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色三部曲之毛泽东与蒋介石-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的范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为全国的影响和统一战线是很不利的。尤其对中央军应注意此点,因国共合作主要就是同中央军的合作。    
    毛泽东在十天后的另一份电报中,又一次强调:“特别对中央军要谨慎,有向我磨擦者,只应搜集其磨擦材料陈报,切忌轻易戴大帽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十六册,一九八五年版。    
    蒋介石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曾指示:“如以武力制裁,颇多困难,应取慎重态度。”关中:《战时国共商谈》,载《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第二十七编,台湾商务印书馆。    
    


第六部分:皖南突变周恩来摸透了蒋介石的脾气

    磨擦的火花,促使国共重开谈判。    
    一九四○年六月,从苏联治疗臂伤归来的周恩来,奉毛泽东之命赴山城重庆,跟蒋介石谈判。周恩来跟蒋介石,已是谈判的老对手了。周恩来在谈判中,摸透了蒋介石的脾气。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会议上,非常生动地刻画了蒋介石的两面性。周恩来如此说:蒋的思想基本上是反共的,不承认统一战线,实际政策也在那里限共防共,破坏统一战线,存在着妥协投降的危险;但目前的方针及形式上还讲团结,还主抗战,还不愿造成全国破裂的局面,这是蒋之意思与政策的最矛盾处,也就是他的政治的特点。    
    周恩来又分析了蒋介石不会马上走汪精卫之路的原因:    
    一、投降将成为汪精卫的尾巴,或许会被迫下野。    
    二、分裂会遭到国人甚至他部下一部分人的反对,并且不能战胜中共。    
    三、日本提出的投降条件太苛刻。    
    四、国内坚持抗战的困难还不是完全无法克服。    
    五、国际的妥协派还不是一定要中国全部马上投降。    
    由于周恩来对蒋介石知之甚深,所以有一整套的办法对付蒋介石。周恩来总结了这么几条:一、在他困难的时候援助他,在他蛮横时拒绝他。    
    二、诚恳的批评,具体的建议。    
    三、影响他左右的进步分子,反对那些落后分子。    
    四、经过抗战将领及有正义感的元老造成进步的集团来影响他。    
    周恩来精于谈判之术,他还总结了跟蒋介石谈判的若干“技术”,其实也可以说是艺术:有利的应立即商定,不要希望将来会有更好的;无利的应该严正拒绝,不要拖泥带水,使他增加幻想;让步的应该自动让步,不要等他要求;可能实现的应该适时适当的提出要求,不要过多也不要太少,免致做不到或者吃亏。总之一句话,对蒋不要过存奢望,但也不是一成不变。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    
    这一回,周恩来和蒋介石在重庆重开谈判,中心问题便是关于国共磨擦。蒋介石一开始便说了一番带骨头的话:“对于抗战、团结,我看国共两党都是有决心的,任何困难决不畏惧,国共间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但军事上必须服从命令。”周恩来马上来了个针锋相对:“这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服从,另一方面不应拿命令来胁迫。”蒋介石搪塞道:“这是过去的事了。”为了解决国共磨擦问题,蒋介石让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跟周恩来进行具体谈判。自然,又是一番讨价还价式的舌战。    
    周恩来“开价”:八路军编三个军九个师,月饷四百四十万元。    
    国民党“还价”:八路军编三个军六个师,加三个团,月饷六十万元。    
    周恩来“开价”:新四军编三个师,月饷一百万元。    
    国民党“还价”:新四军编两个师,月饷八万元。    
    两“价”之间,相距甚大,相互僵持着。    
    为了避免磨擦,也就提出了国共“划界”问题。双方划定界线,“楚河汉界”,各占一方。内中,主要的焦点,当然是中共的“陕甘宁边区”的划界。另外,也要划定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防区”。国民党提出,八路军和新四军归第二战区,因此两军的防区在黄河以北。八路军原本在黄河以北,而新四军则必须从皖南北进,渡过黄河。谈来谈去谈不拢。蒋介石在七月十六日摊牌了。他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向周恩来提出《中央提示案》,共四条:    
    一、划定“陕甘宁边区”范围(此时准其包括十八县),改称“陕北行政区”,暂隶行政院;    
    但归陕西省政府指导。    
    二、划定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作战地域。将冀察战区,即冀察两省及鲁省黄河以北,并入第二战区,仍以阎锡山为司令长官,以朱德为副司令长官秉承军事委员会命令,指挥作战。    
    三、第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于奉令后一个月内,全部开到前条所规定地区之内。    
    四、第十八集团军准备编为三军六师,三个补充团。另增两个补充团。新四军准编二个师。    
    显然,对于蒋介石的这四条,周恩来难以马上表态。这需要中共中央研究,才能作出决定。于是,周恩来在七月二十四日飞返延安。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很仔细听了周恩来的谈判策略。周恩来提出,跟蒋介石谈判,应当“在小问题上让步而在大的问题上求得有利的解决”。毛泽东颇为赞赏周恩来的这一谈判策略。其实,这一策略是周恩来摸透了蒋介石的脾气之后得出的经验!周恩来根据这一原则,提出对蒋介石的《中央提示案》的答复方案:    
    一、陕甘宁边区改称陕北行政区,这属“小问题”,可以接受。但地盘一寸不让,这属“大问题”。    
    二、八路军、新四军要扩大到九个师、三个师,属“大问题”,不可退让。    
    三、划分作战区之事,属大的“小问题”,可作为一种退让的条件。    
    周恩来这一精明的“小让大不让”方案,得到了毛泽东的称许。于是,周恩来又在毛泽东和蒋介石之间穿梭。八月二十五日,周恩来经兰州来到了重庆。    
    三天之后,周恩来、蒋介石之间的会谈,再度举行。白崇禧作为蒋介石的副手,也参加了会谈。完全出乎意料,蒋介石这一回态度变得非常强硬,对《中央提示案》不作半点让步。谈判陷入了僵局。    
    蒋介石怎么会变得这样强硬?    
    


