个原因。其中一个是徐杰想利用印度战场好好的消耗一下同盟国的潜力,对方从欧洲跑了上千公里进行远征,几乎是在华夏家门口开战,而且是在英国人殖民地大,这个战场简直太好了!不好好利用一下真是对不起这个形式啊。反正是英国人的地盘,怎么打都不心痛。所以徐杰也愿意把战火烧到南亚次大陆的纵深地区。

而第二个原因则是华夏目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