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大唐-第8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他人微言轻,对于朝中的事情没有发言权,但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
  自他离京之后,朝中风云变幻,波澜不休。先是李邕一案牵扯到了李适之,李适之罢官倒台,最后莫名其妙的淹死在一条大河里。再后来杨国忠和李林甫之间的争权夺利,到后来杨国忠独揽大权,李林甫被挖棺暴尸,成为大唐罪人,一桩桩一件件,颜真卿都看在眼里。每一件事他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除了和身边的亲密好友说几句之外,再无其他表达的途径。
  当然,他也一直关注着一个人的沉浮,那便是王源。虽然和此人断交,但此人是颜真卿一直欣赏的才学之士。王源的诗文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就算这个人的品行有亏,但不能抹杀他的才学。而正是这个王源给了颜真卿无数的惊喜,当颜真卿得知王源被杨国忠任命为剑南节度副使去讨伐南诏之时,还曾担心这个只有文才的少年会误了大唐的大事。然而后来发生的一切让颜真卿大为惊叹。
  这几年来,王源平南诏,破吐蕃大杀四方的消息一件件的传来,颜真卿真是差点惊掉了下巴。而且颜真卿并未听到王源依附于杨国忠之后做出什么伤天害理有损大唐的事情来,相反还听到过王源和杨国忠之间诸多不合的传言。那一次,自己的堂兄常山郡太守颜杲卿随同安禄山去京城给贵妃娘娘庆贺生辰,回来时曾特意来到平原城和颜真卿谈及和王源见面的情形。当听到王源依旧记挂着自己,依旧把自己当做朋友的时候,颜真卿心里也有了些异样的感觉。颜真卿有时也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当初只因为他和杨国忠结交,借杨国忠上位自己便将他列为趋炎附势之人,这是否是一种偏激。若王源没有的杨国忠的提携,又怎能有今日为大唐南征北战立下的莫大功勋。
  然而,王源在大唐西境,颜真卿在大唐东境,相距千山万水,远在天涯海角,即便有心相聚说开当年之事,却也是阴差阳错很难再聚首。颜真卿身为太守,一年只允许进京一次述职。而王源身为节度使,自然也很少去京城,两人即便都有机会进京,却多是擦肩而过了。
  朝中发生的一系列的风云变幻导致了朝廷局势的动荡,颜真卿明显感觉到了这一点。特别是最近两年,身为安禄山治下的官员,颜真卿很敏锐的捕捉到了安禄山的变化。本来颜真卿对以胡人为将便持反对意见,这也是他和李林甫意见相左的一个点。随着安禄山得到了河东道之后,整个安禄山所辖三道的局势变得极为的微妙。
  这些微妙之处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感受的到,在外人看来一切如常,但在颜真卿看来,他已经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有风雨将至的危险。安禄山的大肆囤积粮草兵备,同奚族人之间交往甚密,不断的更换所属州府之中与之意见不睦的官员。不断的提拔胡人将领为军中领军之将,这些举动都让人甚是怀疑。
  颜真卿将自己的判断和堂兄颜杲卿做过交流,但颜杲卿认为他有些小题大做。颜真卿没有认为自己小题大做,性格之中的坚持让他觉得有必要提醒朝廷。于是,在某一段时间里,给玄宗上书,提醒玄宗防止安禄山有谋反之心的有限几个人当中,便有颜真卿一个。
  但玄宗的反应是根本不予理会。因为杨国忠经常在玄宗耳边念叨安禄山要造反的话,玄宗将这一切都看着是杨国忠和安禄山之间的矛盾。故而所有这方面的奏折都被玄宗看成是依附杨国忠而上奏,故而一笑了之。
  奏折被朝廷无视,颜真卿却没有放弃。他以会友谈诗的理由去范阳妫州一带游玩了一趟,说是访友游玩,其实便是想考察一下在范阳平卢妫州等安禄山的势力核心之处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形。在雄武城,他见到了囤积如山的粮草和物资盔甲兵刃,数目庞大的战马战车。在边镇,他看到了奚族胡人兵马在边境上如入无人之境的穿梭。这一切都让颜真卿心中大为不安。他深信,安禄山一定打着什么鬼主意。
