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大唐-第10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今日的玄宗身上穿着的却是名副其实的一套帝王的华丽行头。头上戴的是冕旒冠,十二排玉珠如珠帘一般华彩精美,随着玄宗的缓步走动摇摇摆摆。他的身上穿着的是宽大华美的龙纹明黄大衮服,脚蹬千层犀皮黑缎官靴。腰间玉带宽达八寸,上面宝石镶嵌,金银镂花,精美之极。这一套服饰比之龙袍的规格还要贵重,这是大唐皇帝用来拜祭先祖祭祀天地之时才会穿着的大礼服。在很多老臣的印象之中,只有重大的节日或者祭祀的日子陛下才会穿着。当然,玄宗登基的那天,他穿的也是这套象征着最高礼仪和尊贵身份的大礼服。然而,今日玄宗却将这件礼服穿在了身上。
  “臣等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群臣纷纷跪拜行礼,口中长声高呼。
  玄宗静静的坐在宝座上,眼睛扫视下方跪伏于地的群臣,眼中闪烁着留恋和悲伤。这一幕他不知见了多少次,自从自己登基为帝之后,数十年来,群臣拜伏于面前高呼万岁的情景自己早已司空见惯。然而,今日这一场面,却让玄宗无比的留恋和伤感。因为这一次之后,自己此生恐再难看到这样的场面了。
  “都起来吧。”玄宗嗓音黯哑的轻轻开口道。
  群臣窸窸窣窣的起身来,按照位列各自分列两旁。玄宗的目光和王源的目光在空中相遇,他看到了王源嘴角的一丝冷笑,心中咯噔一下,但很快便恢复如常。
  “众卿来见朕可是为了寿王于灵州登基继位之事么?”玄宗沉声道。
  王源缓步上前拱手,声音平静的道:“陛下看来已经得到消息了。政事堂半个时辰前接到了来自灵州的圣旨。那圣旨是于灵州登基为帝的寿王颁布的。寿王于灵州登基,改元至德。并尊陛下为太上皇。臣等闻听此消息均觉惊愕不已。特来见驾询问这件事。”
  玄宗微微点头道:“朕知道你们正是为了这件事而来。有什么话你们便问吧。”
  王源尚未说话,颜真卿便抢先开口询问道:“陛下,臣等确实有诸多的疑问。但首先臣等想知道的是,关于陛下传位于寿王这件事是否属实。得知这件事的答案,臣等才有下文。”
  玄宗静静的坐在宝座上,他看着面前张张疑惑而期盼的面孔,终于低低的开口道:“这件事……属实。确实是朕传位于寿王,他在灵州即位的事朕是知晓的。”
  群臣哗然,像是一堂水鸭子一般的嗡嗡议论起来。原来这件事是真的,陛下当真是传位于李瑁,也就是说李瑁的登基是合法的,他的皇位是合法的,并非如大伙儿之前所猜测的李瑁是叛父自立之举。
  只有一个人静静的没说话,那便是王源。王源从最初的震惊之中恢复过来之后,他马上便意识到这件事是这对父子玩的手段。对于群臣所判断的李瑁叛父自立的结论,王源嗤之以鼻。因为王源知道,无论李瑁的举动是否是玄宗的授意,在这件事上,他父子二人是一定会口径一致的。因为这是让大唐朝廷脱离自己控制的绝妙的一招,而自己却彻彻底底的被耍弄了。
  “陛下,您是说,寿王登基之事是陛下早已安排好的?是陛下要他去灵州登基的?”颜真卿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沉声问道。
  玄宗看了一眼面色平静不知在想些什么的王源,缓缓道:“朕只是答应立他为太子,并在不久传位于他。但却并没有让他在灵州登基。不过这也没什么,早晚朕都是要传位的,他在灵州登基了也好,朕已经心力交瘁,也不想再多理政务了。一切交给他便是。”
  玄宗只能用谎言为自己辩护,将部分责任推到李瑁头上,告诉王源,自己并非是瞒着他让李瑁登基,避免激怒王源。
  “陛下,既然你早已答应传位于李瑁,为何前几日我们求见商议太子之位的人选的时候,陛下没有明言?不但没明言,陛下您还假意答应丰王为太子的人选之一,您何必如此耍弄我们?”颜真卿气的要命,以他的直性子恨不得骂人,但他毕竟还能克制住自己。
  “朕……朕没打算瞒着你们。朕确实认为你们提出丰王为太子的人选是合适的,但朕在这之前也确实许诺让李瑁继位。正因如此,朕当时并没有应允你们的提议,而是希望能再斟酌一番。”玄宗咂嘴道。
  颜真卿气的面色通红,他其实也看出玄宗的言不对心,这件事明显是玄宗隐瞒了内情,他根本不是要考虑考虑,或许只是拖延时间寻找对策。而李瑁的骤然继位,便可能是一种极端的对策了。
  “王源,众卿家。事已至此,朕认为无需纠结此事了。你们不是一直都说,国本未立,难安天下臣民之心么?朕也听到很多的话,说朕已经失去民心,难以拯救大唐。现在新皇即位,朕也算是顺应天意民意了吧?现在开始,大唐江山社稷便要靠你们扶持新皇,恢复我大唐昔日之荣光了。朕老了,朕也该退了。”玄宗轻声道。
  群臣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好。颜真卿看着王源道:“王相国,你说句话,这件事该怎么办?”