第六部分:皖南突变蒋介石“三喜临门”

    蒋介石变得趾高气扬,是因为他“三喜临门”。这样,他也就不把毛泽东放在眼里。    
    蒋介石的“三喜”是什么?    
    周恩来深知蒋介石的心理,他在一九四○年十一月一日给毛泽东的电报中,这样分析了蒋介石的“三喜临门”:“三国协定后,英积极拉蒋,蒋喜。现在日本拉蒋,蒋更喜。斯大林电蒋,蒋亦喜。此正是蒋大喜之时……”周恩来所说的“三国协定”,指的是一九四○年九月二十七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的协定。通过这个协定,三国正式结成军事同盟。    
    英国原来声称在中日之间保持“中立”。一九三八年冬,英国驻华大使卡尔曾从上海到重庆,跟蒋介石密谈了七次,据云是为“中日冲突”做调停人。德、意是英国在欧洲的劲敌。日本和他们结盟,意味着成了英国的敌人。英国再也不能在中日之间保持“中立”。于是,英国要拉拢蒋介石,这使蒋介石喜形于色。此一喜也。    
    日本呢?扶植汪精卫这班汉奸,成立了另一个中国国民党,居然也在上海开起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还于一九四○年三月三十日在南京成立以汪精卫为代理主席的国民政府。另外,日本又加强了对蒋介石的诱降,暗中拉蒋介石。这样,蒋介石心中高兴。此二喜也。至于苏联,斯大林在西安事变的时候,就已在莫斯科明确告诉中共代表:蒋介石是抗日的,中国抗日要以蒋介石为领袖。    
    这表明,斯大林对蒋介石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作用,有着客观的估计。当然,后来斯大林对毛泽东也作出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时,明确支持毛泽东。毛泽东领导中共在抗日中与国民党组成统一战线,很受斯大林赞赏。一九三九年第六期《共产国际》(俄文版)热烈地赞扬了毛泽东,给了毛泽东一大堆美丽的花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战斗的勇敢战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学者、杰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