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大唐-第7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建功和哥舒翰等人对此目瞪口呆,大帅肚子里花样繁多,搞出这么多名堂来,也不知他是怎么想出来的。而且关键是这些措施日渐成效,剑南和陇右各地的百姓们都被调动了起来,有的州府竟然出现了为参军还要托关系走后门的情形来。
  当然,他们最疑惑的便是,大帅这些措施如何能够兑现。戴红花骑白马欢送倒是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是那些物质上的措施哪一样不要花钱?以军饷翻倍而论,朝廷是不可能补足差额的,那么艰难陇右两道紧十三万的兵马,若是满额之后。每个月大帅就要往里搭进去十几二十万贯的钱去,大帅拿得出这些钱么?
  对此疑问,王源付之一笑。慢说现在王源手中乘着几百万贯,可谓财大气粗之极。这些钱足够王源撑个一年半载毫无问题的。而且,那还是最坏的打算。
  其实王源早就已经跟杨国忠商量了,杨国忠也同意增加给剑南道和陇右道的兵饷拨付。杨国忠给出的数额是五十万贯的额外增加。当然这笔钱不可能凭空冒出来,自然是杨国忠从别的节度使头上克扣而来,但王源可管不了他克扣了谁的钱。
  而且因为剑南陇右安西河西四道因为痛吐蕃作战耗损巨大,在王源和高仙芝在京城的时候,玄宗便已经答应,四道两年内的钱税减半,借以恢复元气。这一项每年便可截留五六十万贯。两项相加,王源每年可以得到近百万贯的钱财支援,这也是王源敢于出台优军政策的底气所在。
  这些当然还不够,剑南和陇右的人口就那么多的总量,这几年青壮人丁损失严重,王源不可能涸泽而渔,让两道的青壮百姓参军而荒废了田亩土地。于是另外一个挖墙脚的政策也出炉了。
  王源派出了能说会道的官员去往剑南陇右两道相毗邻的山南西道、黔中道甚至是京畿道的州府去游说,在十几个大的州府设立了宣讲台,宣讲剑南和陇右道的参军优惠政策,鼓励这些地方的壮丁闲汉去剑南道和陇右道参军。并许诺但凡外道壮丁入陇右剑南两道参军,将准予入剑南陇右两道官籍。一旦入籍并且参军,便可获土地十五亩,十贯安家费,让他们的家人能够在剑南道和陇右道安家立命。
  此举一出,应者甚众。这些内地的州府本就人多地少,很多人日子过得艰难的很。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吸引他们,自然是不肯错过。短短半月之内,竟有近三万户百姓举家搬迁,更有些在当地过得不如意的人也愿意换个生存环境。以前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官府户籍的限制,但现在这一点也不用担心了。
  三万户,那便是涌入了剑南和陇右两道近近二十万的百姓。土地嘛,剑南道和陇右道本就地广人稀,算不得什么。至于那每户的十贯安家费,虽然有些肉疼,但这些百姓归于辖下之后,这十贯钱他们迟早是要通过赋税交上来的,倒也不用担心。唯一让王源头疼的是,这些州府的官员得知此事之后大为震惊,纷纷上折子告状,搞得玄宗不得不让杨国忠写信给王源让他不能这么干,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事情实在是损人利己之行。
  王源无奈的收手,但陆陆续续已经从那十几处州府中吸引了四万于户落户剑南和陇右两道。兵员问题解决了四万,两道的人口还凭空增加了二十多万,可谓是一场漂亮的挖墙脚之战。
  这还不是全部,征兵之途原来有千方百计可用。柳钧便另辟蹊径开辟了一条新路,而且他的成果让人咂舌无语,王源知道后也先是惊愕,继而大笑不已。


第698章 准备
  柳钧的征兵之法很特别,尝到了战场上昆仑奴的骁勇善战的甜头后,柳钧在上下如火如荼的展开募兵行动的时候便打好要组建一支昆仑奴骑兵的主意。
  昆仑奴的身体素质是组建王源一直希望建立的重骑兵部队的绝佳人选。作为率领剑南骑兵的统帅,柳钧对这只重骑兵的组建也充满期待。所以柳钧从募兵行动的一开始便已经打算用纯昆仑黑奴组建一支重骑兵的部队了。
