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色三部曲之毛泽东与蒋介石-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号楼,称“美龄楼”。两楼之间有过道相通。三号楼作会议、办公之楼。    
    蒋介石为了表示对毛泽东的礼遇,也为了保证毛泽东的安全,把“美龄楼”让给毛泽东住——外界纷纷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其实,蒋介石也生怕出什么意外,因为毛泽东毕竟是他请来的,出了什么事,他就说不清了。林园到底是戒备森严之处……二十八日晚,毛泽东离开了红岩,和周恩来、王若飞一起,在茫茫夜色之中,沿着崎岖的山间公路,驱车朝山洞林园进发。    
    毛泽东车抵林园,蒋介石夫妇已在一号楼前恭候了。原本隔着“汉河楚界”厮杀的这两位国共“棋手”,今日终于笑脸相迎,握手言欢。一个操浙江官话,一个说湖南口音,一个一身戎装,一个一身中山装,终于开始面对面谈话。蒋介石对毛泽东的称呼是“润之”,毛泽东对蒋介石的称呼是“蒋先生”。他俩在互道“你好”之后,不约而同地说起了共同的话题:阔别整整十九年,哦,那时候我们在广州……岁月飞逝。这十九年,一言难尽……蒋介石引导毛泽东步入客厅,一一介绍作陪的客人:赫尔利、魏德曼、张群、王世杰、邵力子、陈诚、张治中、吴国桢、周至柔、蒋经国。内中,蒋经国见了周恩来,别有一番感慨。那是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见到周恩来,提及在苏联的儿子蒋经国,后来经周恩来向斯大林交涉,这才促成蒋经国归来,蒋介石父子团圆……    
    蒋介石盛宴招待毛泽东,为毛泽东洗尘。虽说蒋介石平时滴酒不沾,毛泽东的酒量也不大,此刻却几度举杯,互祝身体健康。席间,蒋介石和毛泽东先后致辞。    
    蒋介石站得笔挺,保持军人的立正姿态。胸前的勋章及领口的特级上将领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他庆贺抗战八年终于胜利,庆贺国共两党终于坐在一起。他代表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对于毛泽东和中共代表团莅渝,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他以为,毛泽东此行是崇高的行动,深表敬佩。    
    蒋介石的讲话,不时为热烈的掌声所打断。毛泽东站起来致答词。他,一派诗人风度,讲话不紧不慢。他代表中共代表团对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的盛情接待表示感谢,他预祝会谈成功。据云,后来有人称那天蒋介石是“普鲁士式”风度,毛泽东是“波西米亚式”风度。普鲁士以穷兵黩武著称,波西米亚则是捷克的旧名,以温文尔雅著称。不过,国共两巨头,都显得轻松,都向对方致敬。    
    蒋介石知道毛泽东嗜辣,特地吩咐在毛泽东面前放了一碟红色尖椒。此后蒋介石每一回宴请毛泽东,都作如此吩咐。    
    毛泽东呢?知道蒋介石不抽烟,忌烟味。烟瘾甚重的他,席间不抽一根烟。此后毛泽东每一回与蒋介石会谈,从不抽一根烟。那天晚上的宴会,用《新华日报》翌日报道的话来说,“空气甚为愉快”。那天夜里,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正午会谈对毛泽东应召来渝后之方针,决心诚挚待之。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古屋奎二:《蒋总统秘录》,第十四册,台湾中央日报社一九七七年版。蒋介石写及的“正午会谈”,是指那天中午他召集核心会议,商谈国共会谈的方针。    
    


第八部分:重庆谈判初次会谈风波骤起

    席终人散。是夜,毛泽东宿于林园二号楼底层东屋,王若飞住底层西屋。周恩来则住在林园三号楼。国共领袖同宿一园,堪称史无前例。    
    毛泽东的警卫们保持着高度警惕,贴身警卫龙飞虎、陈龙这“二龙”和衣躺在毛泽东卧室前的客厅沙发上,以应付突发事件。林园之夜,那般安谧。毛泽东虽旅途劳顿,却辗转难眠。那是他在延安阴凉的窑洞住惯了,骤入这暑热的山城,很不习惯;再说,他一向睡硬板床。即便在长征途中,住进什么地主老财的公馆,他也总是喜欢拆下门板睡。这一回,躺在林园那“软床”——席梦思上,他无法入眠。这样,向来晏起的他,居然在二十九日清早五点多就下床了。    
