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长安城下-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爷,我们去看舞狮吧?”杜甫C了一句,他嘴里的糖才刚刚吃完,“之前听阿爷说,这边上元节的时候会有舞狮表演。”

  “那我们走反了,那个应该在皇城附近。”杜筠说。

  “还有舞狮表演?”我一愣。

  来的时候姚旭只说有花灯、花楼游行,并没有提到有舞狮子的。

  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文帝时期,交州刺史擅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抵抗时,使用了象军。

  象军由一群训练有素的大象组成,士兵们手持着长矛骑在又高又大的象背上,而宋朝使用的都是一些刀剑之类的短兵器;别说和地方决一死战,连对方的边儿都够不着。

  战局变成了一边倒,林邑军势如破竹;本来是来讨伐叛逆的,没想到被打成了狗。

  宋军的先锋官一看,这样不是个办法,眼看着就要全军覆灭了,他忽然计上心来。

  他觉得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

  于是,连夜用面、麻等做成了许多假狮子,涂上五颜六色,又特别张大了嘴巴。

  每一个“狮子”由两个战士披架着,隐伏草丛中。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又深又大的陷井。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用弓放出了假狮子,这种“雄狮”一个个翻动着斗大的血口,张牙舞爪直奔大象。

  大象受到了惊吓,本能地四下逃窜,宋军指挥官见状,立刻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顿时没命地向四处奔跑,继而纷纷掉进了附近的陷阱里;坐骑受到了影响,骑在大象上的士兵也好不哪儿去。

  他们原本擅长的就是远距离攻击,近身格斗的时候一个个溃不成军,人和象都被活捉了。

  假狮子既鼓舞了士气,在对战中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舞狮开始军队中流行,作为出征之前的一种鼓舞——功能类似于军鼓。

  后来渐渐的传入了寻常百姓家,每逢佳节的时候都会有舞狮子的队伍,为佳节助兴。

  我原本以为也就过年和中秋节会有,没想到上元节也有。

  “是啊,至尊陛下很喜欢热闹,舞狮这种特别热闹的活动,怎么可能会少呢?”杜甫说,“不光有舞狮,还有抛绣球、杂耍。”

  “还有抛绣球和杂耍?”我更懵了。

  抛绣球不都是传说中招亲时使用的吗?

  “对啊,抛绣球阿爷没有见过吗?”杜甫问,看到我摇了摇头,之后介绍说,“就是在两根很高的立柱中间扯一根绳子,一个人抱着绣球在绳子中间走过去。”

  那不是走钢丝吗,怎么变成抛绣球了?

  “这个人走到绳子中间的时候需要在上面表演一段绝活儿,”杜筠看到我的表情后,解释说,“比如双脚走上则改成单脚走绳子,绣球放在自己的脖子后面,还得保证这一段动作坐下来,绣球不掉。”

  这一套技术含量很高啊!

  古代人还真是会玩儿。

  “做完之后,捡起绣球继续往另一端走。”杜筠说,“走到绳子尽头的时候把绣球抛进人群,据说捡到绣球的人,在未来的一年能得到上帝的庇佑、事事顺心,其实就是讨一个好彩头。”

  虽然知道他说的是“昊天上帝”,但是听到“上帝”两个字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很出戏。

  “我们得赶快过去了,过一会儿就该抛绣球了。”杜筠说,难得看他对一件事情这么上心。

  “嗯。”我应声,抱着他俩往皇城的方向走。

  

第288章 上元舞狮

  我还是两年前应征的时候,来过皇城边儿上一次。

  那个时候是早上,皇城周围几乎没什么人。

  我们穿越人山人海来到大明宫外城墙的时候,舞狮的队伍已经开始了。

  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圆形空地,已经被围观群众围了个水泄不通,我抱着杜甫和杜筠站在人群外围,刚好可以看个清楚;我又一次感觉到,身高高了还是有好处的,最起码就算过得很远、也可以看清,俗话说得好“站的高、望的远”。

