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乐夜未央-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位儒生姓萧,名望之,字长倩,乃是东海兰陵人。好学,治《齐诗》,事同县后仓且十年。以令诣太常受业,复事同学博士白奇,又从夏侯胜问《论语》、《礼服》。京师诸儒称述焉。
很显然,独揽大权之后,霍光已经有些容不得逆耳之言了。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身居高位者多是如此,一朝得志便把权行的更是不在少数。
想想将曾经得罪自己的官吏招到麾下直接斩杀的李广,再想想直接射杀九卿的霍去病,霍光绝对算是心胸宽广之人了
对于朝中官吏来说,大司马大将军秉政也许有种种不妥,但是,有一条是肯定的——至少这位大将军的确镇得住大汉天下。
——盼着天下大乱,从中取势的,总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人
无论如何,对刚刚经历过之前的大逆案的官吏来说,大将军与丞相不和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大逆案不是说元凤元年的旧事,而年初那场因异象而引发的风波,并再次引发一场大逆案。
——这一次……不道……与大逆又有多少区别呢?
——大逆不道一向都联着用的
——如今只是侯史吴罪犯不道,以后呢?
——将会牵连多少人?
谁能说得清楚?
当然,对于丞相府中的属吏掾史来说,最主要的就是丞相会不会被牵连……
其实,这个问题在大多数人看来,答案是确定的——如果不是对丞相不满,那位大司马大将军又怎么会说出那样的话呢?
田千秋也是这样想的。
事实上,田千秋在霍光说出“擅召”二字时,就已经后悔了。
——他怎么会犯这样愚蠢的错误呢?
——他简直就是在挑衅霍光的权力啊
田千秋觉得自己真的是关心则乱了。
——霍光一直说着朝议,但是,只看他与御史大夫寺之间推来让去的功夫,就知道,他究竟有多想用朝议了
到这会儿,田千秋才有些转过味来——看起来,霍光是真的只是想拖些时间……
这样想着,田千秋就恨不得打自己几个耳光——这下倒好……朝议?自己先议过了还是那样一个结果
——不仅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还真的将霍光给惹恼了
丞相府的黄阁之中,田千秋是真的悔恨不及了
然而,再悔……只要是悔……多半都是没有用的
纵然田千秋是丞相,也是一样的
事到如今,廷尉王平下狱,少府徐仁下狱,左冯翊贾胜胡下狱。
虽然尚未验治,但是,只要等侯史吴的罪名真正划定,这三人的罪也就可以直接定了
田千秋惶惶不安,朝中诸官吏更是惶然惊惧——若是丞相再被问罪……
——虽然不能说,坐及丞相毫无道理,但是,当一个人的权力竟可以如此轻易地处置百官之首时,谁又能毫无感觉呢?
当然,田千秋与其他公卿百官都不清楚,就在田千秋封上众议,霍光将王平等人下狱之后,一直在霍光身边的杜延年就向霍光进言了。
杜延年也没有对霍光说什么大道理,也没有动之以情,而是直接提醒霍光:“当日与将军同受先帝遗诏者……仅余君侯矣……”
当日,先帝临终,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田千秋虽未在内卧之中,却也在五柞宫,与霍光等人一同受了遗诏。
如今,金日磾薨,上官桀与桑弘羊伏诛,受遗诏的五人只剩下霍光与田千秋了。若是田千秋再出事……
霍光当时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着看了亲信一眼,随即便让杜延年退下了。
杜延年拿不准霍光的心思,却也不敢再劝,只能依令退下。
眼见这几日流言越传越盛,杜延年还是有些坐不住了。
他也不好找别人,只能仍然去找张安世。
听他说完,张安世一时也无计可施,只能劝他:“且稍安。”
——霍光一言不发也是好事
——至少表明,霍光并没有作出决定
“如今已然流言四布……”杜延年有些犹豫。
——还等?
——现在,朝野士庶还只是议论,再过几天,就说不准舆论往哪边倒了
张安世也深知其中的利害,但是,对劝谏,他仍然拿不准主意,
——他们不是求名之人,既然要劝,就一定要让霍光能听得进去才行。
——如何让霍光听进谏言……
张安世一时也没有太好办法。
——他可不相信,霍光至今还不知道外间的议论
——既然知道,还迟迟不决……谁知道他是不是另有打算?
