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光绪中华-第5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备,而在其组织与训练,尤在其有远大的理想与健全的制度。以装备而论,在1830年之末,英国海军所用的尚皆为木质的帆船。其后受到法国的刺激,方才开始制造蒸汽轮船。1840年,虽曾制造了一艘铁甲舰“奈米西斯号”(H。 M。 S。 Nemesis),参加了鸦片战争、但仅为辅助性质。直到1859…1860年间方才先后制造了两艘装甲战舰──“武士号”(The Warror)及“黑王子号”(The Black Prince)姊妹舰。自此开始一个以铁甲舰为主力的“铁甲船时代”(The Era of the Ironclad)。此外,英国海军的早期在制度上也存在许多的缺失,直到1832年方才经由海军部长高理汉(J。 Coraham)大力改革。统一海军的事权,减少内部的消耗浪费;限制人身的体罚,改良升迁不公;建立海军服役及退休金制,增造海军新式战船。并将海军船只依据不同吨位及马力,划分为铁甲、装甲、巡洋、炮船、帆船、汽艇等级,以便配合编制。同时还严密舰队组织,加强兵员训练,维持严格军纪,因此气象为之一新。高理汉所订的最高目标,就是要使英国的海军做到“经济”、“有效”、“保持世界的优势”(具有世界海军二强的标准)。同时,还要与新发展的科学技术随时并进,实可以说是英国海军的一次革命。'1'
  二、“中国舰队”成立的时代背景
  “中国舰队”成立的时间,史家的观点颇有不同。一说于1834年东印度公司告终, “China station”即自东印度舰队(The East Indian station)脱离而产生。一说是在1865年东印度舰队在中国之部分船只独立成军。'2'尚有人以为自1864年东印度舰队已经分化,“中国舰队”开始以香港为总部,而成为一个分离的个体。但仍作为一个东印度舰队的支队(The East Indies Divisian),而由一位准将衔的舰长指挥。其防地则限于红海至北婆萝州阿琴湾(Achin Head)一带的区域。至于负指挥此二支队的舰队司令则由一位少将担任。他既负责管理印度洋事务、也负责管理中国方面的事务,故此时的中国及东印度舰队,实可以称之为一个“联合舰队”(The Dual Squadron)。其兵力包括一艘大型战舰或旗舰“爱勒考特号”(H。 M。 S。 Agincourt),2艘五级战船(“Cambrian”及“Castor”),4艘六级战船,5艘本质炮船和三艘蒸汽轮船。除调查船2艘不计外,合计有大小战船15艘。但其中仅有4艘快速战船,2艘木帆炮船及一艘蒸汽轮船留于东印度舰队。其余则全为“中国舰队”所有,其舰队司令则为考希伦(Thomas Cochrame)'3'。可是根据英国海军部的档案记载,却认为该一舰队(China station)成立于1864年。同时,并指出它在过去曾经隶属于东印度舰队,其后成为联合舰队的一个主要支队。其活动范围,有一个时期曾西抵澳大利亚、北达白令海峡。俄之海参威以及中国、日本海岸,甚至还包括中国的内河等广大地区。'4'综合以上所述,可知“中国舰队”乃由东印度舰队中脱离而独立成军,应无疑问。
  海军为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论及“中国舰队”成立的目的,实与英国在远东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英人自1805年即从印度的恒河流域进而扩张至印度的全部,1814年…1816年,征服了尼伯尔;1824年…1826年,控制了缅甸。同时,又于1826年越过了麻六甲海峡而进入南洋群岛,占据了马来亚及新加坡,而北婆罗洲等地亦皆入其势力范围。及至鸦片战争以后,除获占香港之外,并迫中国开放五口通商,而使英国通商的范围从南洋的新加坡、经过香港到达上海,连结成为英国人在远东所缔造的一个“松散商业帝国”。在英国人商业重于领土的传统观念之下,海军显然对于维护殖民地及商业的利益远较陆军更为重要。是以于该一地区驻扎一支海上舰队,实属必要。'5'
