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光绪中华-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俘虏就交给你们了。北边的兄弟们还在等着我,你们都是血性的汉子,我老丁……服你们!”
说完匆匆上马正要离开,棍布扎布在后面生硬的说道:“叫你的人看守俘虏,我跟你走!”
说着也许是看出丁汝昌眼中的为难,又加了句道:“他们也算好汉子,留他们性命吧!老丁,我们走!”
一行人继续向北,援救三十多公里外的楚库柏兴。
此时楚库柏兴的防御也到了最后的关头,依托着不坚坚固的防御工事,在付出了一个标整建制被打灭的代价后,还剩下了不到一万五千人在作最后的抵抗。外围持续进行着攻击的,是小尼古拉亲自督阵的两万四千多人的两个不满编的禁卫师。
小尼古拉也是做着最后的努力而已,当西南的阻援战一失利,他就不可能再继续打下去了。这一天的攻势从上午七点钟开始,打到了下午快三点钟,双方的部队全部都是疲兵,特别是他的部队,已经没有能力再打下去了。等到见到西南方的丁汝昌的旗帜,无奈之下他下令撤兵。
这一天十五万俄军的全线出击,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战果,除了西线略有小胜之外,东线基本上是完败之局,小尼古拉拼尽了他的最后一丝力气。当天的战役俄军死伤及被俘突破六万,而对手的这个数字也差不了多少。算是个两败俱伤之局。
在这一番攻势之后,双方都需要一个长时间的休整才能再战,这一天打下来,实在是太伤了。
正文 第二二二章 … 和平的曙光
 更新时间:2009…4…3 15:50:20 本章字数:6114
随着圣诞节和西方新年以及紧接着的中国元旦的来到,加之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双方也急需要时间来各自抚平伤口,战事的平息已经是在所难免了。
既是要过年,中国人的习惯总是要计算一下这过去的一年成败收支,不算不知道,算起来几乎要吓一跳,去年一亿一千万多两的财政收入,几项大开支下去,已经是入不敷出了1⑹ k  小 说 wàp。1⑹ κ。cn 文字版首发,其实这几年大多是没有余钱可用,内帑也慢慢的瘪了下去,我的出访行程虽说是省之又省,但是直接开销也达到了五百多万两,这还不算往来的礼物,沿途各地的准备,新建的应景工程等等开支,海军的战争消耗也令人砸舌,除去损失的八艘巡洋舰之外,还有千万两以上的直接开销等着买单结算,各种炮弹的消耗和维修费用,海军的后勤费用,以及用在支援菲律宾那帮起义军上面的钱,直接拨给天海国的钱,这几项加起来就近两千万两之巨。西北那边的战争更是花钱的大户,辎重消耗,士兵的赏金,抚恤金,各种药品的购入,运输成本的计算,以及雇用民间商家的钱,被服御寒物资,飞艇的消耗等等也要一千七八百万两。
这些都是战争的直接开销,用在军队上的钱又何止这个数?载沣的军改别看风光,但是也是花钱的大户,安抚军队也要用钱,不然被刷下来的那些人,早晚是要出乱子。军费直接开支是两千二百万两,加上这些就要突破三千万,这样算起来,这一年度的军费总开支就按进八千万两白银了。算起来这是我刚来到这个时代的一年政府总收入了,占到财政总支出的百分之七十多。快赶上当年疯狂的日本人了。
当然,岁入可不能全部用于军事上面。全国各地地教育基建全部是白花花的银子,这些是硬件。软件还有雇请教师,全国学童的中午和部分住校学生地晚间用餐费用,以及给各地蒙学的私塾先生的扫盲补贴,这些都是教育部明文要付给他们的钱,教育这部分一年的开销也要近两千万两。算起来这一年光是军事和教育,这两头就快把岁入花完了。
工业的基建还在继续铺摊子,陕西的延长油矿又扩建。卢汉铁路地兴建,上海的铁厂。大连地船厂和大修厂,这些都是国家的工程项目,每一项都是由工商部直接拨银过去的。这又是近三千万两。
当然,要算钱。今年肯定是亏的一塌糊涂,政府赤字据我地保守估计也要在五千万两左右,今年算是把前几年有的那点积蓄全部花光了。我内帑里也拿了一点出来,算是勉强撑过了这一年。
所以,今年的赐宴就没有去年那个规模了。一方面还在打仗,不宜太过奢侈,另一方面藩属国的君主也没有到齐,天海和暹罗就没有来,他们的国家也正在关键时刻,只是派了个使者过来送了点贡品。而我地回礼当然也不能少了,还是照去年的例额外又多加了一点。这方面绝对不能小气要省钱也不在这上面省。
