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逐鹿崇祯末年-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顺军已经攻破保定,阻断了他南迁的退路。
  三月十五日,自成大军到达居庸关,唐通和崇祯的心腹太监杜勋竟然不战而降,李自成这时候也知道山东镇正在往关内急赶,连忙派张~率领两万大军前往山海关阻挡山东镇大军。而他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继续朝着京师进发。
  洪承畴和孙传廷虽然合兵在京和李自成大战了一场,但最终的结果却让崇祯很失望,王守仁、王六大军虽然精锐,但实在是少了一点,在强大的流寇面前,只坚持了半天。洪承畴和孙传廷不想将这两支部队都交代掉,率领一万多败兵退到西直门。
  李自成率领大军进京师,攻击平则门、章义门、西直门。洪承畴、孙传廷率军在西直门苦战,但可惜京师三大营和流寇刚刚接触便溃败掉了。洪承畴和孙传廷苦战之后,击退流寇,不过损失也很惨重,已经到了不可再战的地步,崇祯命人开西直门,放洪承畴、孙传廷大军入外城休息,以备再战。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亲自督流寇攻打京师外城。久攻不下。李自成想到了谈判。负责守城事宜地襄城伯李国大声回话:“我入你营为质。你当遣人与圣上面谈。”
  李自成说道:“何用为质。”话落让投降地监杜勋城进入京师传话。杜勋入城后。奔往大内。对崇祯说:“贼人人马强众。敌锋难挡。皇上自当为计。”
  李自成要求崇祯割地讲和。具体内容为割西北一带。分国而王。并犒赏军饷百万。此后可为朝廷内遏群“寇”。外制辽藩。但不奉诏觐。
  原来地内阁首辅陈演因为反对南迁。已经被崇祯罢官。因此崇祯咨询新任内阁首辅魏藻德。老奸巨猾地魏藻德一声不吭。只管鞠躬俯首。崇祯再三发问。魏藻德始终一言不发。崇祯只好拒绝李自成地条件。
  李自成见到崇祯没有答应条件。下令全线进攻
  监曹化淳按照迎贼公约。首先打开章义门。向流他各门也随即开启。北京外城陷落。
  除了洪承畴和孙传廷率领兵士进行了巷战外,京师三大营完全溃散,崇祯得知这个消息后,知道大事去矣,只好布置应急善后事宜。
  崇祯首先逼周后自杀,周后伤心痛哭:“妾事陛下十八年,卒不听一语,今日同死社稷,亦复何恨。”说完自身亡。崇祯又下令后宫嫔妃和懿安太后自尽,等到太监复命“娘娘领旨。”崇祯又叫来太子、定王、永王。崇祯安顿完三位儿子后,让他们易装出了宫城,为了避免被流寇一网打尽,崇祯令永王往洪承畴部,定王往孙传廷部,而太子则奔周奎家。处理完三个儿子的事情,崇祯在往坤宁宫的路上遇到十六岁的长平公主,崇祯对他说:“尔何为生我家。”挥剑向她砍去,长平公主用手臂一挡,手臂被斩断,立刻昏了过去。崇祯也没有再理长平公主,在王承恩的陪同下,来到煤山,上吊自尽。而王承恩也随之自。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大军进入内城,太监王德化率领内宫残存三百人在德胜门迎接闯王,太监曹化淳引导李自成从西长安门进入大内。李自成进入大内后,知晓崇祯、太子、二王下落不明,立即发榜悬赏。
  突如其来的政治变故,让大明官僚迅速瓦解,有一小部分崇尚传统士大夫气节的大臣选择了杀身成仁的归宿,其中皇亲国戚六人,大臣二十一人。这些人难免有些愚忠的思想,但他们那种视死如归的气节还是让人感动的。但更多的人选择了投降的卑劣行径,共有一千二百多大明官员投降。
  太子和二王的场有喜有忧,定王顺利赶到孙传廷部,被孙传廷救起,而永王则在战乱中失踪,洪承畴和孙传廷看到事不可为,退出北京。太子虽然顺利的到了周奎家,但胆小的周奎却将太子献给了李自成。
  李自成亲自审问太子,厉:“汝父皇何在?”
  太子答:“崩于宫。”
  李自成再次问道:“汝家何以失天,汝父何以至此?”
