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巨星_七七家d猫猫-第15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六十年代末,伊利亚退出了演艺圈,卖友求荣的名号依旧如影随形,他始终都拒绝为黑名单事件作出道歉,他并不认为自己有罪。这一行为更是让他在好莱坞饱受争议,1999年,奥斯卡将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了伊利亚——他前后五次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并且获得了两座小金人,当晚颁奖典礼,有人喝彩,也有人鼓掌。

今年,第四十六届柏林电影节将为伊利亚…卡赞和杰克…莱蒙颁发终身成就奖,所以已经八十五岁高龄的伊利亚这才出现在了柏林。

对于艺术,其实许多人都坚持,艺术归艺术,人品归人品,就好像罗曼…波兰斯基一样。

这位赫赫有名的法国导演,他在1977年被指控强。暴了一位十三岁少女,在加利福尼亚州被逮捕,罗曼花了四十二天时间进行辩解,法官最后犹豫了。可就在进一步的法律程序开始前,他逃离了美国,定居巴黎,虽然避免了牢狱之灾,但一生都没有再踏足美国领土。

2002年,罗曼执导的“钢琴师”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小金人,并且问鼎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当然,罗曼并没有前往美国领奖。

这就是艺术界的想法,就好像人们无法去追究文森特…梵高、克劳德…莫奈这些艺术家的人品一般——因为往往艺术家都和酒精、毒。品、滥。交等词汇能够联系在一起,作品是作品,即使人品不符合道德标准,但依旧不能否定作品的艺术性。

伊利亚也是如此,即使他背负着卖友求荣的骂名,但柏林电影节、奥斯卡还是基于他的伟大艺术贡献,把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了伊利亚。

雨果知道这个意思,他也理解,但他却很难接受,撇开罗曼的事情已经触犯了法律不说,即使简单来说伊利亚的道德问题,对于背叛,特别是辜负了信任的背叛,雨果很难去表示理解,这是他的底线。

当然,很多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伊利亚当年经历“黑名单”事件时是有历史背景的,当时的环境、当时的心态、当时的情况,雨果一无所知,他不能就这样主观地做判断,就认定伊利亚是坏人。但从感情角度来说,雨果很难接受。

所以,当意识到对方是伊利亚时,雨果没有夸张地表现出厌恶感,但也没有太过激动或者太过谄媚,只是表示出了自己的礼貌而已。特别是当伊利亚用那种挑剔的审视目光在打量自己时,雨果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是主动出击,这和雨果平时的个性不太像——如果是平时,估计雨果也就觉得尴尬一点,然后站在原地接受洗礼了,但今天却不一样。

蒂姆、苏珊等人都颇为诧异地看向了雨果,他们都没有料到雨果会如此动作;而伊利亚居然也没有去握雨果右手的打算,这就更让人意外了,场面一时间就僵硬了下来。这让蒂姆觉得有些不安,他原本只是觉得出于礼貌,而且出于对伊利亚的尊敬——毕竟伊利亚亲自过来给“死囚漫步”捧场——介绍两个人认识,没有想到现在局面却有些无法收拾了。

就在蒂姆打算开口化解尴尬时,伊利亚抬起手来,轻轻碰了碰雨果的手掌心,然后就把手放了下来,微微点了点下巴,“你看起来还行,勉强有点马龙的姿态。”

得到伊利亚的称赞,这可不容易,更何况他是将雨果与马龙…白兰度来比较,这绝对堪称难得。

不过雨果却是露出了一个礼貌的微笑,把右手自然地放了下来,不卑不亢地说到,“谢谢你的夸奖,不过,我显然不是白兰度先生。”一句话让伊利亚愣了愣,不由多看了雨果两眼,可是雨果却移开了视线,对着蒂姆说到,“我想,电影即将开始了吧,今天的主角应该是电影和观众吧,我们就不要在这里抢走主角的光芒了。”

这气氛为什么感觉有点奇怪呢?

第1433章掌声如潮

再次坐在电影院里观看“死囚漫步”,雨果却又有了更多的感触,为什么这部电影得到了那么多赞誉,却始终距离经典有一些差距呢?

