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阳如血-长征前后内幕大写真-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硝石位于黎川、南城之间、扼黎、南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资
溪桥位于硝石东南、黎川之北。敌军占领黎川后,为防止红军反攻,立即在
硝石、资溪桥、黎川一带,筑起了大量堡垒。当时,硝石驻有敌第二十四师
许克祥部。许部右侧之黎川有敌三个师,左侧南城、南丰各有敌四个师,均
可速援硝石。

因为急于收复黎川,不待洵口之役完全结束,中革军委即于10 月8 日电
令彭德怀率东方军攻打硝石。

东方军转战数千里,从福建赶回江西。入赣第一天,就打了一场遭遇仗。
如今战斗尚未完全结束,部队未能休整,又奉命去打硝石,疲惫不堪。彭德
怀起了火,对政委滕代远说:“上头怎么搞的,电

令一个接一个,像个催命鬼。这么打,士兵要累死。”

毛泽东的主张是打一仗休整一下,养精蓄锐,集中力量,再打第二仗。
博古、李德不考虑这个,恨不能一夜间夺回黎川,进而普遍陈兵于苏区之外,
与敌决战,迅速打破敌人“围剿”。

10 月9 日12 时,东方军第四师师长张锡龙、政委彭雪枫,第五师师长
寻淮洲、政委乐少华率部开始从北面向硝石发动攻击;第十三师陈伯钧、宋
任穷和第二十师粟裕部从东面发起攻击。但由于敌人凭借坚固工事顽固抵
抗,东方军各路进攻均未奏效。

这就是蒋介石堡垒战术的一个特点:守住工事让红军攻坚,消耗红军的
力量。白天在飞机、大炮和新式装甲车掩护下,向红军猛攻,夜间则龟缩在
堡垒中一动不动。

彭德怀屯兵万余在硝石堡垒前沿两天两夜,白天挨飞机炸,夜晚露宿荒
野,被弄得疲惫不堪。彭德怀恼怒了,说:“这么打,老本都要赔光。”不
等军委同意,彭德怀下令将主力撤出攻击阵地。

就在这时,敌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下令南城之第九、第十、第十四、第
九十四四个师与黎川境内一个师分三路向硝石增援,企图用硝石许克祥部牵
制东方军,待援军到后与攻坚疲惫的红军决一雌雄。


彭德怀、滕代远分析,敌南城援军其中一路,可能走黄沙、上桐早、河
家边增援硝石。于是,集结主力准备打援,在运动中予敌以歼灭。硝石只留
小部兵力迷惑敌人。

然而,这一判断失误,彭德怀率主力在黄沙一带等了两天,却未见敌踪
影。原来,敌未走黄沙,而是经包坊、章家庄直达硝石。

打援落空,硝石,一下集中了敌薛岳、周浑元五个师。

彭德怀立即将这一敌情报告军委,并提出:“硝石不宜再战。”

守在中革军委作战室的博古和李德,一心只想与敌决战。博古说:“硝
石不打,就打资溪桥。资溪桥无论如何要拿下来。”未作任何休整,彭德怀
又接到中革军委电令:攻打资溪桥。

敌北路军总指挥陈诚,此时也一心想与红军主力决战。一来洗雪第四次
“围剿”惨败之辱,二来不负“天子门生”之誉。见红军撤出硝石,他立刻
命令第五纵队罗卓英四个师向资溪桥开进;令第八纵队周浑元三个师由黎川
向资溪桥靠拢,两天后,陈诚部第五、第八纵队七个师近八万之众麇集资溪
桥地区,拉开了与红军决战架式。

博古、李德获悉陈诚调兵遣将,欣喜万端。李德说:“要打就打一场大
的,把林彪的一军团也调来。”博古也很激动,说:“一、三、五军团加起
来有十个师,势均力敌,这场决战打定了。”

10 月18 日,林彪、聂荣臻率红一军团向黎川东南移动,并指挥新成立
的红九军团第三十四师及独立第一、第四团等部,协同红三军团、红五军团
及红七军团第十九、第二十师和红十军南下独立团,在狭窄的资溪桥与薛岳、
周浑元纵队决战。

中革军委任命:彭德怀为前线总指挥。

10 月22 日,彭德怀下令进攻。下午4 时,陈伯钧、宋任穷率红五军团
第十三师首先从资溪桥北之苏元坑向敌猛烈攻击。第十五师、第三师也积极
向敌攻击。但均因敌堡垒坚固而退下阵来。