  于是回到平原郡之后,颜真卿觉得需要未雨绸缪。既然朝廷不相信自己的话,自己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什么,若闹得太凶,反而会以污蔑之罪治罪,颜真卿可不会迂腐到那种程度。于是他觉得需要自己自救。


第842章 孤守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颜真卿开始大量囤积粮食物资,登记平原城百姓的壮丁数目,为自己担心的那件事做准备。平原城是座内陆小城,城防甚是薄弱,颜真卿便以防洪防涝的理由组织百姓加固城墙工事,挖深挖宽护城河。而且颜真卿还很有巧思,平原城周围平坦无石,为了囤积守城的砖石之物,他利用当地砖窑多的特点烧制出了一种碗状的圆形巨砖。这种巨砖若被安放在城内外的要道上,会使得平坦大道变得坑坑洼洼,成为马匹难以突进之地。战时可随时布置在要道上,为的便是对付安禄山的骑兵。他还给这种砖头起名为“绊马石”。而这些绊马石堆在城头,又是可以作为防守攻城的石头,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所有这些事情,颜真卿都是秘密进行,或者是以一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为借口进行的。因为安禄山狡猾多疑,越是要到反叛之时,他便越是会密切注意属地之中官员的动向。颜真卿伪装的很好,他一面暗地里完成这些准备,表面上却宴饮游乐吟诗赋文,邀约文士们各处游玩,给安禄山一种只会游山玩水享乐的假象。
  这期间,安禄山为了起兵顺利,曾经派人大规模巡查各州府郡城的动向。他手下两名心腹阎宽和李史鱼便曾来到平原城巡查。颜真卿亲自全程陪同,好酒好菜的招呼之后,并不带这二人去巡查城防仓库这些地方,而是以接风为名,带着这二人游玩名胜古迹,请了不少当地文士名人作陪。席间,名士文人们酸溜溜的写了不少诗文让这二人品评欣赏。这二人对这些事情哪有半点兴趣,但碍于面子又不得不应付,出了不少洋相。晚间回住处后,颜真卿又告诉他们,次日将有更多的名人文士来拜访他们,直把这二人头都愁大了。
  次日一早,二人便逃也似的告辞离开,他们舞刀弄枪倒是可以,舞文弄墨那可是要命的事情。两人回去后告诉安禄山,这颜真卿只是个无聊文士,成天忙着游山玩水吟诗作赋,根本不必担心他。
  颜真卿正是用他特有的手段这智慧,在安禄山的眼皮底下积极的备战。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颜真卿将这个城防薄弱的平原小城建造成了一座铜墙铁壁的堡垒。
  说是铜墙铁壁,一点也不为过。平原城外护城河被拓宽到二十余丈宽,深达两丈有余。整座平原小城的城墙几乎全部翻修加固,外城墙加高到了空前的四丈高,两丈宽。比之原来的城墙高了一倍宽了一倍。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平原小城的城墙坚固到了什么程度。大唐长安城的城墙最高处是三丈八尺,这只是城门左近的高度,大多数城墙的高度只有三丈不到。也就是说,平原城的城墙高度比长安城还要高。虽然都是夯土泥包夯实垒就,和长安城城墙的砖石夹夯土垒造比起来,强度相差了不少。但作为一个人口仅有三万余人,方圆不足六七里的小城,这种城防已经是骇人听闻了。
  这还罢了。除了外墙加高之外,沿着城中中街环绕而起还另外建造了两道内墙。这两道内墙虽然高度宽度没有外墙高。但是一样能够凭之防守。内墙中间便是物资和粮食的仓库,周围建造了大量的房舍供百姓居住。意图很明显,一旦外边的城墙被攻破,颜真卿便会收缩内墙处防守。并且依旧能保证百姓们的安全。
  其他还有各种的布置,倒也无需一一的赘述。总而言之,在颜真卿的手里,平原城从一座城防薄弱的小城,变成了一座平原上的堡垒。颜真卿用他几乎偏执的态度,将这座小城武装到了牙齿。
  天宝八年年末,安禄山果然起兵谋反了。消息传来,颜真卿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悲哀。他并不希望自己的这些准备能派上用场,但当这一切发生时,他便只能依靠着自己的准备去对抗叛军了。
  得到消息后,颜真卿立刻将平原郡所辖之安陵、长河、平昌将陵等七县团练及驻军尽数召集至平原城中,得兵马三千五百人。又命七县所辖之百姓尽数进入平原城之中安顿,并同时展开了募兵的行动。
  得益于前期对于全郡壮丁人口的登记造册,募兵之事进行的异常顺利,在安禄山大军到来的十天时间里,颜真卿手中已经攥有一只上万人的兵马,严阵以待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