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大帝-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夜里,缅兵们三三两两的出城回营,许多阿瓦城中的无赖见有机可趁,纷纷出动,劫掠四里,偏偏白日里青衣被缅兵们吓怕了,不敢出来索人,就这样一直闹到天亮,城东还不知被谁放了火,整整烧了半条街,百姓们缩在屋里不敢出来救,整个夜晚都是喧嚣。
紧接着驻扎在城外的郡兵们又闹将起来,原因无它,弟兄们辛辛苦苦跋涉千里前来讨贼,如今逆贼已除,据说明军已被新始皇帝丰厚的犒赏了一次,咱们缅兵虽然比不得明军,但是你国库里好歹要掏出一些银子来抚恤一下死难的兄弟再给其他一些兄弟送点来回的路费吧。
这个理由并不算过分,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管理国库的右参政阿伦双手一摊,直翻着白眼对索要赏赐的郡守、缅将道:“国库早已被逆贼王莽白掏空,弟兄们辛苦了,本官也想好好的抚恤一下弟兄,可本官变不出银子来啊,诸位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当兵的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这还用说,城外的郡兵大营犹如炸营一般闹开了,他娘的,老子出生入死(谈不上,也就是跟着明军后面吆喝,打仗时没瞧见人影。)、跋涉千里,(这个也算功劳?)为国为民来打仗,你他娘的居然敢不给赏钱?于是,第二日,更多的缅兵带着武器入城,守卫在城门的门丁屁都不敢放一个,接下来便是这些郡兵们的拿手活了,一个字——抢!
阿瓦大乱,越来越多的缅兵挨家逐户的开始抢掠,但有不服气的就是一个砍字,**妇女之事满街都是,整个土瓦瞬间沦为了人间地狱。缅官们吓了一跳,聚在一起商量之后才想起了城内还有一个主角没有出场,于是纷纷跑到明军大营请命,请求朱骏调派明军弹压,不想刚到大营门口时便吃了闭门羹,门口的守卫死活不让进,最后还是周慕白出来和缅官们大谈主权高于一切,这是缅甸内政,皇帝陛下终究是外人不好插手。
折腾了整整半天,周慕白这才一脸为难的回去禀报,朱骏当即决定,明军出营四处弹压滋扰百姓的缅兵,这才将此事平息下来。
一阵腥风血雨过后,阿伦带着一干官员在明军大营门口长跪不起,声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大明皇帝监国,否则纲纪日崩,诸侯不服,只会将缅国拖入内乱。连乞求了三、四次,朱骏只是不忍夺缅国王室之国为借口拒绝。
另一边,讨逆的郡守、将军们也纷纷跳出来,扬言王廷不给犒赏便发兵杀进城去。最后还是朱骏出面召集各地郡守拖缓些时日才算作罢。
但自此之后治安日坏,许多地痞无赖肆意妄为,城外的缅兵三五成群的进城劫掠,虽然规模都不算大,也弄得的整个阿瓦城乌烟瘴气,民怨甚大。正在这个时候,坊间开始流传出各种谣言,有说各地郡守不服打算作乱从此国家不安、百姓颠沛的。有说大明皇帝仁厚英武,只有他才能镇住缅国局势的。有绘声绘色描述大明皇帝如何如何英武,弹指之间便打破N(N大于或等于一万)万大军的,百姓们也不是傻子,立即就明白大明皇帝监国的必要性,否则当今这种局面不但得不到改善,只会日益恶化下去,非但如此,国家还会陷入内乱,各种军阀肆起,到时遭殃的还是自己。
谁来治理国政对于百姓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地是能够给百姓们得来实惠。眼下。大明皇帝才是真正能够使得国家安稳。能够为百姓牟利之人。于是。成千上万地缅人百姓也纷纷随着阿伦等缅官长跪在明军大营前。乞求朱骏监国。以至于人数越聚越多。人们惊喜地发现。只要你在明军大营前聚留。作乱地缅兵和当地地地痞就不敢靠近。这些人再混帐。也不至于敢在太岁面前动土。
三日之后。大营门前已聚集了黑压压地一大片人。每隔一刻钟时间。无数人在阿伦地带领下高呼:“大明皇帝万岁。乞大明皇帝陛下奉天监国!”
