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长安城下-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斤大米就算三块钱一斤,三个通宝约合六块钱,也就是说一枚开元通宝约合两块钱。

  五百万钱,就是足足一千万。

  这么多钱,苏禄肯定拿不出来,拿得出来他们也不舍得给啊!

  他们原本就是游牧民族,放牧能赚多少钱,我估计他们连两万钱拿不出来。

  不过他们不愿意割舍城池也可以理解,这是他们的门户,一但割舍掉,等于门户大开;万一安西军哪天心情不好了来打他们,他们不仅没有招架之功,还没有还手之力。

  “五百万钱?!”苏禄使者失声说,“郭将军,你这样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哦?”郭虔瓘不以为然,“那还是后居二百里吧。”

  “就没有商量的余地吗?”苏禄使者都快哭了,“五十万钱行吗?”

  “五百万钱,一个子儿都不能少。”郭虔瓘说。

  “我们是真拿不出来这五百万钱。”看得出,苏禄使者脸上的为难不是装出来的。

  “那你们就退居二百里呗。”郭虔瓘大叔挑眉说。

  好像真的有点儿过分,人家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

  “我们已经同意割地,已经算是很大的退让了。”苏禄使者脸上的表情忽然木然了起来,“退居二百里,断然不行。”

  “那就没得商量了。”郭虔瓘说。

  这时,只见苏禄使者忽然从袖子里掏出一把弯刀。

  我和马朔大惊,赶忙拔出横刀;只见那个苏禄使者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他把弯刀举起来,自刎倒地。

  血甩了一地血花。

  真的是把对方*得太急了,他确实也没有办法,他只是个小劝和使者。

  如果有办法的话,他肯定也不愿意来。

  虽说两军交战,不杀使者。

  可是,杀使者的还少吗?

  这么高危的职业肯定谁都不愿意干。

  “死了。”马朔上前,扒开苏禄使者的眼睑,说。

  古代人都不用探鼻息的方法检测人的生死,真不知道那些动不动探鼻息、确定人是否死去的习惯是哪儿传出来的。

  “我本来就没想跟他罗唆。”郭虔瓘说,叹了口气,“人在军营,身不由己。现在不打,以后必成后患。”

  郭虔瓘大叔提前说了他今年年底才会说的台词,果然他这个想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个大叔就是一个征战狂人啊。

  “嗯。”马朔赞同道,“必须乘胜追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知我者,怀朔也。”郭虔瓘赞许地说,“这个地方易守难攻,若是能拿下这座城池,整个西域贸易商道就更加畅通无阻了。”

  原来丝绸之路在唐朝的官方称呼叫作“西域贸易商道”。

  “嗯,”马朔附和道,“这座城池是必须拿下的,都护认为何时攻打合适呢?”

  “嗣业怎么看?”估计是看到我一直没有说话,郭虔瓘把话题抛给了我。

  我能怎么看?我是反对的呀。

  我本来想说你开心就好——“但凭世伯做主”,但是觉得说完这句话,可能会被打死的。

  “末将以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我说,“虽然这场仗是必须要打的,但是应当把伤亡减到最少。”

  “嗯。”郭虔瓘赞同,他还点了点头,“我方虽有五千余名良将,但对方也许还有增援。”

  看来,我之前的话,他也不是一点儿都没听进去。

  “要不,下午吧。”郭虔瓘说,“今天上午先派一队人马前去诱敌、探一探敌情虚实。”

  “其他人隐藏在城墙周围,听从怀朔调遣。”

  “唯!”我和其他将士行礼,大声说。

  

  

第255章 胡禄士兵

  领了郭虔瓘大叔给我们分配的任务。

  我带着一支只有十七个人的小队伍奔赴灾区、哦不、奔赴战区。

  苏禄的城镇,比我想象的大不少,只不过城墙让我稍稍吃了一惊。

  见识过安西都护府的夯土墙,完全可以理解苏禄他们这种竹篱笆加夯土结构的城墙。

  泱泱大国的城墙都是夯土的,周围的小附属国,还能指望他们的城墙有多好啊。

  他们只不过是在夯土里面夹杂了竹子,我只是不能理解,他们从哪里找到这么多竹子的呢?

