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阳如血-长征前后内幕大写真-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不觉,天已经大亮了。谭余保立起身,晃了晃沉重的脑袋,走到屋
内用冷水擦了把脸,草草地吃完早饭,没有休息也没有搭理劝他休息的警卫
员,就重新开始了工作。

8 月7 日,红六军团大部队九千多人从遂川横石和新江口出发,在红独
立第四团的配合下,踏上了西征的漫漫征途。

红六军团的突围,并没有减轻湘赣苏区的压力。国民党当局致力“围剿”
中央苏区多年,很清楚湘赣苏区对中央苏区的战略意义,要彻底打垮中央苏
区,对处其右翼的湘赣苏区不进行彻底“清剿”是不行的。因此,国民党当
局在湘军大部追击红六军团的同时,并未给湘赣苏区留下喘息的机会,仍然
用重兵“进剿”湘赣苏区。

9、10 月间,国民党正规军李云杰的第二十三师,李抱冰的第五十三师,
罗霖的第七十七师,王东原的第十五师,朱耀华的第十八师分别驻扎在吉安、
安福、遂川、泰和、莲花、茶陵等地,在江西地方反动武装的全力协助下,
以六七万的总兵力,在湘赣边四周形成了对湘赣苏区的新包围圈。

然而,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陈洪时并没意识到形势的恶劣,他仍然乐观
地认为:目前苏区形势开始趋于好转,红军主力牵制着几十万的白军尾追而
去,苏区的活动中心可以暂时平静。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区部队应四处出击,
扩大影响,保卫苏区,等待主力回头,再一举恢复失去的根据地。作为湘赣
苏区一把手的陈洪时还利用自己的权力把这种思想形成决议,用以指导湘赣
苏区的斗争,而丝毫不接受谭余保、彭辉明他们的立足打游击战争的劝告。

在这个“左”倾决议指导下,苏区红军四处出击,和敌人死打硬拼,虽
英勇作战但终因力量悬殊,以卵击石,恶果就立刻显露:红独

一团、红独二团被打散;红独三团被迫从永新石灰桥突围,转移到泰山
根据地,中余被阻,团长刘启明牺牲;红独四团则被迫转到桂东,在汝城、
资兴一带活动。

这样,湘赣苏区便被国民党军分割包围成了十几块。省党政军机关所在


地牛田圩与上下左右的联系也被割断了,党政机关在牛田圩难以立足了。

10 月中旬,垂头丧气的省委书记陈洪时召集谭余保、彭辉明等党政军领
导在牛田圩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部队的转移问题。

当时形势十分紧迫,对转移,大家是一致的,只是对向哪里转移还稍有
争议。部队转往何处的问题一提出,会场内便议论纷纷。有人提出向老根据
地井冈山转移,谭主席当即起身表示反对,他说:“井冈山离牛田很近,游
击条件也很好,但现在不能去。1930 年王佐、袁文才被杀,其旧部一夜之间
全部反水,既打国民党,也打共产党,我们在那里已没有群众基础,我们不
能去!”

谭余保望了望在座诸位,然后说:“我以为,我们应该挺进武功山。”

说完,他疾步走到墙上那幅破旧不堪的地图面前,指着地图说:“武功
山位于湘赣两省边境,与罗霄山脉交叉而过,由东北向西南横跨赣西、湘东,
延绵一百六十多公里。山高体大,丛林茂密,山峦重叠,山势险要,周围还
伴有太平山、柑子山、棋盘山、铁镜山、五里山等数十座大小山峰,方圆八
百余里,回旋余地很大,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进行游击活动的理想天地。”

停顿片刻,谭余保接着说:“这里还盛产粮食,山上还有野菜、竹笋、
蕨根等充饥之物。更重要的是,这里山民纯朴,又是老苏区,人心向着共产
党,有很好的阶级基础。”

在旁边默不作声的军区司令员彭辉明此刻接上话茬补充说:“在武功山
区游击,我们还可以利用湘赣两省敌人的内部矛盾,保存自己,发展自己。”

省委书记陈洪时没有作声,但也没有表示反对,当然他也不想表示反对,
一来武功山西北附近就是他的老家,但已是十年有家不能回,很想借机回家
看看。二来,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他的确也不知道部队应该往哪里走,更何
况“三巨头”中的二人都同意了,他又何必成为众矢之的呢!