张安世轻扣漆几,沉吟不语。
“子孺……”杜延年催促地唤了一声。张安世白了他一眼,又低下头,继续沉思。
杜延年无奈,只能等下去。
又过了好一会儿,张安世蓦然站起。
“子孺?”杜延年一惊,却也跟着就起身。
“去见大将军”张安世随口说了一句。
霍光仍在禁中,张安世在禁门求见,等霍光允了,才进去。杜延年是诸吏、给事中,倒是比张安世便宜。等张安世见到霍光时,他已经在霍光身边等了一会儿了。
“子孺来见必有要事。”霍光亲自出殿迎接了张安世。
张安世颇有些诚惶诚恐,再三谢过,才与霍光一同入殿,随即,又再次见了礼,之后才坐下,对霍光道:“臣请大将军早决侯史吴之案”
霍光挑眉,瞥了杜延年一眼,才回答:“治案自有章程。”
——这是表明,他不想插手了。
张安世心中盘算着,倒是有些明白杜延年之前的感觉了。
——完全拿不准霍光的心思啊
这样想着,张安世便直接对霍光:“将军所言甚是,然此案不决,人心不安”
霍光再次挑眉,却没有说什么,只是示意张安世说下去。
张安世皱了皱眉,最后还是干脆地说了出来:“非是臣忧虑过甚,实是臣之属已无心本职,皆在议论此案将牵连何人……”
“君侯?”霍光忽然插了一句。
张安世一怔,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点头道:“正是。”随即又问霍光:“大将军是否有意罪及君侯?”
张安世问得坦白,霍光倒是不好答了,好一会儿,才出声,却是反问张安世:“子孺以为此案可及君侯否?”
“否”张安世吓得几乎脱口而出。
“哦?”霍光挑眉。
张安世定了定神,低声却认真地答案:“臣恐大将军为此失天下之望”
霍光微微眯眼,半晌没有吭声。
见霍光这般态度,而且,张安世已经先把话说过这个份了,他也不敢再迟疑,连忙将一路上想好的话地说出来:“吏纵罪人,有常法,今更诋吴为不道,恐于法深。又丞相素无所守持,而为好言于下,尽其素行也。至擅召中二千石,甚无状。延年愚,以为丞相久故,及先帝用事,非有大故,不可弃也。间者民颇言狱深,吏为峻诋,今丞相所议,又狱事也,如是以及丞相,恐不合众心。群下讠雚哗,庶人私议,流言四布,延年窃重将军失此名于天下也”
111、朝中定,边事兴
111、朝中定,边事兴
殿中一片寂静。
张安世也罢,杜延年也罢,能说的,都已经说了完了,接下来,只能看霍光的决定了。
其实,与其说他们是劝谏,不如说是表明态度。
张安世与杜延年都清楚,霍光不会不知道这个时候牵连丞相的利弊,只是,有时候知道是一回事,会如何决定又是另外一回事。
——毕竟,谁又能说那些弊端就一定不能控制?
——觉得自己可以掌控一切是很多身居高位的人都会有的感觉。
——霍光会例外吗?
张安世与杜延年真正担心的也正是这一点。
——很多的事情都是因为当事人太有自信了,才会一发不可收拾,最后……一败涂地
——无论如何,张安世与杜延年都是不希望霍光失败的
霍光一直沉默着,目光在张安世与杜延年身上转了几遭,才开口:“君等亦以为我欲罢君侯?”
张安世与杜延年同时一怔,随即相视一眼,却是哑口无言了。
——难道霍光并无此意?
霍光摇了摇头,苦笑不迭:“初闻君侯召二千石,我岂不恼?然……诚如君等之言……”
——虽然位高权重,但是,霍光远没有到忘乎所以的地步。
听到霍光这样说,张安世与杜延年虽然仍有不解,但是,更觉得欣喜——发现事情没有到最坏的程度总是值得高兴的。
不过,欣喜之后,两人又更觉得费解了。两人再次相视一眼,最后,还是由张安世开口询问:“既是如此,将军为何不安君侯之心?”
霍光当即冷哼一声:“安君侯之心?何人安我之心”
——虽然无意处置田千秋,但是,霍光对田千秋的此番举动又岂会真的毫不在意?
——所以,他既不会让此案牵连到田千秋,却也不会说什么让人安心的话
张安世与杜延年苦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