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族:天使的陨落-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催眠,他是知道的。
  过去办的一个案子曾与C医大的一位从事催眠研究的教授合作。教授说过,催眠因人而异,作用也没有小说或影视中说得那般夸张。
  十二个人呢,就这么被催眠了?
  开玩笑吧?
  如果说话的不是方哲,张力或许要摆出刑警直率的刻薄,冷言冷语呛他个无地自容。但方哲,张力就没脾气了。
  七年前方哲到刑警队报到的那天,张力还不是刑警队长。
  技术科的小林姑娘小脸红扑扑地冲进办公室,兴奋叫了声“来了一个帅哥耶”,他把茶水喷了一电脑。
  帅哥?小白脸吧?给个下马威是必须的。
  几分钟后,方哲就走了进来。至今张力还记得这一幕:很年轻,略有些病弱,目光一一扫过诸人,不卑不亢,办公室里的气氛立刻就变了味儿。
  这是个什么感觉?过了几天,才有人怯生生地找出一个词。
  自惭形秽?
  一顿暴骂。
  回头细想,可不就是那样吗?这年轻人无论出现在哪儿,都有与生俱来的气场:他坐着,你就会不由自主挺直腰背 ;他开口,你就懂什么叫虐。反应永远最快,判断永远精准,他不说话时你盼着他开口,他说时你又会觉得自己笨得想找块豆腐撞死。
  一虐就是三年。
  方哲辞职时,大家已经当他是兄弟。
  为什么会这样?私下里大家想不通,难道不该很讨厌这种人的存在吗?某人唏嘘地回答,可能是差距太大,所以连讨厌的勇气都没有。
  于是,又被虐了。
  “咳咳,催眠啊……”张力含含糊糊,同情起寒歌来。和这种人当搭档真不容易,找不到存在感实属正常。
  “很可笑?”方哲手指滑动着电脑屏幕。
  “有一点。”张力承认。
  方哲终于从电脑前抬起头。他看了一路的资料。在张力的印象里,他一直是个工作狂。
  “受害人年轻、时髦、家境富裕,喜欢飙车,逛夜店,出国购物。他们的行踪动向,你只要看看他们的微博或者朋友圈,就一清二楚。所以,如果有一样东西他们每个人都有却又同时避口不谈,那应该是很不合理的。对吧?”
  “对。”
  “这就是我说的那样东西。”方哲把电脑递给张力。屏幕上是被害人家中陈设的照片,方哲在其上做了标注。
  “画?”
  照片中圈出的地方是一幅油画。
  “准确说,是十二幅油画,每个受害人一幅。不是廉价的印刷品,而是艺术品。画者的水平相当高。”
  张力又看了看画,只觉得不错,但真没看出画者的水平是怎样。
  “这些画没有署名,题材也很广,从人物、小品、风景,再到建筑,不一而同。有意思的是,这些画是同一个人的作品。”
  “没署名怎么知道是一个人的画?”张力问。
  “画风。”方哲接着解释。“这人的作品中揉和了西蒙·夏尔丹的诗意和平静,以及东方山水写意的闲淡趣味,但题材偏重死亡,色调也偏于阴暗。”
  张力听得晕。
  西蒙那啥,还诗意,还闲淡趣味……看看画就能看出来?
  “你接着说。”张力清嗓子。
  方哲知道他不懂,也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接着说:“画者的造诣很高,作品气质不俗,它们的价格应该不是普通人承受得了的,以被害人张扬的性格,买了这样的画,怎么也该拿出来炫耀一番才对。”
  “也没有人提过这个画家?”张力跟上了方哲的思路。
  “没有。调查员问过家属,他们也不知道画者是谁。”方哲回答,“难道不奇怪吗?他们甚至没向家人提起这些画的来历。”
  “所以,你认为……”
  “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他们说不出。画者利用心理暗示控制他们,这些画的存在正是精神控制在时间与空间范围上的延续。
  “啊?”张力越听越玄。
  “他就在被害人的身边,利用催眠让自己处于不被无关者注意的位置;他诱使他们做出打赌的假象,把他们骗至无名修道院;长期潜移默化的信任,促使十二名受害人在停电留在山中,点上蜡烛,关掉手机,打开唱诗班教室的大门,哪怕杀戮者就在眼前,也不知逃走——”
  “还有一个逃走了。”张力抓住了分析中的漏洞。
  方哲又想起了寒歌的话。
  ……我占尽先机,要享受杀戮的乐趣。我会一个一个杀掉他们,享受鲜血从斩断的动脉里喷涌而出的快意,他们的惨叫在我听来只是死亡的邀约……
  “杀戮的目的从来不是死亡。”方哲沉声说道,“这是一场杀戮的盛宴。没有尖叫、绝望和恐惧,凶手就不可能得到满足,杀戮的意义就无法得到满足。强烈的精神控制会削弱被控制者对外界的反应,控制者必须在杀戮开始之前解除所有的精神控制。” 
  “但为什么只有一个人逃走?”张力执着地追问,“他一个人不可能拦住这么多人?”