  空地上有两头狮子和一名“训兽员”——也就是俗称的武士,以及若干的辅助工具。

  在空地边缘放着一辆大板车,班车上摆着很多矮桌和一些不知道干吗用的方形东西;那种方形东西看起来很像是木制的,应该是为了垫什么东西。

  那名武士身穿裘皮劲装,衣服贴合着他的身形,裁剪的十分得体;那看起来是胡服,而且还是看起来造价很高的胡服。

  他的头上带着一顶毛茸茸的帽子,帽子边上还有垂下来的珠帘装饰;他看起来也就二十岁出头,由于皮肤有些黑,年纪甚至可能还要比看起来要小一些。

  明明是冬天,他穿的衣服看起来却有些单薄,隔着衣服都能看清胳膊上的肌R线条。

  他手持绣球,绣球上还坠着铃铛,晃起来清脆的响;他在两头狮子中的一头面前晃动着绣球,时不时的还虚晃一下。

  两头狮子果然“上当”,追着武士手里的绣球不放;鼓声密集了起来,两头狮子随着鼓点翘首仰视——几乎是同时、前肢一跃而起。

  武士显然也是“老江湖”,绣球一晃就躲过了两头狮子的“血盆大口”。

  两头狮子发现来硬的不行,只能智取;这个时候鼓点声慢了下来;其中一头狮子回头低顾、仿佛在打量周围的环境,另一头狮子则是摇头摆尾,似乎在吸引武士的注意。

  武士也“上了当”,他拿着绣球,走近摇头摆尾的那头狮子身旁,绣球直接放在了他的眼前。

  这个时候鼓声轻的几乎听不清,回头低顾的狮子变成了回首匍伏;摇头摆尾的狮子则是又张开了血盆大口。

  绣球眼看着就要被吞入腹中,只见武士一掌拍在狮子的背上、借力将自己整个人弹了起来,骑到了另一头狮子的背上。

  “好!”杜甫拍着自己嫩白的小手,兴奋地叫!

  我也看的热血沸腾,如果不是抱着他俩的话,我也很想给武士鼓个掌。

  骑到了另一头狮子的背上的武士还来不及坐稳,骑乘的那头狮子抬起前爪、他顺着狮子背部的铠甲滑落在地;落地的一瞬间,他抱着绣球在地上翻了个筋斗。

  两头狮子还是没能吃到绣球,它俩不干了,其中一个在****自己前爪的毛发,另一头则匍匐在地上、用后脚搔头。

  武士走过去,晃动了下绣球,****自己前爪毛发的那头狮子,抬头看了他一眼,继续****自己前爪的毛发;用后脚搔头的那头狮子,任凭武士怎么逗弄,也不肯再看他一眼。

  人群哈哈大笑,武士挠挠头,把绣球直接从地上滚到了它们身边;用后脚搔头的狮子立刻从地上弹了起来,想去咬那个绣球。

  武士从地上一个筋斗翻过去、拿起来那个绣球。

  两头狮子争先恐后的奔着绣球而去,鼓声又扬了起来;一头狮子扬起前爪扑过去,结果扑了个空。

  另一头狮子则匍匐在地上,看起来蓄势待发。

  这时,旁边的人开始搭矮桌,他们把木制的正方体做底儿,把矮桌搭在了上面,像叠罗汉一样,他们把那些矮桌搭成了一个足有十米高的台子。

  武士引导者两头狮子往桌子旁边去,他走两步退一步,一步一步的登上高台;狮子被诱导着、跟着他爬上了楼台。

  武士一直晃动着绣球,两头狮子一直跟着他;鼓点声越来越急,震得我的心都砰砰直跳。

  他们终于爬到了高台的最高点,武士站在中间、把球球往上一抛;我本来有两头狮子会抬起前脚去够那个绣球,但是并没有,两头狮子的口中分别吐出了一条长长的红布联。

  右边是:“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左边那条是:“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好!”

  喝彩声轰地响了起来!

  “再来一个!”“再来一次!”

  武士低头,把右手抵在左胸前,这是典型的胡族礼仪;原来他应该是个胡人。

  两边扮狮子的舞者也把狮子头拿了下来,清一水儿的少年。

  那几个少年也把手抵在胸前。

  这是要谢幕了。

  旁边一个大叔大喝一声“好”,噼里啪啦的鼓掌。

  周围的人也跟着鼓起掌。

  我看着那个大叔,那个大叔的侧脸看起来居然有点像裴虚几。

  他穿了一身深色的圆领长袍,腰带上挂着金鱼袋和香囊。

  要知道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