  太子傲然说:“我何知?百官。”
  李自成看到太子傲然不惧,吐自如,口气不由温和下来,问道:“汝父在,我当尊养之,汝毋虑也。”
  太子冷哼了一声说:“汝何不杀我。”
  李自成笑着看了太子一眼:“汝无罪,我妄杀。”
  太子闻言说:“如是,当听我一言:一不可惊我祖宗陵寝,二速葬我父皇母后。三不可杀吾百姓。”
  李自成闻言不由惊诧的看了一眼太子,这样的话竟然是一个不过十五六岁的少年说出来的,让他如何不惊讶,李自成叹息了一声,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摆了摆手,让亲兵将太子带了下去。
  三月二十二日,太监在煤山发现崇祯尸体,用门板将崇祯的尸体从煤山抬了下来,与周后的尸体一起停放在芦棚之中,可叹一国之皇上、皇后死之后,死后竟然受到这样的待遇。不久,这些太监又受命将崇祯和周后的尸体用柳木棺材安放,枕头竟然是土块。大臣中前往哭临的不过二三十人,不少昔日的大臣,对帝后的灵柩根本就不屑一顾。反倒是作为反叛势力的李自成,却能遵循传统礼仪,人情世故,下令改殡大行帝后。并且一切的殡事宜都是按照帝后的规格进行。
  这些投降过来的大臣不顾帝后的殡事宜,反倒一个个热衷于劝进李自成早登帝位,但李自成却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将目光放到了山海关。虽然攻破了京师,崇祯已经自尽身亡,但战事并没有结束,定王、永王还不知道下落,一旦让田羽接到两位皇子,以田羽的声望,到时候登高一呼,极有可能夺取自己的胜利果实,田羽一日不死,李自成绝对不会心安。
  前些日子,已经派张~率领两万精锐赶往山海关,但现在还没有消息传来,李自成希望张+能够在田羽之前进入山海关,凭着山海关之险和张+的两万精兵,极有可能将山东镇阻于关外,李自成现在需要时间,京师现在是一个乱摊子,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稳定。京师稳定住,就是李自成发兵与山东镇决战之时,消灭了山东镇,自己的江山就能够坐稳,当然李自成也不会放弃拉拢田羽,虽然机会渺茫,李自成不会不试。
第二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
  +按照李自成的命令率领两万骑兵日夜赶路准备在海关之前赶到山海关,现在的山海关总兵为高第,高第听说张+率领两万流寇朝着山海关方向而来,心中不由大急,他手中只有一万多兵马而且,而且多数都是步兵,只有少部分骑兵,由于李自成攻下居庸关后,连连奏凯,这些兵士的士气受到很大的打击,再加上李自成派出的细作在山海关散步了很多谣言,使得兵士更不知事情的真假,当时又没有电报电话,只能靠着侦骑或者塘报来传递消息,由于李自成已经切断了山海关与京师的联系,塘报根本就无法传到山海关,高第倒是派出了一些侦骑,可惜这些侦骑不是逃跑就是被流寇的巡逻队击杀,得不到最新的消息,高第也是寝食难安。现在张~率军而来的消息一传来,山海关更是鸡飞狗跳,不少人都打定主意投奔流寇混个出身,而不是为大明王朝殉葬。高第当然也打的这个主意,由于消息不畅通,不知道战事已经发展到了什么地步,因此高第也非常犹豫。
  高第不能痛下决心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强大的山东镇已经距离山海关不远了,一旦自己投降流寇,恐怕第一个受山东镇打击的便是自己这个山海关总兵,高第可没有信心打败山东镇,更确切的说没有丝毫信心认为山海关在山东镇的打击下会守得住。张~那里倒是有两万骑兵,但田羽曾经凭着几万兵马击败了李自成的部队,因此高第也并不认为一旦投降流寇,有了张+就有恃无恐。
  高第知道自己已经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个决定可能影响到日后的身家性命和荣辱,因此每天躲在总兵衙门里面和自己的几个幕僚商议办法。由于还没有接到京师陷落的消息,这些幕僚纷纷倾向于守住山海关,接应山东镇入关。高第一想到山东镇的战力就非常头疼,眼见着张~的部队距离山海关越来越近,逼着他必须尽快的抉择。山东镇似乎也侦知了张+的行动,朝着山海关进军的速度快了起来且派出两支骑兵离开大部队,朝着山海关轻骑而进。
  一个名叫石韦真的幕僚看了一眼高第,对高第语重心长的说:“大人李自成虽然势大,恐怕也不是山东镇的对手,况且我们投奔流寇,大人也会有什么大的发展,李自成有自己的嫡系,大人能够保住总兵的位置就不错了,如果我们接应田羽入关,击败李自成那可是定鼎的大功,到时候封侯拜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