当然。帐也不是那么算的,花出去的钱并没有像往年那样流落外国,全部都是花在国内,后勤上花的钱,不就造就了北方一批发了大财的商号吗?还有各种基建项目的兴建,这些成本的投出,往后总还是收得回来,而且也带动了周边民间,要说到教育,那就是更不用说了,没有教育地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教育就是应该亏钱的,一个国家要是靠教育来挣老百姓那点钱,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总的来说这些都还是好事,以前欠的太多了,总要慢慢的往上补,所以今年花钱多了点,我也不是太在意,在这个全面追求填补以前缺憾的时间段里,前几年的财政,赤字是必然的。
但是,毕竟钱不够花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这个状况还是给了我不少压力。以此为契机,1898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四年的头等大事,就是在谋求与俄国暂时和解的同时,开始发行新币,这个事情其实是拖了一段时间了,因为每次要进行的时候,政局和国家情势都不太稳定,而且经验也有所不足,而币制改革这种事情,是对内政有很大影响的,一个不慎就会出乱子。
所以,这一次的币制改革我打算用一个超长的双币共同流通时间来缓慢进行。这件事在盛宣怀的主持下,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计划,我也在批阅过之后提出了几点意见交由他们修改,在年末批准后,在二十四年正式开始施行。
新币的发行只是新增了一种流通货币——银元,以我的侧面像为银币的正面,上下分别用中文表示光绪二十四年和阿拉伯数字1898,背面则是一个祥云团龙的图案,下方用汉字标写大清皇家银行字样。等价一百个制钱。首批宝源局已经在光绪二十三年分别在北京宝源局和江宁铸币厂铸造了一亿枚,等价为一百亿枚制钱,此时由于一年未铸发新的制钱,所以通货是有点紧缩的,而且出现了银贱钱贵的现象,一两银子只能换到七百七十几枚制钱(真实历史中,光绪十五年的数据是850个制钱,但官方比价不是。)这批钱大约是一千多万两白银,虽然对于庞大的经济总量来说这几乎不值一提,但是这是一个逐步淘汰的过程,以三年的双币制期间计算,大约能够算出三年后的社会货币总量约在十三亿两白银也就是一百亿银元左右,在三年的期间里,要再发行这么多的银元出来,逐步与官银相取代。但是要是直接将这么多的银元投入货币市场,那么因为是双币制,所以立即就等于是货币膨胀了百分之百,这对于经济安全来说是致命的。再说我也没有那么多的金属银来铸造银元,所以,只能以微量来逐步承代。
这几项现象。都是对发行新币的倒好现象,所以,在颁行新币的诏书中。除了声明新币地稳定性由皇家保证不容置疑之外,还申明了金属银在流通中的有效性期限是三年,同时宣布正式停止铸造官银。原有的各铸银州府,将派出专门机构,在全国若干个区域内以新币回购流通领域内地官银,以三年的期限到期为止,将禁止一切金属银和金属金在货币市场上的流通。天下臣民一体见证。若有籍此机会囤积银两以牟利者,一经告发。严惩不怠云云。
同时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避免了以往中国经济对银本位的过度依赖,因为中国本身产银量并不多,并不足以影响到这个巨大的经济体。所以,对外来银两的需求就更为严重,而近几十年来由于大量的外购商品,银两流出更为严重,通缩是早就存在了地现象。但是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见识也没有这方面地能力来改变这个现象。当时我这可怜的一点点经济知识都几乎没有人有个基本的概念,只是知道一枚制钱有的地方能买三个馒头,有地地方就只能买一个。有的地方譬如山西,二两银子一年的收入已经是下层老百姓中不错的了(按,很多人说的什么乔家大院,那里面地那些银号的学徒工,一年的收入就是2两白银,转正后4两。北京雇一辆大车一天。也只要十几钱银子。所以说清末不穷,是怎么穷的?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