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阳如血-长征前后内幕大写真-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要求红一方面军改变原来不
攻打大城市的观念,积极以攻取中心城市为目标,占领一两个重要的中心城
市。

临时中央在作出此决议的当日,便立即给苏区中央局发出了“急攻赣州”
的命令。
苏区中央局积极响应,在接到中央指令的第二天,就以中央革命军事委

员会名义发出了《关于攻取赣州的军事训令》。
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首先夺取的目标为什么是赣州?
赣州城,位于江西南部,是赣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粤赣

通行要道。它三面临水,山丘环抱,城墙高坚,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素有
“铁赣州”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执意打赣州,实际上也是为了否定毛泽东一贯不
同意打赣州的主张。

半年前,周恩来还在上海。他作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就曾主张打赣州。
他在给毛泽东的指示信和与苏区赴上海中央汇报工作的同志谈话,都曾谈到
打赣州。1931 年8 月间,周恩来在听取中央苏区代表欧阳钦的工作汇报后,
批评中央红军“还没有完全抛弃游

击主义传统”,主张红军打下一两座城市。
临时中央,包括周恩来在内,坐在上海,是不了解中央苏区的实际情况
的。

毛泽东没有执行中央打赣州的主张。作为苏区中央局的代理书记和红一
方面军总前委书记,他又何曾不明白攻下赣州的重大意义呢?然而,他了解
中央红军的实力,他有过惨痛的教训。1930 年3 月中旬,红四军曾强攻赣州
不克。撤围后,3 月19 日,毛泽东和朱德以政治委员、军长身份发布《红四
军司令部布告第二号训令》即《关于第一次攻赣州的经验教训的训令》,深
刻总结了此次打赣州的七点教训。正因为此,第一、二、三次反“围剿”,
毛泽东打了许多地方,但唯独不碰赣州。他不愿做赔本的买卖。


周恩来到苏区后,又与毛泽东谈及攻打赣州的问题。毛泽东还是那句老
话:赣州打不得。
周恩来同意了毛泽东的看法。他在给中央的复电中说,目前红军攻打中
心城市确有困难。

中央执意要打城市,当即给周恩来任书记的苏区中央局复电,说无论如
何要在抚州、吉安、赣州中选择一个攻克。抚、吉、赣均为江西重镇,分别
位于赣东、赣西、赣南,都驻扎有国民党军一个师以上的兵力。

中央接二连三地指示,几近下了“死命令”,不打不行了。
苏区中央局专门召开会议,讨论攻城问题。
会上,毛泽东唱对台戏,坚决反对打任何一座城市,特别反对打赣州。

他说,赣州城坚,红军武器装备差,占不了便宜。
朱德支持毛泽东,反对打赣州。
苏区中央局的大多数人和一些红军将领,包括周恩来、任弼时、项英、

王稼样、彭德怀在内,都主张打赣州。
聂荣臻刚到中央苏区,不了解情况,未表态。
此前,周恩来、任弼时曾多次征求过彭德怀的意见。
彭德怀是红三军团总指挥。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是红一方面军的主力军

团。彭德怀被共产国际誉为“最能打仗的军团长”。打大城市,攻坚战,彭
德怀有经验,1930 年8 月试图“会师武汉,饮马长江”时,彭德怀的红三军
团曾一度攻占过湖南省会长沙。

彭德怀是中革军委副主席,在红军中的地位仅次于朱德总司令。他的意
见,举足轻重。很遗憾,彭德怀没有投反对票,而是积极主张攻打赣州。
彭德怀为什么认为可以打赣州呢?后来他在回忆中这样写道:

赣州守军马昆旅估计有六千人,地方靖卫团两千人,共八千人,如有时
间,蒋介石不来增援,是可以打下的。当时我想,赣州城是赣南的商业中心,
也是反动中心。打下赣州,对发展和巩固赣甫十二县有利,又能使湘赣苏区
联成一片,巩固后方,使中央苏区形势更好,党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在瑞
金就比较安全。红军再向北发展,不仅无后顾之忧,而且有了一个新的态势,
更有利于机动作战。这样,我们占江西省一大半:即南有中央苏区,西有湘
鄂赣边区,东北有闽浙赣边区,左有湘赣边区作依托。

