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9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上所经,凡营团以下,见令必须全力协助,死活不论,一定给我把人弄回来……”

  小杨一颔首,又消失在路边,我稍稍吁了口气。

  作为一个在高原的历史如昙花一现的古代王国,吐蕃能够流传到后世的东西很少,偏偏达扎路恭就是其中被和松赞干布等人一起,编在藏族古代英雄诗歌里世代的传唱极少数人之一。

  真实历史上,笼罩在他身上的头衔和光环很多,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代的得力臂助,当任大伦十数载的吐蕃名臣兼名将,代表吐蕃最辉煌的全盛时代的标志之一。

  也是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他带着吐蕃军队席卷河拢,成功的从唐朝手里割走了河西陇右的大片土地和人口,长驱直入大唐腹地,把关内变成前线和战场。最后利用大唐君臣失和,李光弼拥兵河北不肯西归的机会,乘虚而入打到长安城下,逼得当时的皇帝小白屈辱的弃都而走,并在长安就地拥立了一个傀儡的大唐皇帝。

  虽然这场闹剧很快就因为大唐蜂拥而至的勤王军结束,但也足以成就他让大唐永载史册的功名成就。

  他也是吐蕃推行佛法的鼎力推动者,通晓汉书并且主张积极学习唐人制度礼仪兵法的少数吐蕃执政。后世的布达拉山附近,甚至还有赞普专门为他设立的记功碑,

  虽然因为一些阴差阳错的缘故,他现在还没有达到历史上的高度,但所谓早死早安心,任何危险的苗头,还是先扼杀在萌芽中比较好,我可没兴趣玩什么对手养成的操纵游戏,这次关中大战已经显露出一个危险的倾向不是。

  绵连的号角和歌声打断了我的思绪。

  “秉总府,地方到了……”

  我嗯了声,走下马车来,看来的是旗列如林的大队骑兵,高举着兵器旗仗,齐声唱歌夹道迎接。

  “攻书学剑能几何?

  争如沙场骋偻啰。

  手持绿沉枪似铁,

  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

  谩夸儒士徳能多。

  四塞忽闻狼烟起,

  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这是开道的武学士官唱的《定风波》

  “河拢自古岀神将,

  感得诸蕃遥钦仰。

  效节望龙庭,

  麟台早有名。

  只恨隔蕃部,

  情恳难申吐,

  早晚灭狼蕃,

  一齐拜圣颜。”这是那些番军将士的齐唱

  “三尺龙泉剑,

  箧里无人见,

  一张落雁弓,

  百只金花箭。

  为国竭尽忠,

  苦处曾征战,

  先望立功勋,

  后见君王面。”这是义从营将士的歌声。

  击破最后一路吐蕃人后,我就开始以内枢密的身份,以论功行赏之名,开始在军中突击提拔大批将校,对番号和建制玩起了大批发。

  当然了,以我内枢密使加上检点北军总宿卫的权力,能够直接外放委命都尉以下的职事和从六品下的诰身,而无需经过中书门下,只要事后在兵部和枢密院备案。

  能够保举的军职和官身,也就到郎将和正五品下,每年大概有那么十几个名额,一般也很少被驳回,此外还有其他通过特荐,奏进的有功将士,待朝廷核准封赏的名单,也分别有数十人到上百人之多。足够当朝那批大臣们手忙脚乱上一阵子吧。

  这次则是为两只番军主持授旗仪式,这是两只在对吐蕃作战勇猛表现突出的藩军。

  其中一只是安乐州慕容氏派在河西军中效力的子弟军,大概有两千多人,统将为前青海郡王家,安乐州长史之子慕容鹉,自从吐蕃羊同军屠灭安乐州祖地后,这些出征在外的慕容子弟,成为青海王家最后的血嗣,无论是灭族毁家的新仇,还是世代沿袭的亡国旧恨,让他们对吐蕃的作战拼死凶猛而不惜自身。

  其中又以慕容鹉为甚,他亲自带人烧毁了吐蕃人的三个屯堡,并在大路上频繁的袭击吐蕃官吏军民,将抓获的吐蕃人,不分贵贱尊卑,统统在道路旁用削尖木桩从下体插入,由身体自重慢慢突入缓缓流血疼痛而死,前后多达千人,是以人称插桩将。

