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楼传说-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官,没有探望过她,没有报答过她,没有为她的付出做过一点表示。
然而,严蕊这么做是为了保护那个官吗?她只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罢了。
一个妓女都不肯做的事,都不能放弃的操守,风劲节必须放弃吗?
你说“劲节第四世。耿耿诤谏,不知变通,实在不像是真心想办事的。堵不如疏。拍马屁,耍手段,一样能够达到目的。比如皇帝要选秀女,无非是要美女,可以自己物色几个懂点道理的绝色呈上,再天花乱坠一番美女爱明君、贵精不贵多的话,自可避免扰民”
首先,我想要说明,劲节做的事,其实是一个有良心,有担当的大臣一定会去做的事。魏征有没有力谏过李世民不可大修宫室,有没有阻拦过唐太宗征采美人?就算是面对明君也一样会因为耿耿直言而触怒君主,如果不是长孙后为他求情,没准那次李世民气急了,真把他杀了,就算以后可能会后悔,但他毕竟还是死了。
再看看史书上,无论是昏君还是明君当政,都从来没有少过大臣们挺身对抗皇帝的不当之政的。也许不一定能成功,也许会招来杀身之祸,但是,正因为有这些不计自身利害的仁人志士坚持原则,所以在很多时候,的确能限制皇帝肆意妄为。即使是昏君,也有过很多荒唐的法令因为大臣的反对而无法实施的。
不是不知变通,不是不懂瑞摩迎合上意,但是,有的事,是真的需要胆识去触逆麟的,有的原则,是真的不能退让半步的。
后人可能要笑他们迂腐,笑他们耿直,笑他们不懂权术,却往往没看到,真是这些人无畏无惧,前赴后继地坚持,才使得上位者有了顾忌,知道了收敛。
史官执笔书,叛臣弑君,叛臣杀史官,令其他人做史。
我们当然也要笑这个史官可笑了,你写的史根本留不下来,白白送一条命做什么?
第二位史官,再写,叛臣弑君,叛臣再杀史官,再令旁人做史。
我们当然还要笑,这个史官,有了前面的例子,怎么还这么傻,明知结果不会改变,却还坚持不懈。
第三位史官,执笔仍写,叛臣弑君,至此,叛臣废然长叹,纵有倾国之权,难掩万世之骂名。史笔如铁,只此四字,已令得多少昏君奸贼,有所顾忌了。
这等浩然正气,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不计利害,不问得失,不畏生死的胆色志气啊。
我们知道明代铮臣多被廷杖死,但是,皇帝只要动过廷杖打死过重臣,就会在留下极大的骂名,而挨打过的臣子,则会得到至大的推崇。
到了后来,明代的皇帝已经极少动用廷杖,就算打,也只打五品以下的小官,
这凭的是什么,就是那一个又一个的士大夫,正直官员们,用性命抗争出来的结果,就是仕林清流们,用他们的力量,对君权的限制。
再看史书中,皇帝想造花园,怕被大臣骂,只好闭上嘴叹气,皇帝想选美女,怕让大臣唠叨,只好闷不吭声,皇帝有这个那个的不好念头,但知道一定会被大臣把旨意封驳,只好暗中派太监去求重臣,甚至贿赂官员的事,都有很多……‘
如果没有官员们的铮铮铁骨,这种权力,他们争得来吗?如果没有官员们的胆色正直,能够让君王如此顾忌吗?
当然,在这样的抗争中,很多臣子是没有好下场的,但是正因为他们可以不计较,不在意,还这么一个个,坚持下去,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有很多牺牲正是如此,乍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效力,似乎只是白白牺牲,却不知道,这个牺牲所含的意义多么重大,给人的感染多么巨大,支持鼓励了多少人来跟随,来学习。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电视里一个镜头,一个老人问一个刚参加完游行,被打伤的学生。你们这样做,有什么用,白白被打成这样,没准还丢了性命。
学生笑着说,至少让更多的老百姓,受到了教育,让更多的当权者,知道了民众的心声,知道了,中国人,还有打不垮的骨气和志气。
在我看来,这样的意义还不够重大吗?