  方哲脸上浮过一丝奇怪的表情。
  “我从没说过控制者和杀戮者是同一个人。”
  寻找宝马X6的行动进行得十分顺利。
  从修道院回C城只有长梁公路一条路。公路与外环线交汇,方哲与寒歌抵达这个路口时,正是凌晨一时。
  虽然路口没有摄像头,但凶手肯定是在这个时间之前通过路口。此后,无论他们从哪一个入口进城,都逃不过摄像头的监控。
  视频资料连夜传至特案组,直到方哲和张力走进特案组数据分析实验室时,才刚刚有了结果。
  银色宝马车最后出现的图像定格于中央的巨型显示屏上。
  半山。
  春江路23号,半山茶舍,黑底金漆的牌匾出现在画面中。图像来自茶舍对面的ATM机。时间:凌晨零时十一分。
  “接着放。”方哲站在显示屏前,命令道。
  视频继续播放,一个人从车上下来后,代客泊车的侍者把车开进地下停车库。半分钟后,一辆红色JEEP“指南者”停在路边。
  大家都知道,那是寒歌的车。
  又过了几分钟,方哲看见自己从茶舍中走出,上了车。
  视频反复播放。在方哲离开半山茶舍前的半个小时里,宝马X6的车主是到访茶舍唯一的客人。
  是的,确实有这样一位客人,穿过萦绕着琴声与香息的走廊,与方哲擦肩而过,在他一回首中,向方哲投来宁静的笑容。
  欧阳。
  车仍在地下室,但人已不在茶舍。茶舍内没有安装摄像头,ATM机也没有拍到青年离开时的画面。
  雅室“听雨轩”的黄花梨方几上,一张素笺字迹飞扬——迂回蜿蜒的人们的灵魂里,这孤独的面容永生不朽。
  “叶芝。”方哲戴上一次性乳胶手套,从桌上捡起纸笺。“威廉·巴特勒·叶芝,爱尔兰诗人。这句话取自他的诗作《尘世的玫瑰》。”
  “为什么要留句诗在这儿?”张力纳闷。
  方哲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示意调查员把纸条收进证据袋中,又说:“如果我猜得不错,这里不会有人记得他。” 
  “你还是坚信催眠?”张力问。
  “问问就知道了。”
  答案很快揭晓。从前台经理到泊车小弟,再到当夜值班的茶师和侍者,没有一个人记得这位凌晨来客。不仅不记得他,就连雅室的预订单也莫名其妙地失踪了。这个神秘的青年仿佛一个隐形的人。
  “‘听雨轩’今天打扫过吗?”方哲又问。
  前台立刻去查,不出所料,在他们到达一小时前,清洁工已经对雅室进行了彻底的清扫。至于那辆银色宝马X6,似乎也不用抱太大希望。
  打扫房间,却留下纸条。这当然是有意为之。
  “他知道我是谁。”方哲回答了张力先前提的问题。
  迂回蜿蜒的人们的灵魂里,这孤独的面容永生不朽——这行诗正是叶芝诗作里方哲最喜欢的一句。
  但青年是怎样知晓?
  这行诗,是挑衅还是嘲讽?
  青年的笑容浮现在方哲的眼前,似乎意味深长。
  “昨晚的会面是一个偶然,但一定也打乱了他的计划。”方哲的脸上波澜不起。
  “他用了不少时间消除留在茶舍的痕迹,不过,他未必知道我们在受害人家中找到的线索。何川,你带人去美院打听一下,他们应该能够给我们答案。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如果他足够谨慎,应该知道C城不能久留。”
  何川立刻带人离开。
  方哲上了楼,回到“听雨轩”,他的目光停留在墙上的画作。烟雨中的长乐山,没有署名。
  是他的画吧?
  身后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