  其次,是海盗问题。南洋一带海域辽阔,岛屿纷岐,港湾丛错。而政治版图又相当复杂,分由当地的土酋及欧洲的殖民当局所管辖。因此乃使海盗大肆猖獗,经常出没海上,掠夺往来商船,杀害船上商旅。自麻六甲、马来亚、婆罗洲、苏门答腊、以至菲律宾的苏禄岛及民答那莪等地,无不有海盗活动其间,造成商业往来的极大危害。自1820年起,英国即不断地派遗其海军协助东印度公司的商船队对之征剿。惟以兵力有限,而范围太大,依然无法将之肃清。此外,在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也经常有海盗为患。尤其是连接大陆的澳门、海南岛及香港等地,更是海盗的渊薮。中国的地方官吏因为绿营水师腐败,海军力量薄弱,对之几乎束手无策,无可如何。有的官吏甚至对之实施安抚政策,“诱以官职,招以金钱”,以求无事,'6'但所收成效却不大。及至英国人占领香港,其海军即以镇压海盗为其主要任务。一方面调查港澳之间及广东沿海的岛屿港湾,以便了解海盗的藏身之所。一方面与广东的地方当局达成协议,共同合作,对海盗进行不断地打击。虽然取得相当的成绩,但仍须英的海军长期留驻于此。'7'
  再者,“中国舰队”的成立也与鸦片战后中英关系紧张有关。 1842年,中国虽因战败而订城下之盟,但一般民心并未屈服,不断地有抗英行动。或者趁机对英人袭击报复,或者加以暗杀泄愤,有时甚至发生一些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其中尤以拒绝修约和进城最为严重。虽经英方一再地抗议与交涉,均无结果。因之英国外相帕麦斯尊(Lord Palmerston)乃决心采取强硬政策,增强海军的兵力,以迫使中国屈服。'8'
  三、“中国舰队”的组织与兵力
  “中国舰队”的组织与英国其它舰队一样,使用同一原则,采取混合编制,自现代的铁甲到传统的帆炮船都有。大小不一、数量也没有限制,完全视情况需要而定。如同在鸦片战争之初,航行于中国海面的船只多达48艘,其后增援者尚不为计,但战后则又减至16艘左右。及至英法联军前夕则又增至64艘战船,而且其中大部份已换为蒸汽战舰。
  1864年,“中国舰队”与东印度舰队正式脱离关系而单独成军。至1869年左右,其所拥有的兵力,计有21艘,其中最大的是旗舰(Flag…Ship)“奥狄莎号”(Audicious),排水量为3774吨,是一铁甲战舰。其次是“泰利亚号”(Thalea)1459吨,为一巡洋舰。其它皆为炮艇及机帆炮船之属。其名称分别是“卡亚得斯号”(Charyadies),“摩提斯特号”(Madeste),“朱诺号”(Juno),“伊吉沙号”(Egesia),“莉莉号”(Lily),“伦达夫号”(Ringdove),“古鲁号”(Curlew),“洛普文号”(Lopwing),“侏儒号”(Dwarf),“赫尔奈特号”(Hernet),“米吉号”(Midge),“西斯尔号”(Thistle),“苍蝇号”(Fly),“吉斯瑞尔号”(Kestrel),“儆醒号”(Vigilant),“蚊子号”(Mosquto),“史文吉号”(Swinger)等。其中以“史文吉号”为最小,排水量仅有295吨。'9'
  “中国舰队”的此一兵力规模,其后并未作重大的改变,一直维持在20艘左右。从1882年的资料,即可证明。是年计有铁甲战舰(旗舰)一艘、快速舰4艘、帆炮船3艘、炮船4艘、炮艇5艘、通讯及补给船各一艘,合计19艘,载炮110门,官兵2567员名。兹将各船舰名称、吨位、马力、炮数、舰长及兵员人数附表于后,藉以了解其兵力之实际概况。
  1882年“中国舰队”兵力一览表
  名称舰别马力吨位指挥官载炮官兵学生水手合计
  IRON DUKE
  (Flag Ship)铁甲舰42706010Capt。 Richard
  E。 Tracey14门3524661459
  Cleopatra快舰……………………
  Curacoa快舰25402380Sumuel Long141943636266
  Comus快舰24502380James W。 East141943636266
  Encounter快舰21301970George Robinson141593631226
  Pegasus机帆快船9701130Edward F。 Day61041124139
  Albatross机帆快船840940Arnold J。 Errington4941219125
  Daring机帆快船920940F。 J。 J。 Eliott4941019123
  Lily炮船830720R。 Evans383611100
  Swift炮船1010756William Collins56291182
  Kesrel炮船830610William M。 Lang46241278
  Fly炮船490603Adolphus F。 St。 Clair45941174
  Zephyr炮艇530438Geo。 N。 A。 Pollard44741061
  Foxhound炮艇470455John。 M。 Mc。 Guhae447496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