  虽然他很有点很有点后世德拉库拉同学的倾向,不过打起战来还是不折不扣的,因为战功卓着给授予旗号“横山”……

  另一只则是临夏五部党项的组成的番骑,以郎将拓拔继善为首,现在的五部党项通过经济和贸易手段,基本沦为龙武军提供藩骑部队兵员的外围和附庸。

  拓拔继善他本来是石山拓拔部的长嗣,本来挟战功和威望,回去继任银夏五部联盟君长,是没有任何问题,不过战后出人意料的昂起了,甚至将原本该继承的首领之位,让给了同父异母的兄弟,而率领带领一干野利、细封氏的子弟,组成了胡陌军里的党项营……

  道理很简单,这些质子见惯了大唐的富庶繁华,作为一个边藩部落首领的吸引力,就不免大打折扣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呆在在大唐的军队序列中,可以追逐更多的武功,拓展和发现更广阔的天地。这次因为主动截杀了吐蕃后路,缠住了突围的吐蕃铁骑“等比绒布”,被授予旗号是“断水”,因为他们虽然只有简陋的皮甲和兵器,但哪怕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吐蕃重装骑兵,也毫不畏惧。

  我面前台案上,用流苏和璎珞装饰起来的旗帜上,只有几个字“横山断水,陷敌勇冠”。

  ……

  被人挂念的马重英,或者说达扎路恭,此刻正在飞驰的马背上,心思重重的打了一各大大的哈欠,日夜兼程的奔逃,实在太疲倦了。但他却还是心焦如火,恨不得再多加四条腿,咬牙在在大腿上又扎了一下。疼痛的感觉,让他从昏昏沉沉的困倦中,再次激醒过来。

  他是吐蕃宗贵中的另一个异数,早年以文臣出仕,当任过大弗卢的文书臣相,也充事过负责赞普仪卫旗仗的骑本,既当任过地方司法的扎伦,也领过监察青湟各部的噶要盖却巴,最后却以大将任上独当一面,任事的经历不可谓极其丰富。

  同时他是悉补野氏族中旗帜鲜明的拥王亲贵,很早就和少王有过交情,是老赞普为少王挑选的内侍重臣之一。因此虽然他的家族也是老牌雅砻出身的宦姓,但还是不可避免在马向剪除羽翼的历次运动中,早早就被当成需要排除的人物,被变相的贬徙外地,

  不过外放也有外放的好处,让他躲过了几次对赞普身边的清洗,虽然他恶了执政马向所代表的势力,但他毕竟是身份尊贵纯血悉补野亲贵,追随初代赞普杀出雅龙的十二支小邦氏族之一。本人也很有手段和韬略,很快从新职位上获取了军功,远在边远之域马向权势的影响反而被冲淡,反而比红山宫时更加如鱼得水。

  最后马向宣布出兵的时候,他已经是吐蕃的十三路外相之一,负责监察葛域和彭域军民事物,这次带着当地募集的军队被召回来,也依旧受到大弗卢的监控和限制使用,在马定德的军中充任笼官,尽管如此,他还是策反了鄯州长史高晖,为吐蕃经略汉域,铺平了道路。

  只是战事打到后来有些失控,吐蕃进入低地的军队庞大散乱,有经验和身份资格的将帅不足调遣,才他被派遣出来独自领军一路,但是这次能够逃出来,还是他同出氏族的本部宗亲——吐蕃总大将岂隆猎率领自己的本卫,吸引唐人的注意为代价,换来的机会。

  岂隆猎惨淡的诀别还历历在目,这次战端起的是在太过仓促,现在吐蕃已经为自己贸然发动的战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作为这一路的总将军主,他必须承担起将这数万吐蕃精锐在唐人的腹地丧亡殆尽的责任,因此能否或着回去,已经不重要了,但是少王还需要人辅佐,吐蕃需要复兴的机会。

  吐蕃人的主力在河西的败局已经无可挽回,差别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是吐蕃还有军队,

  首先是几乎被遗忘的南路军队,攻略松州受挫,又与唐人和附藩大战数场后,当雄氏为首的部族就以损失太重,坚决要求修整,主持的象雄万户也无法强令他们,因此反而是眼下吐蕃存留兵力最多的一路,至少还有六万人马规模。

  不过他们距离太远了,有些鞭长莫及,得到消息再撤军来接应,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然后是以鄯州为活动据点的北路军,这一路人马才是吐蕃在西北最后的希望,虽然在战斗中损失不小,但是建制还相对完整,也是西北路战力的一路吐蕃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