理由有两个,一个是格局太小,搭配蒂姆略显细腻而拖沓的节奏,显得整部电影略显沉闷;一个是蒂姆对电影的细节处理还是没有达到大师的境地,许多电影大师会赋予电影一些小细节——甚至是观众看不到的、不会特别注意的部分,这恰恰是赋予一部电影更多内涵、更多艺术性的关键。

果然导演工作不是那么简单的,雨果虽然说得出一个所以然来,但真正让他卷袖子上阵,却找不出一个解决办法,他可以确定,由他来执导的“死囚漫步”估计会一团乱,远远逊色于蒂姆的工作。

虽然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缺乏天才,身兼导演、编剧、演员数职的大有人在;但整体而言,天才还是太少,术业有专攻。从雨果的角度来说,现在演员和歌手的工作就已经几乎消耗了他所有精力,就连编剧工作都很久没有思考了,“日出之前”后,他压根就没有再次提笔撰写剧本的想法。

所以,虽然“死囚漫步”还是有些不足,但丝毫不影响雨果对蒂姆的敬佩。

当电影结束时,整个放映厅里一片死寂,没有任何人说话,这让蒂姆不由有些不安。“死囚漫步”在美国取得的认可,那是一回事,可是这里是柏林——肃穆严厉的柏林,蒂姆内心还是难免忐忑不安。

雨果却十分淡定,不是因为他胸有成竹,而是因为,他知道“死囚漫步”的故事结局对每一位观众所带来的冲击有多么汹涌,即使是他自己,再次看到这个结局,内心的翻滚还是难以平复。更何况是德国人呢?

正如入场之前门口那位年轻人所说,德国是反对死刑的。

德国早在1949年就由西德开始推动废除死刑了,当时依然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恢复时期,东德和西德都依旧残留许多间谍,每年都会有间谍被处死,可即使如此,西德还是开始推动了死刑的废除,期间经过反复之后在1952年正式被废除。不过在此之后,无论是东德还是西德,许多间谍依旧被秘密处于死刑,死亡证明书大多些心脏衰竭,真正是到1987年,东德和西德都正式意义上地废除了死刑。

所以,目睹“死囚漫步”最后一场戏,亲眼看着马修被处于死刑,这对于每一位观众来说冲击力都是无比巨大的,浪潮甚至远远大过了美国本土,不仅仅是亲眼目睹一条生命的消失,更是对观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猛烈的冲击。德国观众从心理、身体等各个方面都很难立刻接受这样的画面。

果然,沉默持续了约莫三十秒之后,终于有人忍不住了,飚起声音就开始大喊到,不过对方喊的是德语,雨果并听不懂,转头看向了蒂姆,蒂姆一脸尴尬地说到,“粗话。”这……

因为听不懂,所以雨果也不知道对方是在咒骂电影太糟糕还是怎么回事,但在电影院听着观众骂粗话,这对于雨果来说还是第一次,他完全没有料想到这样的局面。可是事情却开始逐渐失去控制,越来越多人站了起来,指着大屏幕破口大骂,虽然说他们都站在原地,也没有暴力的倾向,但那澎湃的声音和刺耳的话语,还是让现场看起来一片混乱。

雨果和蒂姆等人都有些不知所措,虽然他们也在等待着观众的反应,但却没有想到等来的会是这样的局面。

雨果转过头,看着神情激动的观众们,强烈怀疑他们是不是随时会扑上来,然后将自己撕成碎片——或者蒂姆。

雨果好歹也在娱乐圈里打滚了数个春秋,但却从来没有面对过这样的场面,他听说过有些观众在观影一半时就愤而离场的事迹,也听说过观众在电影院现场破口大骂发泄不满的事情,但自己却没有真正经历过。此时,看着眼前那群起激昂的面孔,就犹如地狱里一张张凶神恶煞的面具一半,在徐徐亮起来的放映厅里狰狞咆哮,明明头顶的灯光正在亮起来,但那浓郁的黑暗却没有消散,反而是宛若火焰一般被点燃了,让整个现场变成了炼狱——每一个人在这里都变得挣扎煎熬起来。

这着实是让雨果大开眼界,但同时又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最重要的是,他根本听不到观众的话语。

就在这时,角落里一个声音用英语大声喊到,“反对死刑!”然后他身边的一群人都高举起右手,异口同声地喊到,“反对死刑!”原本零散的喊声逐渐拧成了一股绳,伴随着右手有力的伸展,声势豪迈地震荡着。

这一小群人声势还颇为有力,让雨果不由自主投过去了视线,在朦胧的灯光之中居然看大了相似的熟悉脸孔,似乎是刚才进场之前在门口碰到的那群年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