这一仗,又像硝石一样。薛岳、周浑元率部坚守工事,不主动出击,让
红军攻坚。

激战了三昼夜,双方阵地依然如故。红军浴血奋战于堡垒阵地前沿,损
失惨重。

中革军委一份又一份电报飞到彭德怀的指挥部,催问前线进攻的进展状
况。

彭德怀头都是麻的。硝石攻坚,打了两天;攻资溪桥,又打了三天,堡
垒没打掉几个,损失却不小。更重要的是,这种浩大凌厉的攻势丝毫未能牵
动敌人,更未能达到“待敌展开在旷野运动或由资溪桥向东、北运动时歼灭
之“的预期目的。过去打仗,大步进退,运动自如,痛痛快快。如今,让人
家当靶子,被牢牢地拴在堡垒面前挨飞机炸,被动窝囊。

硝石、资溪桥的教训,使彭德怀、滕代远认识到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
应该跳出堡垒,寻求无堡垒区域的外线作战。

10 月23 日11 时,彭德怀、滕代远致电中革军委,要求根据敌人的特点,
采用集中兵力,配合地方武装,阻挡敌兵延伸。

对这样一个富有战略意义的建议,中央和军委没有予以答复。

就在彭德怀、滕代远向军委建议的当天夜里,敌第七十九师正由金溪经
南城东进,企图增援资溪桥。根据这一情况,彭德怀、滕代远于第二天再电


军委:
朱、周、项:

1。敌人正大举集中的时候,利用堡垒掩护,使我求得运动中各个击破机
会减少,我军需要充实主力,结集力量与敌人大规模作战。
3。切忌主力摆在敌垒周围,疲劳兵力,日间暴露,受敌机轰炸;晚上大
多数露营,消耗兵力特甚。对敌应坚决采取游击动作,动员群众起来配合红
军支队,封锁敌,截敌,捉敌采买人员、侦探,夜间袭击。使群众了解战争
是自己的事,有特殊意义,红军在群众掩护之下更可发挥其机动、秘密作
用。。
4。重要工作是发动群众参加武装斗争,扰敌、袭敌、截敌、促敌、坚壁
清野,不卖一粒米给白军,断绝交通,监视富农、地主分子,报告消息,所
有一切男女、大小都武装起来,为保卫苏区而战,为粉碎第五次“围剿”而
战。。
彭滕

彭德怀、滕代远上述建议是从实际出发,是可行的,如果被采纳,对红
军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斗争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左”倾冒险主义
领导者认为,彭、滕建议不符合他们的既定方针,因而予以否定。

10 月24 日下午6 时,中革军委致电朱德、周恩来并转彭德

怀、滕代远,称:“军委肯定地认为,彭、滕23 日11 时来电所提议的
动机,目前是不能实行的。”

博古、李德、项英担心,主力部队一旦出动,寻求外线作战,广昌、建
宁、泰宁地区没有掩护,敌人将随时可以窜入中央苏区腹地,危及红都瑞金。

彭、滕从中革军委电令中,察觉统帅部顾虑重重,复于25 日再次致电中
革军委,进一步阐释红军主力跳到外线机动作战的建议,并针对中革军委的
顾虑,对23 日建议作了一些调整,提出在充实现有兵力条件下,一、三军团
实行分离作战。

彭、滕特别强调,一、三军团分离作战的前提,是充实兵力,否则不宜
分离,恳请军委“以远大眼光过细考虑”。

然而,博古、李德对彭、滕一而再,再而三火急火燎的热诚建议,无动
于衷。10 月27 日,他们以军委代主席项英的名义,电告在前方的朱德、周
恩来:“军委已决定了战役问题,望转告彭、滕,停止建议。”

资溪桥一战,从10 月8 日至26 日,打了18 天,守敌始终未被牵动出来。
而红军主力摆在敌堡垒之间,无法施展,疲劳不堪,挨打挨炸,十分被动。

10 月26 日,在彭德怀的坚决要求下,军委决定放弃在资溪桥与敌决战
的意图。迫不得已,资溪桥决战即告结束。

博古、李德一心想要决战,硝石、资溪桥等决战计划连连落空,中革军
委又决定在抚河上游地区寻机与敌主力决战。

根据军委指令,受彭德怀东方军指挥的红七军团寻淮洲、肖劲光率部于
11 月11 日向浒湾进攻。

浒湾,位于敌第三路军指挥部驻地南城以北,敌北路军总指挥部驻地抚
州以东,敌第八十五师驻地以西,属敌后方,距中央苏区北沿约五六十公里。
为切断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自10 月下旬起,陈诚陆续调第三十
六、第四、第八十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