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9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是隋之旧属……”

  “请在此温习一些《三关吏》和《三别》……然后写一份心得感想……”

  看着一大票穿黄的小屁孩四散而去,在刚长出点嫩草的地面上,活蹦乱跳的到处乱窜,然后被太监宫女们包围起来,我轻轻嘘了口气。

  由随侍的内官,殷勤的端上一碗粥,吹了吹喝了起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皱了皱眉头。

  “这是用新罗米熬的粥水……”

  一旁的新任枢密院行走中使乔献德,察言观色赶忙解释道

  “近期这一批拨解到东都的,都是这种成色……”

  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为了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向朝廷输供的任务,那些登州背景武装商团和朝廷安东驻军,穷罗尽东海各国的仓禀,半买半抢他们的存粮,据说连这一代新罗王的内库米,也被搜括了过来。

  今天是二月二,每年大地解冻后,皇帝会带领群臣来自伊水上祭祀后土神,在皇苑里举行亲耕仪式,以求来年丰沃,这种体制始于汉文帝。

  在这一天内,不论君臣只能吃一种由五谷煮成的杂粥,不准加任何佐味白煮,以示不忘农耕之本。后来在乾元年间,肃宗皇帝以不忘苦难为名,又追加了一道野菜羹,不忘当年流离之苦。

  现在估计营地里到处都是摸着肚子愁眉苦脸的人,

  因为现在洛阳皇家外苑里,正在大兴土木,不过这次不是建房子,而是在拆房子,把战乱中受损严重的宫室全部拆掉,所得砖石大料用来修建安置洛阳灾民的临时居所。这是皇帝的一项德政。所以这次祭礼都是随营扎帐,

  这次除了留守长安,学习政务,兼知枢密院事的雍王适外,皇帝小白和那些宗王们的未成年子嗣,由于不能直接参加下地活动,都被集中送到我这个名不符其实的宗正丞这里,听我说古讲典,辨析古今治政治得失什么的……

  一碗粥还没喝完,就看见一行黄罗苫盖的仪仗拖骊而来,众人都跪伏下来,皇帝小白排众而出走到我跟前,挥退左右突然堆起一丝笑容开口道

  “天家的品种还不错吧,难道你真的就一点都没想法……”

  “随便挑一个,我们也可以亲上加亲做回亲家啊……”

  “算了吧……我家的那几只都要留着养老……”

  我抽了抽脸,有些无奈的回答道

  “不会是就像你当初说的,想养大了自己用……”

  小白想到什么惊诧了一下。

  “不行么……”

  我没好气的应到。

  “算你狠……”

  皇帝小白被我都堵的翻了个白眼

  “不过这是臣子私德问题,朕只好做不知了……”

  一旁随同的闻季,满头大汗抓负责住居注的舍人和内官,象小鸡一样赶到一边,显然是督促他们赶紧把这一段删掉。

  “天年间,总天下户口一千四百七十万家,并田赋八百九十万顷,账面上岁存,杂色诸粮九千六百万石……”

  少了这些显眼的妨碍,皇帝小白突然话锋一转,重重叹气道

  “如今却只有九百七十万户,田亩六百万顷,举天下岁粮不过四千八百万石……”

  我只有嘿然,却不搭口。

  这一下少掉的数百万户口,光靠战乱饥荒瘟疫带来的减员是不够的,更多的户口是在受到战乱的波及和社会动荡的冲击,失去土地房舍而大批破产逃亡遗失的。

  为数众多的小农户家庭,对统治者来是理想的统治对象,也便于丁口赋税上管理,但是相对的他们对于社会动荡和天灾人祸的承受能力也很弱。光是暴涨的米价,就足够挤跨,逼死很多人家的。

  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投附卖身,相对拥有较多社会资源的门阀豪强宗族大户,以获得荫庇这在古往今来的屡见不鲜了。毕竟按照唐户婚律的规定,主家的妾侍、奴婢,以及为成年的子女,都不算在正赋的人口内。因此稍微有点作为的君王,每隔一段时间,会大规模的以土断、检括为名,清理隐匿人口,释奴为民,