  而且他们这些竹子都有手腕粗细。

  竹子大多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它们对于环境的要求非常高,而且他们非常敏感;生存环境必须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所以它们集中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北方也有竹子,但是北方的竹子特别细,最多也就拇指粗细;他们城墙里的竹子很粗,显然不是北方产的。

  他们用夯土制作城墙,倒是可以理解。

  西域地区的很多建筑都是就地取材用夯土制作的,他们这边的土地普遍是黄土和风沙;这两种东西不适合做砖。

  虽然同时期长安附近的很多建筑都是砖石做的,但是砖石需要烧制耗时费力,而且还需要糯米。

  唐朝建筑所使用的最主要的材料是青砖,青砖在制作上历来就有一套严格的规程,从选泥、入池、沉淀到踩泥、制坯、晾制、烧制直至封窑、浸水都是倍加小心。

  青砖的制作对用材非常讲究,泥土必须使用粘土,这一步称为“选泥”。

  然后,需要把粘土倒入水池,这是为了过滤里面杂质。

  然后把粘土取出略Y干,再和水混合在一起,加水调和后,挤压成型,再入砖窑焙烤。

  最后用水冷却,让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使其具备更好的耐风化,耐水等特性。

  青砖的抗压性特别强,而且不容易吸水,很稳定。

  这套工序下来,最少需要七到十天。

  以踩泥一项举个例子,半干的泥糊在检查无砂粒之后需搬入制作池中,以牛蹄反复踏成泥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它更加紧实,防止里面有气泡;光踩泥筋就得花上一整天的功夫。

  这样制作完了之后,唐朝的领导们还不放心,于是强制要求工匠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

  一但发现哪儿一块砖的质量不合格,这位工匠就就面临杀头的危险。

  这种责任到人的惩罚措施,保证了青砖的质量;正是由于这样,唐朝留存到现世的青砖塔,能屹立千年不倒。

  边缘地区制砖工艺跟不上,从中原地区制作好了、往边远地区运的话,又太费时费力。

  所以才会选择用夯土制做。

  “小心那些竹子,那些里面有火药。”马朔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我光盯着对方的城墙看去了,居然没注意到他。

  “火药?”我反问。

  “嗯,里面有些会飞的火药球,它们的爆炸力很惊人。”马朔压低声音,说,“一定要避开那些竹子。”

  “嗯!”我应声。

  “那我去后面了。”马朔说,拍了拍我的肩膀,三步并作两步上了旁边树。

  他们爬树非常快,但是跟所谓的轻功也扯不上关系。

  说实话,压根儿就没有轻功这么一说。

  安西军被传的神乎其神,万马救中原,实际上他们也都是人只不过他们训练的更加严苛。

  最开始刚来的时候,这种训练强度,我根本就受不了。

  一天下来,浑身酸疼,各个关节都好像被人打断了一样。

  我都以为自己快要得腰肌劳损了。

  但是不得不说他们的训练就是很有效果。

  才三个月,我就练出了一身肌R块儿;两年下来,我感觉自己的体脂率,应该不会高于百分之十。

  人在身体健壮的时候,爆发力体力耐力都会直线上升。

  爬树这根本就是小意思。

  之所以感觉他们像会轻功似的,只是因为他们爬的非常快。

  “副尉。”旁边传来了一个声音,我偏头,旁边的灌木从里的男生说,“他们出来了。”

  我看向他说的方向,城墙侧门开了一条小缝,几个身穿胡服的人从小门儿后边,鬼鬼祟祟的走了出来。

  他们这是要干吗?

  我不能理解。

  正当我想不明白他们要干什么的时候,最后一个人走了出来,把门关上了。

  他身上背着一个大包袱,把门关上之后,他直接把包袱甩在了地上。

  紧接着,那个人蹲下,把包袱打开,把里面的东西抖了抖。

  里面居然是长衫,和大唐军服的颜色一模一样——居然是缺胯袍。

  他们想玩儿特洛伊木马?

  “他们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