因此,早些时候,苏区中央局负责人征求他的意见,彭德怀就说可以打;
这一次更是信誓旦旦,表示“三军团包了”。
彭德怀片面的想法脱离了实际,给头脑发热的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以
军事上的支持。
毛泽东、朱德反对无济于事。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一致通过了

攻打赣州的决议。
当时,苏区的口号是:打下赣州,把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搬进赣南首府。
气氛狂热,士气高昂,攻克赣州,志在必得。
然而,赣州战役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展。
赣州守敌马昆旅并非八千人,而是一万八千人,超过预计的一倍以上。

攻城的主作战军红三军团仅一万四千人。
赣州的地势易守难攻,城墙高达两丈。守军以优势兵力据险防御,红军
苦战一个月,四次爆破城墙,发动强攻,付出了惨重代价,但终未能攻下赣


州。
1932 年3 月初,蒋介石嫡系陈诚、罗卓英第十一师两个团偷渡赣江,突

入城内,第十四师随后开到。
红三军团腹背受敌,不得已于3 月8 日撤出战斗。
历时三十二天的赣州战役,非但没有“势在必得”,反而成了三次反“围

剿”以来,红军最大的一个败仗。红军伤亡逾千,红三军团第一师师长侯中
英被俘,惨遭杀害。
部队集结赣县江口后,瑞金中央局的首脑们都赶来了。项英奉周恩来指

示,专程到东华山请来了毛泽东。
在江口,周恩来主持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
会上,又发生了意见分歧。
毛泽东“老调重弹“,说夺取中心城市是较长远的前途而非目前行动方

针。现在是准备革命战争,提出夺取中心城市的口号为时过早。
苏区中央局大多数人观点依然如故,认为打赣州绝对需要,而且还要继
续准备打。

江口会议在讨论红军发展方向问题时,毛泽东主张红三军团向北发展,
占领资溪、光泽、邵武地区,同赣东北联成一片;苏区中央局则认为,红三
军团出赣江以西,占领上犹、崇义,发展河西苏区,同湘赣苏区联成一片。

江口会议与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军团长,彭德怀的
意见举足轻重。遗憾的是,彭德怀没有支持毛泽东,却站在了苏区中央局一
边。他回忆这次会议时说:

“当时我为什么同意中央局的意见,而未同意毛主席意见?也还是对攻
占赣州的想法。我当时并没有认识四中全会(王明路线)实际是立三路线的
继续。当时四中全会的中央,把它称为国际路

线,布尔什维克化的。实际上它同样是反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是反
对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的,也是依靠红军打天下的单纯军事路线,我当
时完全没有这样去想。”

江口会议把红一方面军一分为二:一个是中路军,由红一、五军团组成,
担负赤化赣江东岸地区任务,林彪为总指挥,聂荣臻为政治委员;另一个是
西路军,由红三军团组成,挺进湘南及桂东、汝城一带,扩大湘赣苏区,彭
德怀任总指挥,膝代远任政治委员。

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和中革军委委员身份,领导中路军行
动。
一路上,毛泽东在考虑中路军的行动。他认为沿赣江两岸发展,余地不
大,不如依托闽西苏区,打到闽南去。
毛泽东首先把这一设想告诉了老部下林彪和聂荣臻。几番考虑,林、聂
支持了毛泽东。
林、聂立刻致电中革军委,建议改中路军为东路军,进军闽南。苏区中

央局和中革军委连开两天会议,最后同意了林彪、聂荣臻的建议。
东征征何方?毛泽东看好福建第二大城市——漳州。
毛泽东确实很想打仗,他早已憋了一肚子气。赣南会议以来,有近半载

不在军中。他决意要打一仗,而且要打一个漂亮的大仗。临时中央和苏区中
央局一直喊攻打大城市,毛泽东也就选一个大城市来打。当然,毛泽东心里
有数,他不会打赌气仗,更不会干赔本买卖。要打,还是老经验——“雷公


打豆腐,专拣软的欺。”毛泽东在给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的电文中说:“漳
州地形易攻难守,于我有利,”“守敌第四十九师张贞部实力较弱。”周恩
来批准了毛泽东的方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