这样,1934 年10 月18 日,湘赣省委党政军机关和红独五团在高度保密
的情况下,离开湘赣苏区长期经营的中心地带,向武功山方向移动。经吉安
的天河、敖城,越过安福的金田、严田、浒坑等地,突破了多条封锁线于31
日进入泰山根据地,与先期突围到达的独立三团会合。省党政军机关驻安福
袁家村。

然而,到了武功山区之后,深受“左”倾错误影响的湘赣苏区的主要负
责人、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陈洪时老毛病又复发了。他没有把当初进军武功
山区的初衷放在心上,在军事上也没有采取游击战的方法,而仍然奉行“左”
倾路线的那一套斗争策略和斗争方式:白天作战,夜晚宿营,烧碉堡,打民
团,斗恶霸,分粮食,贴标语,搞宣传,轰轰烈烈,声势浩大,使部队目标
显露。当强敌进攻时,又采取碉堡对碉堡,死打硬拼的消极防御手段,对整
个斗争前途缺少一个总体的把握,总寄希望于“红军打几次大胜仗,敌就会
撤走,苏区就得以恢复,轰轰烈烈的革命局面就会到来”。结果,千里迢迢
奔赴武功山区的湘赣红军游击队一进武功山就处于被动挨打之中,败绩不断
传出:

11 月中旬,江西保安团二个中队偷袭袁家村,红军进行了阻击战,省委
机关暴露,转移到安福境内的长源头、芦台村一带。

12 月下旬,国民党军第五十三师一部纠集莲花、萍乡诸地保安团,直扑
湘赣省委机关驻地长源头、芦台村。独立三团、五团与之展开阵地战,从上
午一直打到夜晚,终因寡不敌众,趁黑撤出,至此,湘赣苏区全部失守;


1935 年1 月下旬,国民党第七十七师罗霖部坐镇武功山区,

放火烧山,采取蓖梳战术“进剿”红军游击队。2 月初,省委派到山外
指挥作战的军区司令员彭辉明,在莲花境内的虎头岭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2 月9 日,省委率领独立三、五团在观音形、双树坪一带活动时,遭国
民党军第七十七师四六○团偷袭,在撤退中,仅有的一部电台被损坏,从此
湘赣苏区便与党中央和红六军团失去了联系。

战斗连接失利,被敌人称为“丧家之犬”的湘赣苏区部队已是疲惫不堪,
军威荡然,尤其是军区司令员彭辉明的牺牲,在部队中产生了沉重和巨大的
冲击波。

彭辉明,广西人,中共党员,1929 年12 月参加邓小平、韦拔群、张云
逸领导的百色起义。1931 年随红军进入湘赣革命根据地,并留在湘赣边区工
作,任永新县赤卫大队大队长,红十七师五十一团团长,第三分区司令员等
职,1934 年10 月,被中革军委任命为湘赣军区司令员。彭辉明是个文武双
全的红军指挥员,打仗冲锋在前,平时对部下十分和蔼,而且善于做思想政
治工作,在部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彭辉明司令员的牺牲,在湘赣红军中引起了一种悲观失落的情绪,部队
中的“反水”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开来,尤其是一些重要负责人的叛变。先
是省苏副主席肖行麟,再是红五团政委谭富英,红四团政委旷珠权,红四团
团长李宗保。。这样,不到半年,红六军团转移后的五个独立团的领导干部,
或牺牲或叛变,便只剩下了两个:一个是红三团政委刘培善,一个是红五团
团长曾开福,兵力也从当初的五千人退减到几百人。

整个湘赣部队迷漫着一股失败的气息!

1935 年5 月,湘赣省委常委会在湘赣党政机关临时驻地——太平山召
开,省委书记陈洪时(此时已兼了军区司令员)主持会议,省苏主席谭余保,
省委宣传部长谭汤池,妇运部长旷金媛,白区工作部部长刘炳高,省委秘书
长龙承绪和团省委书记王用济等参加

了会议。会议就在太平山上参天古木下用毛竹临时搭起来的茅棚中召
开。与会者个个正襟危座,表情严峻,气氛显得凝重而又紧张。

省委书记陈洪时叹了一口气,苦笑着首先开腔,他说:“同志们,当前
情况越来越严重了,我们的部队都被打得差不多了,而主力红军还不知在哪
里,和党中央联系不上,看来我们有必要改变一下斗争的方式。”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望望四周,然后缓缓地说:“我想,既然目前形势
不利于我们,与其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