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声金钟敲响,宴乐开始了,拥垤而入的。却不是寻常的娇娆纷彩,而是一位位金甲兽面的高壮健士,我脑中顿时蹦出一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难道唐玄宗老皇帝,也喜欢这调调。

  只见,那上百人迅速集列成阵,顿地轰然,假面甲舞,兵戈操举,口中雄宏高唱

  ……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

  ……

  “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饶是我多见干戈战烈,亦觉种种雄烈凶肃,干戈金石,滚荡扑面,沉霄冲梁,宏弘跄跄,之让人热血沸腾

  左右已经有人轻轻惊呼出来,

  居然是传说中的秦王破阵乐,我惊而大喜,那个激动啊,这可是我大学课题之一啊,和广陵散一样被当作历史文化的重要修复工程之一。只是据说那些专家复原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觉得惨不忍睹,才不得不作罢。没想在这个时代,终于让我给听到了正版。

  秦王破阵乐(古曲) 唐初的军歌。据说是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击败叛将刘武周,使刚建立的唐朝政权转危为安,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歌颂李世民。后李世民亲自设计《秦王破阵乐舞图》,命吕才以图教乐工128人排练并演出此大型乐舞。《秦王破阵兵》即为此乐舞之主题歌。

  乐舞的队形,左边圆,右边方,前有战阵,后有队伍。此舞用图绘制出后,李世民又感到《秦王破阵乐》是流行在民间的一军歌,如在宫中演出不太典雅,所以责令“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药等一些文官修改歌词”,并把此乐舞改名为《七德舞》,命当时精通音乐的大臣起居郎吕才排练新编的《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在当时名扬国内外。唐玄奘到印度考察,中印度的戒日王在会见玄奘时曾这样赞扬《秦王破阵乐》:“赏闻摩诃至那国(即中国)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昔先代表乱,率土分崩,兵戈竟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不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氓庶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闻其雅颂,于兹久矣。”

  不过据说高宗李治不喜欢这一乐舞,执政时期有28年没有演出过。似乎是觉得老爹文治武功,给他的阴影和压力太大了,一看这东西就觉得憋屈,后来干脆把《秦王破阵乐》改为《神功破阵乐》,把原来120人的舞队减为64人的八佾之舞,而乐队伴奏得到了增加,乐器添制了箫、笛等。原来乐曲共演奏52遍,后改为只演奏两遍,舞队排列由原来表现战斗阵势场面改成了祭祀仪式形式。从此《秦王破阵乐》从军歌成为唐王朝所保留的传统祭祀节目。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为遣唐执节使粟田道磨带到了日本。从此《秦王破阵乐》便在日本生根开花结果,至今在日本已有9种传谱,反而是本国已经失传了。我那些专家复原工程的,便是凭借这日版文化交流过来的东西。

  到了本朝,酷爱音乐的唐玄宗与时具进,又把《秦王破阵乐》又改成了《小破阵乐》,先收入到九部乐、十部乐中,后又把九部乐、十部乐改为立部伎和坐部伎,而《小破阵乐》又比李治改编后的规模小许多。《旧唐书·音乐志》云:“破阵乐,玄宗所造也,生于立部伎,破阵乐,舞四人,金甲胄。”又把《破阵乐》改编扩大为比原来李世民时的120人还多几倍的庞大乐舞。不过这数百人演出的《秦王破阵乐》,一般都是宫女着戎装演出。

  今次作为迎宾之大乐,恢复初唐本色,以真正的沙阵之士,做雄壮列阵舞,既有平复天下,四海升德的寄寓,也有威服九州,天下俱臣的意味。



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下熙熙

  一曲罢

  耳中嗡嗡尤声,许多人纷纷大大嘘了口气,竟有被这雄肃兵戈迫的喘不过气来,更有心胆差些的面容苍色,拿了酒水缓气。

  就见头班里,一干气态弘容的高梁进贤冠之士,当先起身的,正是中书侍郎同三品平章余怀贞,只见他沉气宏声道:

  “去处长将决胜筹,回回身在阵前头。

  贼城破后先锋入,看着红妆不敢收。

  熨帖朝衣抛战袍,夔龙班里侍中高。

  对时先奏牙间将,次第天恩与节旄。

  踏着家乡马脚轻,暮山秋色眼前明。

  老人上酒齐头拜,得侍中来尽再生。

  功成谁不拥藩方,富贵还须是本乡。

  万里双旌汾水上,玉鞭遥指白云庄。

  鼓吹幡旗道两边,行男走女喜骈阗。

  旧交省得当时别,指点如今却少年。

  广场破阵乐初休,彩纛高于百尺楼。

  老将气雄争起舞,管弦回作大缠头。

  笳声万里动燕山,草白天清塞马闲。

  触处不如别处乐,可怜秋月照江关。

  将士请衣忘却贫,绿窗红烛酒楼新。

  家家尽踏还乡曲,明月街中不绝人。”

  不愧是宰辅文章 文华沉韵,回味百般,纷纷称好,乃赐饮一爵。

  就听另一列中有人起身道::

  “秋来四面足风沙,塞外征人暂别家。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汉兵出顿金微,照日明光铁衣。百里火幡焰焰,

  千行云骑騑騑。蹙踏辽河自竭,鼓噪燕山可飞。

  正属四方朝贺,端知万舞皇威。

  少年胆气凌云,共许骁雄出群。匹马城南挑战,

  单刀蓟北从军。一鼓鲜卑送款,五饵单于解纷。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这是武臣班中,河西节度李嗣业的奏进官,行军司马李牺筠献词,亦见铁石荐骨,跄跄有声。唐代之官员多允文能武,名将之中多有文才斐然的辞家,这些之作为武将之列靠前的,照例也要代表各自的藩镇大员颂词一方。

  由这两位抛砖引玉,顿时华章如潮,

  不过这种锦上添花,制造气氛的工作,主要还是那些站班文臣,侍御学士的任务,我既不感冒,也没我什么事。

  倒是借机,神游起天外,回味起几个时辰前,突然对那女班中,唤做黛黛的可人少女,用笑咪咪大叔那种富含意味的语气,说上一句“我府上还缺几个女赞”,让她当即羞红透烧耳根的,那群少女象炸了笼的鹌鹑,唧唧喳喳的娇叫戏笑起来的情形,道是青春有梦想真好啊。

  就觉得有人在扯我,习惯反手挣了一把,却不知哪个王八蛋,踩了我的袍脚,就跌出列班来,不由一阵喧然大哗,没想是我,旁边的礼官正是熟人姚恩楞了楞,还道见多识广,有急智,乃习惯性条件反射道“龙武将军同金吾将军,春内供奉、内苑行走……行宫都部署,总宿卫使梁笑献词,恭拜圣安”

  玉阶华廷上的老皇帝眉头一动,露出一点点表情,却似万年冰峰,又沉容下去。

  左右列班中,却已经露出了诸如惊异、好笑、哑然、幸灾乐祸、看戏的表情。

  还可以听到很隐促的口气低语“不会拿新白辞来献吧。”,

  因为我剽窃的那些歌曲,多是白话文运动后的产物,语言直白通俗易懂,所以在通过乐工们在市井民间传唱引用,甚是流行,因为便于流传理解,又被当做类似“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之类《北府谣》以后的变体,称之为“新白辞”。但对大多数士大夫之流主流知识分子阶层,这种下里巴人的表达方式,还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而我门下聚拢了不少文学之士,虽然因为不时的流露,在作诗评词有点名声,但显然还是有许多人颇不以为然,更愿意相信我这个武夫的才名,是靠门下的高级枪手们堆碰出来的。

  这一会下来,我心念已经转了几转,还好自小唐诗宋词熏陶的功底扎实,已有了计较,义无返顾的将文盗的大刀,砍向几十年后的白乐天同学,你的大做《七德歌》我就华丽剽窃了把。

  乃从容拍了拍衣服,朗声道:

  “太宗十八举义兵,

  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

  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

  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

  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

  饥人卖子分金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