他们努力,他们奋斗,他们以生命抗争,也许成功,也许失败,但历史永远记住他们,若干年后,也许会有另一个忠臣义士,英雄豪客,奋然以性命来维护国家,百姓,世人,其原因,或许就是少年时曾读过这些先辈英雄的事迹,于是便也立下志向,为国为民,不惜此生。
而在若干年后,他的故事,也会在另一个热血少年的心间无数次被回想起。
这样,他们这些牺牲的意义,还不值得,还不重大吗?
你说“卢东篱似乎是厌恶政治的,我不知道他是否有玩转政治的能力,但看起来他并不可能这么做。那么他所能造成的影响注定有限,不如踏踏实实做一个能吏,造福一方百姓。”
这个,嗯,卢东篱的影响的确有限,而他也确实在踏踏实实做一个能吏啊?他有在哪一任上没踏实干本职工作吗?
后来被调到中央,那是上头的人事安排,与他无关吧,即然进了中央,当然要努力做好,希望在朝堂上能够提出对国家有益的建议了。这和他是否踏实,相干否?
你说“甚至贪污来的银子,偶尔花掉个三五两改善下伙食也没什么嘛,真要伟大起来干脆把家当全部变卖贴补难民,仅仅把非法合法收入划清界限其实矫情得很,没多大意义。”
这个,首先,我们可以说一个法律层面的问题,把不当得来的银子用在百姓和自己身上的区别。
我并不懂法律,不过记得以前看过一部极出色的官场小说,主角是个地委书记,收到很多礼,很多钱,他知道迟早要出事,但是如果他把所有的礼都退掉的话,只怕他的官也会很难当,会有很多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于是他就匿名不断捐巨款给慈善机构。
后来,查一个大贪污案,牵连到他身上,他不慌不忙,把捐款的清单交给调查组看,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刑事问题了。
可如果他把钱用在自己身上呢?只怕就没这么容易脱身了。
再谈第二点,把不当得来的银子用在个人享受上,在道德层面是否妥当问题。
把不当得来的钱,用之于百姓,和用之于自己,有着天壤之别,如果卢东篱这样做了,还会有人真认为他是清官吗?
其次,人的欲望是无尽的,一旦打开了这个欲望的大门,谁能控制一个合适的度呢?
今天,你花个三五两改善一下伙食,明天你花个三五十两多买些好衣服,后来,你花个三五百两买个小妾,大后天你花个三五千两买所大宅子。
很多事,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了。
人类的欲望,从来是没有止尽了。
所以,莫因恶小而为之。这是至理明言。
你说“卢东篱到现在都只是受贿而已。如果有人逼他在帮忙掩盖抢占民女之类罪行和发放赈灾款项之间选呢?”
关于这一点,就触及到道德可以容许的交易底线问题了。后文中,会有具体事例来说明卢东篱的态度的。
你说“人首先应当为了自己而活着,不应该把幸福全部寄托在他人身上,仿佛离了别人自己就没意义了似的。
始终觉得,只有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人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一个人如果自苦到哀多于乐、生不如死的地步,眼中只有别人没有自己,那实在是病态的。长期处于内疚痛苦压抑之中,人会渐渐扭曲。心态平和、从容自信,才能把工作做好。
另外,一个人如果不重视自己,忽视压抑自己的喜好愿望,而总是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以至于全无私心,那么这个人也被毁得差不多了。私以为,有私心、有癖好的人才有人味,才能体谅别人。能者应当尽可能达到双赢,一昧压抑自己、除了造福百姓之外别无所求,实在大可不必。百姓未必需要一个人完全牺牲自己,而自己的幸福并不比任何一个百姓的幸福更低贱。”
我想请问的是,谁能说,小说中虚构的卢东篱,以及史书中,现实里那么多尽职尽责,为了百姓而操劳的好官们,不是在为自己而活。正是因为热爱生活,才要带给更多人好的生活啊。
他们不重视自己了吗?他们压抑了自己的喜好愿望吗?
啊,请不要把我们的喜好愿望当成是他们的。
我们在意的,可能是一部好电视剧,一首好歌,一所好房子,一身好衣服,一部好车。而他们的喜好愿望,也许是让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让大家可以过幸福的生活。
他们在压抑自己吗?至少我并不觉得我笔下的卢东篱有压抑自己。
他是儒生,他从小读书,学圣人之言,他走正途科举,他努力当官,他主动请求外调,他的志向是为民造福。
在古代,很多儒生,很多官员都是如此,他们幸福是什么?
不就是学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