  但是这无疑是严重损害了那些传统宗族豪强大户的利益,没有人会轻易的把到手的好处在吐出来,抵制和反抗是少不了的,他们在地方拥有人脉声望和社会资源,而朝廷的政令,也要通过基层的官吏来执行,于是下令下达过程中,各种阳奉阴违,甚至是扭曲夸大的手段,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国家的运转需要更多的人口,来提供赋税和承当劳役,这对既得利益阶层来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如果皇帝比较强势,朝廷措施相对得力,那或许会获得更多的人口,盘剥和兼并会有所收敛,于是社会矛盾被缓和,王朝可以延续更多的时间。如果失败了,那很可能是政策名存实亡乃至推翻,皇帝乃至朝廷的威信被削弱,或者干脆负担被层层追加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最后社会矛盾激化,成为国家动乱乃至王朝灭亡的诱因。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死结,追求更多的财富和资源,是人类天生的本能,毫无保留的服从大集体的利益,只是在某种特定的外部环境下,才可能保持。

  只是一千多年前以土地为财富和政绩的衡量标准,于是官绅勾结的大量的田地兼并,一千多年后,以房地产开发为政绩中经济指标见效最快的暴利行业,因此官商勾结强制拆迁草民的居室,变成地方政府的一种风尚。

  上至宗室公卿,下至官员胥吏,象我也是这批既得利益受益者中的一员,光是在我名下过活的家庭,就数以千计。只是相对那些积重难返的传统势力,龙武军背后这个新崛起的利益阶层,所代表的是效率更高,更有活力,负担更轻周期更长远,剥削手段更加间接和隐蔽而已。尽管这样,也依旧被视为改良社会的一种善政。

  龙武军及其附属产业外围的名下,至少也有数十万计的人口,他们依靠这个体系相对先进的制度、技术手段和运营方式,可以过上稳定而温饱的生活,不断创造财富,供养和维持军队,提供健壮的兵员,还能同时为朝廷输送财赋,这在当代可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很多人都在拭目以待,这个东西,究竟能够走到哪一步。

  就算小白是个有所抱负和作为的皇帝,他所能依靠的也是我所出身这个阶层,他只能剪除一些这个庞大国家体系中相对不合作的少数人,震慑大多数人,维持一个对于黎民百姓相对宽松而有效率的新统治秩序,确保官僚系统盘剥和败坏不至于那么严重。历史上能做到这些,就差不多算一个体恤百姓的明君了。

  按照历史发展规律,只要有足够拓展的空间和相对稳定的统治秩序,虽然还可能存在种种不合理现象,但是社会的总体财富和人口,还会继续增加,这就成为开国或是中兴盛世的由来。

  不过这关我屁事,能顾好眼下我所能掌握的一切,享受好生活就好了,管他死后洪水滔天。

  “朕少不得要重用宗室……”

  “知道了……”

  “朕还要启用那些勋贵之后……”

  “那就用好了……”

  “你难道没有一点想法么……”

  皇帝小白一副被我打败的表情。

  “你烦不烦啊……”

  我不耐烦的摆摆手。

  “你是天子,该怎么乾坤独断,是你的事情啊……”

  “动不动跑臣下这儿来讨主意做什么。这算什么事啊。我的本职是武事好不好,别没事老让人弹劾我妄言干政什么的……”

  我看了眼站在不远处,苦着脸都快拧出水来的闻季。

  “还有,您下次想偷闲,能不能别拿我做借口,在这样下去,我都成了铁打的佞臣了……”

  好容易打发走,唠唠叨叨找我发了一堆牢骚的皇帝小白,我那些参事参军、幕僚官佐,才敢走上前来、按照文武两班的顺序,捧着一堆文牍,凑上来给我批阅。

  就这么一个冬天,河西路与吐蕃爆发的战斗,就多达一百多次,还不包括那些城邑的频繁攻守,和零星的遭遇战,前哨战。除了最大一次战果整整吃掉了吐蕃部族联军的近两万士兵外,其他不过是数百到数千人的规模,但尽管占了主场的地利和装备的优势,如此下来作为河西行台积累下来的伤亡也达到了可观的上万人,其他因为战斗和非战斗减员的辅助人员的也有数十个营团一万多人,但据说吐蕃人伤亡是唐人的数倍,因为是冬季,又是犬牙交错的战局,伤势较为严重的伤员没法带离战场。

  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