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阳如血-长征前后内幕大写真-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星,下分火星、战号、红旗三个剧团。

在井塘村,工农副社驻在中央分局对面的一个小山头,站在两个小山头
上,若用哨子吹都能听得见,但跑一个来回却要两个钟头。

中央分局会议决定突围后,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贺昌起草了一个突围转
移的动员报告。贺昌把传达任务交给了中央军区的敌工部部长袁血卒。袁是
宁都起义的中共地下组织负责人,后担任过团长、特科学校政委和红二十四
师政治部主任。全国解放后,袁曾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副部长。

一大早,袁血卒先去了工农剧社,起草动员报告奋战了一个通宵的贺昌
对他说:“剧团的孩子们太天真了,整天‘胜利的号炮’(歌词中的一句重
句)。你去告诉他们:我们中央苏区的形势是紧张的,任务是艰苦的,过分
乐观的宣传是脱离实际的。告诉他们,准备吃苦,准备爬山,准备背包袱打
仗。。”

主力红军离开中央苏区突围转移时,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对红军的
战略大转移实行严格保密,根本没有在苏区军民中进行思想动员。因此,在
苏维埃政权下生活和战斗的人们,满以为红军出征,也不过跟往常一样,一
个月或两个月,打了胜仗,带着缴获的武器和俘虏回来,开个祝捷大会,大
家欢欢喜喜。工农剧社天真的演员们,为此正努力创作,排演,操琴,练歌,
准备胜利后的演出。他们还不知道当时形势的严重和紧张。

贺昌同志将这个任务分配给袁血卒,也有关怀他的意思,因为他爱人在
剧团工作。

中央苏区的局势十分严重,但一般苏区的干部群众并不知晓,因为“内
幕”一直被掩饰着。“胜利的号炮”的幻想很普遍。直到大突围前夕,不明
真相的人们还在争论这个问题。

陈丕显回忆道:

一天傍晚,我向山腰走去。走着走着,忽然听到赣南军区政治部的宣传
鼓动员唐大炮的声音。他正提高嗓子向战士们说话:“现在正是国民党政府
和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最后一次决战,等红军主力大捷,我们就要反攻。打到
南京去,直捣蒋介石的老窝!”听他说话的声音,就可以知道他是相信他自
己的话,他一转身发现我已站在他的身旁,他情绪显得更加活跃。

战士们纷纷围拢前来,问这问那。有个战士问:“敌人到底有多少?我
们能不能赶走他们?”唐大炮一听这话就开炮了:“你这个脑袋我看要检查
检查了,你要知道,不怕敌人千军万马,只怕自己脑


袋有问题。”

我开完会回到赣南军区司令部,迎面碰到军区司令员蔡会文。蔡会文同
志对我说,中央分局昨天晚上开了紧急会议,反复讨论了中央指示,陈毅同
志说了,事到如今,只有突围,冲杀出去,才有希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
柴烧。项英同志已接受了陈毅同志的意见。

最后,蔡会文同志对我望了一望,像征求我的意见似地说:“你跟我一
路走,你高兴吗?”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连说:“好极了,好极了。”

蔡会文,湖南攸县人,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年参加湘赣边秋收
起义,随部队上井冈山。曾任工农红军第四军连党代表、支队政委。1930 年
后任红军第一军团第三军政委,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湘赣军区总指挥兼政
治委员,粤赣军区、赣南军区司令员等职。曾荣获中革军委颁布的二等红星
奖章。

项英、陈毅等对集中在西江、宽田、井塘村的红军部队和中央分局、中
央办事处、中央军区机关及赣南省委机关直属队作出了九路突围的计划:

(1) 以独立第七团随李才莲同志由会昌穿插封锁线至汀瑞线边转至闽赣
军区,进行游击战,如有可能再穿至博生以北去领导和恢复该地一带的游击
战。
(2)以二十四师之四个连随陈潭秋同志到闽西与张鼎丞部会合,在闽粤
边坚持游击战;
(3)以二十四师之四个连由汪金祥率领到寻南和平武一带进行游击战;
(4)以二十四师之四个连由李天柱、孙发力指挥,依靠寻南原有的游击
区向东江发展;
(5)以二十四师之二个连向云南挺进游击建立游击区,并与信南游击区
打成一片;
(6)以二十四师之七十一团(约九个连)由龚楚、石友生领导由
安南经油山转至湘南收容三十四师,并在该地发展游击区;
(7)派独立三团由徐鸿、张凯两同志指挥并派在湘赣和湘鄂赣工作的同
志,过信河到湘赣传达指示,留在该地领导游击战。(8)留独立六团在赣南
由赣南军区蔡会文及阮啸仙、刘伯坚同志领导指挥坚持游击战;
(9)中央军区司令部直接统帅二十四师七十团,周建屏、杨英兼团长、
政委,在苏区穿插游击并与各苏区取得联系和指导工作。中央分局项英、陈
毅、贺昌随七十团行动。
大突围就要开始了,人们即将离开中央分局,告别井塘村,各奔东西。
瞿秋白向项英提出,让工农剧社三个剧团作最后一次会演。项英同意了。
2 月7 日晚,下着凉雨,天气特别寒冷,但井塘村却火把通明,热闹非

凡。人们似乎忘记了数万敌军压境的严峻形势。
项英、陈毅、贺昌等中央分局和军区的领导都冒着大雨与大家露天观看
这最后一次演出。
演出的节目有《王大嫂》、《牺牲》等,编剧是苏区著名的戏剧家石联

星。
晚会由瞿秋白亲自主持,他讲了话,并给优胜单位颁发了奖
品。
两天后,瞿秋白和何叔衡、周月林、张亮等一同离开井塘村,在一个排

的护送下,向闽西长汀转移。然而,这一去竟不能生还。


韩进,中华苏维埃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编委,长时间与瞿秋白共事,
在瞿秋白的领导下工作。数十年后,他依然深切地怀念瞿秋白同志。韩进在
回忆录中满含深情地写道:

主力红军长征时,五个编委中,任质斌和徐明正两同志随主力走了,谢
然之后来叛变了,编委实际上就剩下我和秋白同志,报纸的工作由我们两人
负责,当时也没扩大编制,也不允许扩大编制,

增加人员。

记得我还写了一首歌词,题目叫《游击队进行曲》,歌词分三段,每段
四句:我现在记得第一段是这样写:

我们不许一枝梭标不见血,

我们不许一颗子弹不中敌,

我们是工人农民的游击队,

高举自己的苏维埃旗帜!

这首歌词在报上登出后,瞿秋白同志看了。他说:“这个很好嘛!谱一
支曲子让工农剧社的演员们去唱吧!”

我说:“我不会作曲,叫谁去谱呢?”

“让崔音波同志给谱吧!”瞿秋白同志说。

我跟瞿秋白同志共住一个套间,他住里间,我住外间,我们之间相处很
好,无话不谈。当时他也受“左”倾领导者的压制,但他始终没有讲过一句
对中央、对党不满的话。瞿秋白同志确实是个很好的同志。

2 月10 日,项英、陈毅、贺昌率红二十四师七十团和中央分局、中共办
事处、中央军区机关直属队,离开井塘村,经会昌白鹅转移到于都南部禾丰
地区。

按照中央分局的突围计划,2 月中下旬,各路部队分途突围。

2 月21 日,项英向朱德、周恩来、洛甫报告了中央军区各部突围的近况,
请中央给予指示。

23 日,中央致电项英,给予指示,并要求“不应把分局的人集中在一起,
除项英、陈潭秋、贺昌三人外,其他同志可在其他的部队内负责工作。陈毅
可独立领导一个独立团。”

但项英还是决定陈毅和自己、贺昌一起走,陈潭秋去闽西张鼎丞处指导
工作。

突围,为时已晚。各部一出动,即遭堵截。北部陈诚部队近十万人由北
而南压过来,南部陈济棠部队六万人严加堵截,在于都南

部狭小地区的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机关直属队已不能
久留。

陈毅回忆此时情景时充满悲愤:

四个月时间浪费了,弄得军心涣散,军队瓦解,没有战斗意志了。亡国
了嘛!人家万里长征到少数民族区域,到了死亡边缘,几乎灭亡;我们这里
也差不多到了灭亡的边缘。这么大的国家亡了。经历了亡国的惨痛。中国这
么大,却没有地方去了,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四面是敌人,到处是枪声。
这里喊捉,那里喊杀。咳,老头子、小孩子、妇女,满坑满谷,满村遍野地
跑,没有地方去。有的老百姓认识我,问我怎么办?说红军不该走,红军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