    毛泽东轻轻走出卧室,警卫员随即从沙发上起来。毛泽东信步走出二号楼,沿着林间小道,    
    慢慢踱着。警卫员在身后紧跟着。猛然间,毛泽东见到一个人从对面踱来。四目相视,彼此都感到意外。“蒋委员长!”毛泽东昨晚一直称蒋介石为“蒋先生”,此刻脱口而出——因为他在一些公开发表的文告中常常要称之“蒋委员长”。“润之,睡得好么?”蒋介石也为在小道上猝遇毛泽东而惊讶。如果说,保持文人夜间工作习惯的毛泽东是“猫头鹰”型,而保持军人早起习惯的蒋介石则是“百灵鸟”型。清晨在林间散步是蒋介石的生活习惯。想不到,这天清早“猫头鹰”会跟“百灵鸟”相遇。蒋介石和毛泽东在小道旁的一对鼓形石凳上坐了下来。中间,隔着一张蘑菇形的石桌。    
    他们的谈话,就像刚才的散步一样,漫无定规。蒋介石说起了林园,提起了林森。    
    毛泽东也说起了林森。毛泽东记得,林森去世时,他曾去电致哀。蒋介石则记起,林病危时,周恩来曾去医院探望……他俩居然都谈得很得体,彼此都寻找共同的话题,避免使昨夜开始的和谐气氛遭到破坏。聊了一阵子,要进早餐了,他俩才从石凳上站起,道别。    
    黄油、牛奶、面包、炸牛排,林园的西式早餐,跟毛泽东的口味相距甚远。毛泽东笑谓身旁的警卫:“蒋介石吃的是美国饭!我是中国人,以后请他们还是给我吃中国饭。”从此,毛泽东在重庆不再吃西餐。当天,举国瞩目的国共重庆谈判在林园三号楼举行。上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和张治中作有关程序的初步会谈。下午,国共会谈正式开始。蒋介石和毛泽东展开第一次会谈。双方会谈一开始,蒋介石和毛泽东互相宣布代表名单。蒋介石派出的代表是外交部长王世杰、四川省主席张群以及张治中、邵力子,毛泽东派出的代表是周恩来、王若飞。    
    谈判一开始,蒋介石就说:“政府方面之所以不先提出具体方案,是为了表明政府对谈判并无一定成见,愿意听取中共方面的一切意见。希望中共方面本着精诚坦白之精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蒋介石的这一段话,常常被作为蒋介石对重庆谈判“毫无准备”的证据。其实,蒋介石的意思是先听取中共方面的意见,使自己在谈判中处于主动地位。    
    毛泽东则说:“中共希望通过这次谈判,使内战真正结束,永久的和平能够实现……”不料,毛泽东此言,蒋介石不以为然。蒋介石道:“中国没有内战。”蒋介石此言,毛泽东又不以为然。毛泽东予以反驳道:“从九一八事变以后,就产生了和平团结的需要。我们要求了,但是没有实现。到西安事变以后、‘七七’抗战以前,才实现了。抗战八年,大家一致打日本。但是内战是没有断的,不断的大大小小的磨擦。要说没有内战,是欺骗,是不符合实际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一一五八页,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新来乍到的热烈、和谐气氛戛然而止。双方在谈判桌旁,开始了唇枪舌战。    
    国共谈判历来是艰难曲折的。这一回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往日的国共谈判,毛泽东坐镇延安窑洞,靠着无线电波,由周恩来出面谈判;这一回,毛泽东从幕后走到前台,也就由他直接出面交锋了。    
    蒋介石是有准备的。张治中后来曾这样说过:“蒋介石从来不做蚀本生意,从来不做没有准备之事。重庆谈判,他采用后发制人,所以常被误以为他没有准备。”蒋介石除了宣布在二十八日日记中所订下的方针之外,他在这天还向国民党代表宣布了谈判三原则:    
    一、不得于现在政府法统之外来谈改组政府问题;    
    二、不得分期或局部解决,必须现时整个解决一切问题;    
    三、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    
    这是蒋介石为重庆谈判定下的调子。    
    毛泽东在林园又住了一夜,便决心离去。他对周恩来说,此处戒备森严,我简直成了“笼中之鸟”!周恩来亦有同感。于是,便向蒋介石提出,还是住红岩为好。这样,毛泽东一行,在三十日就迁往红岩。那里既称重庆的“红区”,又称中共驻重庆“大使馆”。一到红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