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长安城下-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人轮番跟玄宗劝阻,最终玄宗同意,下诏书,明令禁止民间私自铸造。

  张九龄的意见被采纳,从此以后,天朝的货币发行全部收归国有,私自铸造钱币判决死刑并没收全部财产。

  对,这个张九龄就是写出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那个张九龄。

  老张为相贤明正直,不避利害,敢于谏诤,推行一系列利国安民的措施:如主张君王应以民为本,扶持农桑,反对穷兵黩武;选官应举贤任能,反对浮名虚才、名实不副;他注意到地方官的重要,主张凡是没有担任过地方官的,不得担任侍郎、列卿等京官要职;提出恢复府兵制,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权。

  他是第一个觉察到安禄山的狼子野心的人,可是他跟玄宗说的时候,玄宗压根儿就没听。

  当时的玄宗只沉迷于歌舞女色、贪图享受去了。

  安禄山和杨贵妃都特别擅长跳舞胡人的回旋舞,就因为这一点才得到玄宗的宠幸。

  老张“小必谏,大必诤”,不惜犯雷霆之威,与馋党抗行、刚正不阿。

  我记得,在一**人的诋毁下,于没两年就被罢了相。

  算起来,今年李林甫差不多也该上台了。

  玄宗直到被安禄山*得逃到蜀中避难时,才想起张九龄之言。

  当时慨叹万千,遂遣使到其家致祭,抚恤家人。

  这就叫不听忠言,吃亏在眼前。


第350章 谢燮来了

  真的人不经念叨,刚想着李林甫差不多该入朝为相了,今年五月份,他真的被封为丞相。

  李林甫原本是吏部侍郎,这个人是一个特别会阿谀奉承的人,特别会说话,不然也不能把玄宗这个特别爱听好话的人哄的一愣一愣的。

  他原本就是唐朝宗室,他是高祖李渊的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的曾孙子,画家李思训的亲侄子。

  他出身于唐朝宗室郇王房,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

  李林甫深的玄宗重用,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他还跟玄宗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最终造成了安史之乱这个无法挽回的局面。

  李林甫是一个出色的辩论家,口才好得不得了,而且他原本就生长在帝王家,从小就生长在上流社会。

  后来入朝为官之后,他和宦官、妃嫔家走的特别近,这些人都成为了他的耳目。

  所以,玄宗但凡有点儿风吹草动,他总是第一个知道的。

  然后就顺着玄宗的意思说,让玄宗产生了一个错觉,认为李林甫是最了解他的人,因此对他越来越器重。

  开元二十年前后,武惠妃最受宠爱,李林甫看准了苗头,立刻去巴结武惠妃。

  当时武惠妃刚刚生下生寿王李清,玄宗的儿子们曾经集体改过名字,最早的时候都是水字旁的,后来全改成了王字旁;寿王李清就是后来的李瑁,也就是杨贵妃的前夫。

  李清一出生就备受宠爱,玄宗因为宠爱武惠妃,所以对李清格外宠爱;诸王皆莫能比,因为李清的出生,玄宗渐渐的疏远了太子。

  李林甫立刻托宦官给武惠妃捎了口信,说他愿意尽全力保护寿王。

  他也确实这么做了,但凡文武百官弹劾玄宗偏袒寿王,李林甫立刻站出来帮武惠妃说话,一来二去,武惠妃感动不已,于是跟玄宗吹枕边风,把李林甫提升为了黄门侍郎。

  黄门侍郎隶属门下省,是门下省的副官,但凡黄门侍郎,基本就离拜相不远了。

  之前杜暹就是官拜黄门侍郎。

  今年五月二十八日,裴耀卿官拜侍中,张九龄为中书令,李林甫为礼部尚书——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

  李林甫自此为相十九年,渐渐地把它的触手伸向了大唐朝堂的每一个地方,因为他会说话,玄宗一直对他的话深信不疑,最终酿成大错。

  玄宗三年前在在自己家里——兴庆宫——边上开辟了一块耕地;不用想,他肯定是自家花坛给刨了。

  这个地种了两年多都没什么起色,今年,总算有点收成了;玄宗种了麦子,到了五月份,麦子成熟了。

  于是他带着太子李瑛亲自去割麦子。

  边割麦子,边说;