聚在营门地官员百姓足有十万之众。一起哄然喊开响彻天际、余音不绝。
大营内。朱骏正与一干臣子、将领闲聊。说是闲聊。其实也不过是询问一些李定国地缅北军所面临地困难。朱骏再让周慕白一一记下。北军身经百战。抵挡吴三桂地大军不成问题。所缺地只是粮草辎重。而南军(包罗神机、神勇、山地、水师等营。统称南军。)训练有余、饷银充足。所缺地只是战阵地历练。朱骏沉吟了一会对李定国道:“李爱卿。缅北乃是兵家必争之地。朕将它完全托付于你。从此之后。李家世代镇守缅北。阿瓦城以西。皆是李爱卿所辖之地。所有粮草辎重、新兵丁口。李爱卿可在缅北征集。”
“皇上。”李定国大吃一惊。不由得离座道:“这如何使得。请陛下收回成命。”
李定国地顾虑是有地。世代镇守这样地特权除了云南沐家之外大明朝绝对找不到第二个来。如今朱骏要让李定国世袭镇守缅北难免会引人眼热。到时反而成了众矢之地。这就不好了。
而朱骏却又是另一番顾虑,缅北的防务李定国的北军是一定要挑起来的,钱粮辎重不如就地征收,若是从缅南运输过去,徒增损耗不说,还浪费民力。因此整个缅北的军政大权必须交付在李定国手里。再加上缅北贫瘠,朱骏所图之地正在缅南,以此来控制南洋。缅北就随便让李定国折腾,只要能好好守住缅北给朱骏一个好好的缓冲地带就行。
李定国的忠诚朱骏也是信得过的,似他这样的人物若是早先便投降满清现在至少也能落个与吴三桂、耿精忠等人的地位,世袭罔替的外姓藩王是跑不掉的,可是李定国没有选择降清,就算被逼到了缅北,在山林中三餐不继也没有选择投降。
满清可以让吴三桂镇守云南来清剿李定国,自己为什么不能让李定国镇守缅北清剿吴三桂呢?
“李爱卿不必说了,朕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你安心去缅北整顿军务民政,朕在后方会为你做主的。”朱骏劝慰两句,又道:“李爱卿忠心为国,朕若这点识人之明都没有,岂不是个大大的昏君,如何能挑起恢复山河的重担,朕广开言路,却绝不会偏听偏信,若有人在御前诋毁李爱卿,朕绝不饶他。”
李定国第一次听到永历对他给出这样高的评价,想起曾经在四川、湖南、广东、最后退到云南、缅北等地的艰辛作战,如今终于得到认同,忍不住流下眼泪哽咽着嗓音道:“微臣沐浴皇恩,敢不效死力。”
这时有校尉入账禀道:“皇上,有人为了恳请陛下监国,竟撞死在辕门柱上,营门外已乱成了一团。”
帐内将校们静了下来,侧耳一听,果然听见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嚎哭声。一直坐在帐下不言声的周慕白站了出来道:“皇上,微臣以为火候差不多了,若皇上再拒绝,只恐会寒了缅人的心。”
朱骏长身而起:“走吧,去营门看看。”
第一第七十三章:装逼
“逆贼王莽白屠戮宗室、导致王室子嗣殆尽,若随意择人继承王业,恐众心不服。下臣肯请皇帝陛下为我缅国江山百姓监督国政,使万民安居,百姓乐业,陛下若允,实乃我缅国之幸,万民之幸矣。”阿伦之乎者也的一大堆,目的只有一个,趁着现在的机会赶快抱住朱骏的大腿,将来不管朱骏是否监国,明军绝对是缅国国内最强的势力,放着这么粗的腿不去抱,岂不是没有天理?
“下臣附议右参政所言,请陛下奉天监国,使我缅国百姓安乐,吾等愿为陛下效力。”呼啦啦一大片缅官与缅将纷纷拜倒,只留下十几个缅官尚在犹豫,随后也拜伏于地。
朱骏掌握缅国大权已经成为既成事实,这个时候谁还敢不上道?先前稍微有些骨气的缅官早已被王莽白诛杀殆尽了,所留下来的不过是一群磕头虫而已。
“请大明皇帝陛下监国,吾等蚁民翘首以盼。”有一些缅甸士绅在远处也大声附和。
朱骏不动声色的望了望四周,在众人的期盼下开了口:“朕意已决,绝不干涉下国政事,缅人之山河该由缅人处理,此例绝不可开。”
朱骏言辞拒绝,原因无它,只因为缅人并非诚心归附,只不过是摄于自己的威势和明军的威武而已,现在答应,待时日久了之后,定会有人制造借口闹出事端。
“现下朕已派人四处搜寻缅王子嗣,国政之事暂由你们这些缅臣代理,朕在这里住些时候,择日拔营回缅南,诸位定要克敬职守,安抚百姓,以待新王。”朱骏言尽,转身下了高台,身后随从呼啦啦的跟了一片。
当夜,明军全部在阿瓦军营中驻扎,各地的讨逆兵马分别驻扎在城外,自然少不得犒劳三军、论功行赏,朱骏宿在军营里,缅官们虽然苦苦请求朱骏入宫居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