  当然,这些昆仑奴的来源只有一个办法,那便是向杨国忠伸手。杨国忠早在几年前便以户籍的发放作为控制手断,控制了大唐大大小小的人贩子们。面对柳钧的求肯,杨国忠不得不帮他这个侄儿这个忙,因为这可是秦国夫人的儿子提出的要求。
  杨国忠要黑奴那简直易如反掌,他只需要一声招呼,那些暗中同杨国忠关系紧密的大大小小的人贩子们便会变戏法般的弄出大批的货色来。于是短短半月时间里,杨国忠便给柳钧弄来了两千名昆仑奴,而且个顶个是身材高大,气力也大,且都经过净身之后的昆仑奴。
  当然,柳钧是绝不会出一文钱的,这些昆仑奴若以市价而言每个都价值万钱,两千余名昆仑奴价值两三万贯。对于寻常人而言也许这是天大的数目,但对于杨国忠而言,这就好比是给柳钧送了个小小的礼物罢了。
  王源知道此事后对柳钧大大的夸赞了一番,因为柳钧的作法提供给了王源一个新的思路,那便是用雇佣军反而比募兵更为便宜。一名昆仑奴只有十来贯左右的费用便可成为一名士兵。而且招募他们还没有后顾之忧,无需考虑他们的家眷以及战死的抚恤问题,可谓是极为划算的。但不到万不得已王源是不会这么干的。因为有好处的同时,弊端其实也不少。
  首先这么做是不人道的,自己一旦大量接收贩卖的黑奴为兵,势必会助长大唐的人贩子们。这些被贩来的昆仑奴很多都是被拐骗而来,人贩子们想尽手段的骗他们来大唐,还将他们割了卵蛋,这是一种兽行,是种族的一种压迫,王源是不会助长这些野蛮的行为的。
  其次,大量的用这些昆仑奴其实对于军队的战力也是不利的。一只军队是否能战无不胜,并非只靠武力,而是各方面的综合。特别是精神上的激励,士兵们之间的凝聚力,相互的协同合作的能力都是战胜对手的重要因素。而昆仑奴是不具备这些的,他们或许人高马大气力粗壮,但他们是缺少精神的,他们也没有为大唐死战的精神上的鼓舞,只是一群奉命而为的机械战士,那绝不是王源所想要的那种军队。
  从王源回到剑南开始,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剑南道和陇右道的兵马数量呈直线上升之势。从开始时候的举步维艰,到十一月中旬,两镇兵马总数已经突破了十万人。各地都出现了蜂拥参军的景象。照这个势头,两镇十二万五千兵额的补满当可在年前便可完成。
  虽然王源知道,如何让这些新兵快速的训练成长是个大大的难题,若不能训练好这些士兵,便会如同吐蕃人那样以数倍之军反遭重创,效果适得其反。但这一切只是时间问题。哥舒翰和宋建功都是极富有经验的将领,他们分别训练之下,这些新兵应该会成长迅速。
  募兵之时是重中之重,此事一旦解决,王源的压力顿时小了许多。营中有兵,心中便不慌了。当然,王源还有许多事情要忙。从京城带回来的数百万贯的钱被分割为几大块。近百万贯被分配给柳熏直加大囤积粮食布匹物资的进度。一部分被用于拨付给张正一加快钻研伏火方新用法的研究进度。再来便是军中器械的配备,军饷的补贴以及兵器盔甲的打造。看似三百万贯是个大数目,但其实各方面瓜分之下,其实也还是捉襟见肘。
  但起码,这三百万贯丢下去,缓解了大部分的情形。譬如征兵之事,譬如屯粮和物资之事。有了钱,这些事都迎刃而解。
  趁着冬闲,王源也开始下令剑南陇右各州府的城防加固之事。虽然没有人觉得这件事是必要的,特别是东边的那些州府,既不同吐蕃接壤,又处于巴山蜀水之地,基本上不会受到任何的威胁,这种加固城防的作法显得有些闲的蛋疼。但王大帅的命令无人敢违抗,各地的州府还是组织起百姓开始对各处州府的城墙进行修缮加高加固。
  于是在严冬季节的剑南道,可以看见这样一幅场景。各处城池都在进行加固加高,百姓们忙的热火朝天。几处边镇的军营中,新兵们在雪地里进行着艰苦的训练,忍受着严寒和大强度的训练的苦痛。而成都城的城门内外的大道上,从内地州府回来的装载的满满当当的粮食和物资的车队排成长龙,将一车车上好的稻米运入成都的各大粮仓之中。这些场景几乎是每日都常见的情形。
  高筑墙勤练兵多积粮,这是王源目前需要做事情的整体概括。王源感觉自己是在同时间赛跑,因为他担心自己的时间不够多,无法应对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