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大唐-第6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源坐在马上哈哈大笑,大军的行军速度如此便有了保障,保持这样的速度行军,最多不过七八日便可走出沙漠,时间上也将很是宽裕。最重要的是,王源找到了一种可以在沙地上运送大型重物的办法。这种办法不但可以运用在行军上,还可用在野牛城的粗盐运输上,可大大提升运力,解决目前野牛城盐湖的运力瓶颈,大批粗盐积聚在野牛城的困境。
  公孙兰一袭紧身的锁甲,身材凹凸玲珑坐在马背上,看着王源满脸流汗的脸,递过纱巾来笑道:“擦擦汗吧,一脸的污垢,注意你主帅的形象。”
  王源结果纱巾擦了擦脸,笑道:“我这个办法妙不?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有轮子反而不能跑,没轮子跑的飞快,你说这事儿神奇不神奇。”
  公孙兰也为王源的急智而折服,这人脑子转的飞快,谁也想不到的办法他偏偏想到了,聪明才智高人一筹,这可不是吹出来的。
  “好啦好啦,是个妙计成了吧?什么有啊无啊的,倒像是在打禅语一般。赵青将军他们在催促了,快快赶路吧。”公孙兰嗔道。
  恼人的问题解决之后,大军行进的速度加快了许多,一天可行十余里,基本上达到了王源预期的行军速度。数日后,离开野牛城四十余里,那里已经是野牛城最远可侦查敌情的外围。十几座烽燧矗立在沙地上,那是剑南军花了大力气建造的预警系统。过了这些烽燧之后,便进入牦牛城哨探活动频繁的区域了。
  随着大军的前进,斥候禀报周围沙漠中发现吐蕃哨探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更有小股的吐蕃骑兵大着胆子离开数里之地跟着剑南军尾随而行。柳钧率骑兵前去驱赶追杀,这些家伙却逃得飞快,几番追击无果,将柳钧气的大骂。
  王源笑着安慰柳钧,让他不要白费气力。这些家伙爱在旁窥伺便在旁窥伺,在这样的地方想抓住他们难于登天,还不如眼不见为净,反正这些家伙也不敢来骚扰大军。至于有将领提出大军的踪迹被发现,会引起牦牛城守军的警戒,必会做好迎战准备的担忧,王源一笑置之。王源压根就没打算隐藏大军的行踪,没打算来个出其不意的攻城战,那是根本做不到的。大军的行踪必会被敌军知晓。但知晓了又怎么样呢?王源根本不在乎他们知道。甚至他希望剑南军的行踪被知晓,因为那样便会让吐蕃国王庭调兵往东,减轻西路军高仙芝的压力了。
  高仙芝从昆仑山南的勃律国进军,那里是平原戈壁高地,一片坦途。他的进军速度恐怕比自己快的多。自己行军半个月尚未与敌交手,而高仙芝那便怕是已经打得火热了。


第589章 天骄
  王源的预料没有错,西路军高仙芝的七万大军从小勃律国沿着昆仑山南麓山口向吐蕃进军仅仅十天时间,便遭遇到了吐蕃属国大勃律国兵马的阻击。
  安西四镇所在的帕米尔高原上小国林立,自大唐在安西设立都护府,囤积重兵以来,对这些小国的征服便从未间断过。这些小国兵力微薄,无力阻挡大唐的铁蹄,故而纷纷归顺大唐,成为被大唐征服的属国。但有两个小国家却是大唐的心腹之患,那便是大小勃律国。这两个小国家处于昆仑山南麓山口,位置正处于安西四镇通向吐蕃的要道之上。小勃律国在西,大勃律国在东,一东一西堵在山口上,安西镇兵马要想进攻吐蕃,则必须要先占领这两个小国家。
  而大小勃律国一向是吐蕃的属国,受吐蕃的保护。吐蕃赞普同这两个小国联姻和亲,将公主嫁给两国的国主,派兵马协助他们防守,让本就处于高海拔山峰峡谷之上的两个国家免受大唐铁蹄的践踏。
  处于战略上包围吐蕃的考虑,这两个国家通向吐蕃的通道不打开,安西四镇的重兵便无法对吐蕃人形成威胁。以剑南、河西、陇右、安西四个节度使对吐蕃人形成的战略包围圈便少了重要的一环。鉴于此,大唐王朝数次派兵欲征服大小勃律国,打开这个通向吐蕃国西方的通道。然而,在高仙芝之前的三任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察对于这两个效果的讨伐均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很复杂,不是大唐的兵马不强,不是这极为历任的节度使的决心不够,而是因为帕米尔高原的恶劣的气候和地势。