  王源微笑摊手道:“怎么办?新皇已经登基,陛下已经首肯,还能怎么办?难不成我们还能违背圣意去兴兵问责于新皇不成?寿王登基之后便是我大唐新皇,从现在起,正如陛下所言,我们要齐心协力扶持新皇才是。”
  玄宗抚掌道:“果然是识大体知大节的王源。朕将寿王便托付给你们了。我想数日后便再有旨意抵达成都,到时候必是要你们去灵州奉新皇之令。朝廷的建制不会变,政事堂还在,六部还在,各衙门还在,尔等不必担心。”
  王源微笑摇头道:“臣等可不会担心这些,既然新皇即位,臣这个相国也该卸任了。臣本就不是理政的料,若非陛下您执意要臣担任此职,臣早就辞去了。现在陛下退位为太上皇,新皇或许有更好的人选,臣就此请辞相国之职。至于去灵州奉新皇之事,臣怕是去不了了。剑南河西数百万难民和百姓需要保护,再加上陛下您也还在成都,臣必须肩负起保护太上皇和百姓的职责。其余诸位同僚,你们可奉旨去灵州侍奉新皇,我自会写奏折向新皇解释的。”
  王源此言一出,群臣尽皆嗡然。王源俨然已经是他们心目之中的主心骨和顶梁柱,现在王源要辞去相位,立刻便群龙无首,心乱如麻。然而很多人心里也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王源和寿王以前便有嫌隙,寿王即位怎会再让王源当相国?而且王源和政事堂中的人事一旦更换了,会给其他人更多的机会。大臣们之中倒是有很多人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去见新皇,表忠心了。
  玄宗看在眼里,心中甚是有些快意。此举一下子便将王源和依附于他的那些大臣们弄得如霜打的茄子一般蔫巴巴的,立见奇效。当然,王源虽然不当相国,但这个人手握重兵,倒也不能得罪的太狠,否则后果堪舆。现在看来,怀柔安抚稳住此人才是正理。自己必须要提醒李瑁,不能对王源太过无礼,要徐徐图之。
  “王源啊,朕不希望你说这些丧气话。朕退位为太上皇,但你们还是我大唐的中流砥柱,还是肱骨之臣。新皇还是需要你们大力辅佐的。朕不会允许新皇准你辞相国之职。放眼天下,唯你可稳固朝廷局势。你上奏请辞,新皇也不会应允的。”玄宗缓缓道。
  王源微笑道:“也罢,一切凭新皇裁夺便是。”
  玄宗微微点头,沉吟片刻,沉声道:“诸位臣工,你们与朕共事多年,经历患难,今日朕要退位了,你们今后也要像对待朕的忠心一般对待新皇。朕登基三十余年,虽有建树,但也有疏忽之处。局势至此糜烂,朕是有责任的,朕很是惭愧。但朕真的老了,以后的重任便只能托付给新皇和你们了,朕希望你们能和新皇励精图治,弥补朕的过错。”
  群臣这才想起眼前这个老皇帝今日要退位了,这也是一件大事。毕竟玄宗为帝多年,今日却黯然退位,不免心中升起悲戚之感。有的老臣甚至已经流下了浊泪来。
  “来人,拟诏,朕宣布退位,从今以后,避居幽处,不问政事了。”
  一名翰林院夫子上前执笔,玄宗亲自口述,写下退位诏书。在玄宗的口述之中,回顾了他继位以来的近四十年的帝王生涯,回顾了他所做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回顾了大唐帝国是如何从武氏专政到重回李家手中。如何从混乱变的繁华强盛等等的历程。
  王源和众臣静静的站着,静静的听着。即便王源对玄宗已经毫无好感,但听着玄宗的自述,王源也不得不承认,玄宗这一生确实是精彩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