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现代历史复习资料(上、下)人教版-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1)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兴起的条件:
①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使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②生产经验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2)成就:
①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否定了上帝选定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谬论,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
②德意志学者开普勒发现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
③意大利科学家佃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证实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他注重实验、实践,被视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
④意大利的布鲁诺和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是卓越的思想家,他们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
★第四节 宗教改革
1、原因:  (1)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是西欧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 (2)天主教会是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反封建必然反教会。
(3)德意志是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因此发端于德意志。
2、性质: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
3、概况:  (1)德意志:发起人马丁?路德,引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战争,产生路德派新教。 (2)法国:发起人加尔文,形成加尔文派。是新教中的激进派,又称“胡格诺”,引发 30多年的宗教战争。    
(3)英国:国王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后出现了属于加尔文派的清教徒运动。
4、共同点:  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提倡宗教自由、简化仪式,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意愿。
5、作用和影响:  
(1)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2)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为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新教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章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640…168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1、革命的背景
(1)社会经济的变化:
①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兴起和发展:从制呢业扩展到采煤、炼铁和造船。
②资本主义农业出现“圈地运动”,使农民贫困化、成为雇佣了人,它导致资本主义农牧场的出现和发展。
③开拓海外贸易: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的中心,都铎王朝鼓励发展丁商业和海外掠夺。
④资本原始积累加速:海外贸易、海外掠夺和田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厂资本。
 (2)阶级关系的变化: 
①新兴资产阶级形成:金融家、大商人和手工:上场主实力大增。
②新贵族出现:经营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和牧场的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利益。
③封建王朝加强专制统治.旧贵族的势力被削弱.农民不断被转化为雇佣劳动者。
 (3)政治矛盾(直接原因):
 ①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矛盾尖锐.表现为议会斗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中结成反对派,拒绝国王征收新税,矛盾尖锐。
②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清教徒代表资产阶级追求积累资本的生活理想,迫害清教徒造成厂社会政治的紧张局面。
 (4)根本原因:封建主义的上层建筑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矛盾尖锐。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为反抗查理一世的宗教迫害,举行起义。
   (2)革命开始:1640年11月,查理一世召开议会,企图征税讨伐苏格兰人;反对派不仅拒绝征税,而且要求限制王权,革命由此开始。
   (3)内战:查理一世讨伐议会,1642年挑起内战。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纳西比和马斯顿荒原等战役中打败王党军队,结束了内战。经议会审判,以叛国罪于1649年1月在伦敦处死查理一世。
 (4)共和国时期: 
①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等人掌握大权以武力维护统治。
②发展工商业,厉行清教法规;征服了爱尔兰和苏格兰,并竭力维护英国,维护海外贸易。
③1653年底克伦威尔宣布为“护国主”,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原因:
①克伦威尔死后政局混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巩固统治秩序,倾向复辟。
②1660年查理二世恢复王位。不久便实行反攻倒算。政治斗争日益尖锐,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集团利益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
  ③詹姆士二世继位后企图恢复天主教.进一步危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辉格党和部分托利党人的反对。
  (6)光荣革命: ①1688年,辉格党联合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入主英国。第二年议会决定威廉和玛丽继承王位。
  ②“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7)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发展: “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限制王权在议会中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影响最大的是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后来,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三、革命意义
  (1)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3)反映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到来。
解释:
都铎王朝:1485…1603年统治英国。
斯图亚特王朝:160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逝世。她终身未婚,死后无嗣。她的远亲苏格兰国上继承王位,称詹姆土一世(1603—1625年在位)。他出身于长期统治苏格兰的斯图亚特王朝,从此英国处于斯图亚特王朝统治之下。
第二节  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
一、欧洲主要封建国家改革前的社会状况
各国具体情况:
1)概况:17世纪以来,法、俄、奥、普等国封建势力强大,有的地方封建势力割据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改变现状,因此希望借助王权的庇护获得自身的发展;封建君主也想借助资产阶级的力量进行改革.打击封建割据势力,增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
(2)法国:法国封建势力强大,贵族叛乱和宗教战争始终困扰着法国,使法国经常处于动乱之中,严重阻碍了法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3)俄国:俄国17世纪出现资本主义工商业,农奴制度和统治阶级的落后观念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使俄国落后于西欧。
(4)普鲁士:普鲁士在17世纪以后工商业有所发展,但无法与欧洲强国平起平坐,统治阶级不满,希望改变现状。
(5)奥地利:奥地利到18世纪建立了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帝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
二、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改革
各国具体情况:
1)概况:主要有法国路易十四改革、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和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改革。
(2)路易十四改革:
①政治上加强对地方管理。 
②军事上:规定中央有权调动各省军队,整顿军备。 
③文化思想上,严格控制,取消信仰新教的自由,全体臣民必须信奉天主教。 ④对外:争夺欧洲霸权.拓展海外殖民地。 
⑤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⑥通过改革,增强了国力,把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推向顶峰。
 (3)俄彼得一世改革:
①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②向西欧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建立海军和新式陆军,发展学校教育,提倡西欧的生活方式。                 ③鼓励发展工场手工业。
④结果;农奴处境恶化的同时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①重视发展教育
②招徕外国移民,改善交通,发展工商业。
③改革政府体制,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中央集权
④通过改革,普鲁士实力上升,跃居欧洲强国之列。
(5)特蕾西亚女皇改革:
①改革国家机构.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征兵制。
②推行土地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地主特权,缓和阶级矛盾。
③加强对教会控制,没收教会的财产,实行宗教宽容
④奖励工商业,保护关税,建立国家工场。
三、改革的影响
1)加强丁封建专制统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