  昆仑山南麓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帕米尔高原上,雪峰林立,峡谷纵横。小勃律国便在这高原峡谷之上立国。葱岭山脉的地势成为小勃律国赖以抵抗大唐大军的天然屏障。一座小勃律国西端的连云堡,以数千士兵的防守,便将大唐的兵马拒之国门之外,让这些大唐的勇猛悍将望而生畏。
  这一切直到高仙芝手中才得到了改观。天宝六年初,就在王源率军同南诏国打的如火如荼之时,高仙芝率三万大军也展开了对小勃律国的讨伐。高仙芝是高句丽人,生的人高马大相貌俊美皮肤白皙,堪称军中的美男子,若是在后世,此人绝对可为万千少女称之为大长腿欧巴。正是这个看上去文质彬彬的高仙芝,率三万步骑不可思议的渡过了婆勒川大大冰河。而这条河正是连云堡下的冰河,前番几度唐军进军于此,都被此冰河所阻,加之连云堡横亘在山峰之上,唐军无法渡河,更无法攻击连云堡,不得不铩羽而归。但高仙芝却利用季节早晚水势的落差,依靠精准的对环境的把握,让数万兵马轻易的渡过了这条冰河。此次渡河,被高仙芝称之为是一场“人不湿旗、马不湿鞍”的渡河。他虽然说得轻描淡写,但所有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那条冰河何其凶险。
  渡过冰河之后,高仙芝派奇兵翻越了海拔三千米的冰山,突然出现在连云堡的后方,正面猛攻加上腹背的突然偷袭,只用一日便攻克了毒瘤般的连云堡,堪称奇迹。
  自此后,一路高歌猛进,攻入小勃律国,连破阿弩越城和小勃律国的都城孽多城,活捉了小勃律国的国主和吐蕃国公主,将他们押送长安。又立原国主的兄长为小勃律国新一任国主,新国主宣布归顺大唐,正为大唐属国。自此,通向吐蕃的西境的第一道大门被高仙芝硬生生的踹碎。
  攻占小勃律国之后,高仙芝没有冒然进攻大勃律国,因为他的手头兵马有限,大勃律国的地势虽然没有小勃律国这么艰险,但他嵌入吐蕃西境之中,吐蕃人因小勃律国被大唐攻克而大量增兵援助驻守,故而高仙芝没有轻举妄动。然而,一个月前,一张圣旨从数千里外的长安送达,让高仙芝立刻集结安西节度使所辖兵马展开对吐蕃西境的攻击,这多少让高仙芝觉得有些意外。在高仙芝看来,攻击吐蕃的时机尚未成熟,风险实在太大。
  但君命难违,高仙芝只能立刻整军集结于小勃律国境内,七万大军于三月十五日开始进军,数日后攻入大勃律国境内,目标直指大勃律国都城菩萨劳城。吐蕃西境大军闻风而至,三万大军开赴菩萨劳城协助防守,将高仙芝的七万大军堵在了菩萨劳城之下。
  高仙芝明白,若是不能拿下菩萨劳城,便无法进入吐蕃西境,更不要说往东攻击,按照圣旨所要求的威胁吐蕃都城逻些城。在经过一番准备之后,高仙芝发动了对菩萨劳城的进攻。
  此战极为血腥,高仙芝下定决心要攻下此城,而菩萨劳城的大勃律国兵马和吐蕃兵马也誓死守卫,双方大战了两天两夜。当王源的兵马尚在沙漠中苦苦挣扎之时,高仙芝以两万人的代价将菩萨劳城攻破。守城的吐蕃兵马一万余人往东回撤,因为他们并不想和兵力远多于自己的高仙芝死拼。他们要保存实力,同吐蕃国增援而来的西境大军回合,在高仙芝攻向吐蕃的道路上与之死战。
  高仙芝虽攻下了菩萨劳城,但他并不开心。这只是同吐蕃人的第一战,手下兵马便死伤两万人,这之后还有无数的恶战要打,这给他此次进军的前路上笼罩了一层乌云。但无论如何,此战获胜之后,大勃律国基本失去了抵抗之力,大军可长驱直入攻入吐蕃西境,第一个拦路虎被清除了,从战略上而言,这还是值得庆贺的。高仙芝知道另有剑南军和陇右河西联军再向吐蕃发动进攻,之前他从未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但此战之后,领教了吐蕃兵马的凶悍之后,他内心中迫切希望其他两路的兵马赶紧施加压力减轻自己的压力。特别是剑南军,如果剑南军能从东边猛攻,和自己形成东西对攻之势,将大大减轻自己的压力,虽然他从不认为王源能做到这一点。
  除了他自己,高仙芝对谁都没有信心,更别提那个据说靠着杨国忠的提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