  “这是用来祭祀宗庙的祭麦,为了向上天表示尊敬,所以我们必须亲自来收,这样也可以算是体验一把耕种稼穑的艰难。”

  两个人忙活了两天,终于把那些麦子全部收完了。

  玄宗把祭祀留用的留了出来,其他的赏赐给了满朝文武。

  跟他们说,“近年常派人视察农田种植情况,但是总感觉他们给的数据不明实际,所以今年亲自种植,以取得实际数据。”

  虽然这明显就是装样子的,架不住老百姓都愿意信啊!

  于是,玄宗被扣上了“励精图治”的高帽,虽然他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都挺刻意、娇柔做作的。

  甚至还有刻意模仿太宗的嫌疑,并非出于真心实意。

  但是和天宝时相比,终究还是比较难得的。

  天宝年间干的那还是人干的事儿么……除了贪图享乐,就是贪图享乐。

  六月底儿,疏勒县来了个老熟人。

  我当时正在训练场训练新入伍的士兵,听到有人找我的时候,当时有些奇怪,大夏天的,走出门都感觉自己快被烤化了,怎么会有人选择大夏天的来这儿玩呢?

  走到前厅,看到那个人居然是“失踪”多年的谢燮。

  他也老了很多,明明已经有四十多岁了,看起来却比我还要年轻上许多。

  他当时被调往山东军营,后来被调到了安东都护府,他一直在挪地方,我也在安溪四个镇之间来回蹦哒,一别竟然有十几年没见了。

  看到我,谢燮愣了一下,皱眉,酷似傻狍子的脸还和记忆里的差不多。

  “嗣业?”他试探的问,“当真是你?”

  “是啊。”我忍不住笑了,过去拥抱他,“多年不见,还好吗?”

  谢燮显然是认出了我的声音,要不就是通过其他特征确定确实是我,他拍了拍我的肩膀,“咱俩居然有十二年没见了。”

  “嗯呢。”我应声,光顾着傻笑去了。

  招呼谢燮坐下,他开始跟我讲他去了山东军营的事情。

  他在安东都护府一直待了四年,然后,他在战争中受了伤,被调任文职。

  调任文职之后,居然和刘翊分在了一起;他俩在幽州担任长史,谢燮顺便去考了科举考试,明经及第。

  刘翊当初被调到大明宫担任皇家禁卫军,但是不到一年就被调往别处了。

  之后我就和他失去了联系。

  再加上没多久我就去了安西,和陇西军营那边的联系也少了很多,渐渐的,甚至快遗忘了这个曾经在营帐里唱凄楚的的刘翊。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这原本就是兄弟们间的约定。

  林梵担任长安城的守备队队长以后,我曾经拜托他帮忙打听,但是一直了无音讯。

  没想到他们俩居然都去了幽州。

  幽州是古九州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时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

  它和奚、契丹等接壤,先天二年开始,就在这里设置了幽州节度使,用来控制东北诸族。

  贞观十八年出兵高句丽时,唐朝军分水陆两路,陆路也以幽州为后方大本营。

  幽州兵力巅峰时曾经多达九万余人,最少的时候也有7万多。

  它是全国十大节度使中兵力最多的一个州,兵力约占全国十节度使总兵力的五分之一。


第351章 佐翊救美

  谢燮在幽州呆了两年,然后辞职回家了。

  那个时候,杜家基本上所剩无几。

  失踪的四娘找到了,但是双目失明。

  她似乎受了惊吓,根本没办法描述她是怎么被人救起来的,也没办法描述那个人的长相。

  事情最终不了了之了。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有答案,一味地追求答案,只会徒劳无返。

  比如那个所谓的百足门的事情。

  姚旭已经去世了好几年的今天,尽管我一直四处打听,依然渺无音讯。

  虽然所有的证据都指向那是尺带珠丹做的,可是当时没有逮他们一个现行,在这个根本就没办法提取指纹的时代,完全没有办法指认就是他们做的。

  虽然指纹技术很早就被逆天的天朝祖先们应用了起来,电视里那些卖身为奴时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