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来到大唐的村官-第7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好的一个事情,有可能是因为没钱而不得不停止。不过李承乾站了出来,说:“父皇,这是为民造福,经费就由我皇家自出,不用朝廷来分忧!”
老李听到这话,倒是意外的很,以老李自己的行事风格,那是能用朝廷的钱就用朝廷的钱,哪有自己掏腰包的。像他以前都是一直在挪用朝廷的钱。
对于李承乾现在的行为,却是不解得很。
李承乾接下来说什么农业学院会配合朝廷,把庄稼种子推广给天下的百姓种,让天下的百姓收入多多,但是他则要对农业学院有完全的指导权力。农业学院的钱全由东宫出,后面农业学院为了能自己维持自己,可以把优良的种子以市价卖给百姓,收的钱归农业学院所有,补贴农业学院的费用。
这话的意思,差不多就是农业学院在朝廷挂牌,配合朝廷的要求,但想做什么,怎么做就是李承乾说了算了。还有经营权,发明,发现的优良种子,推广给百姓也可以收点钱,这钱就交给了农业学院自己用了,不用上交朝廷。
但是这些儿条件,在老李等人看来,却是有些儿无关重要了。
不用朝廷出钱,又是用朝廷的名义在给百姓做实事造福,这是多好的事啊。权力什么的,难道一个太子还不能有吗,而且农业研究这些东西,朝廷又不懂,让懂的人去做就行了。经营权嘛,都不用朝廷自己出钱了,让学院自己赚点钱也是应该的,而且卖种子收点钱也是常理的事情。
这般考虑,朝廷马上放下了态度了,好,让你的农业学院成立了。
孔颖达和段伦都高兴地接下这件事,由他们来跟进。
孔老头是个做文学的,哪懂这些?李承乾想道。不过有段伦在,一切事情倒是好办了!
学院的事情余热还没有散,孔颖达和段伦还凑在一起商量时,李承乾想到了要建一个学院,要钱要地。总之还是钱的问题。
但是他最近似乎身上没几个钱了。
因为海船的筹资,让他把大半的身家都贴进去了。
现在要再拿出大笔的钱来建学院,那可就是抓襟见肘了。
但是刚才都和老李说了,不要用朝廷的钱,现在再开口,那可就羞涩了。
不过他想到,不用钱,那么要个地也成。
像信鸽学院,学院建筑是从新建的,花的钱多,而且时间也慢。为了加快时间,建筑都往简单的弄。
所以现在信鸽学院是比飞信局还要简约的建筑了。
要是有一块现成的建筑,那么就可以省去一大笔钱,而且还能缩短时间。
于是李承乾打起了朝廷的主意。不能要钱那我要地哈!
“父皇,此时眼看就要进入四月,若是重新建个学院建筑,那非得弄到明年去了不可,儿臣想要一座现成的建筑,能容农业高手马上进入学习,研究,并且传授农业知识给新生们。”李承乾向老李说道。
老李一听李承乾这话,就知道李承乾是缺钱了!
他忍不住哼哼了起来,就知道你小子不可能“不差钱”。
因为老李自己最近也“差钱”。
这说起来,还要怪到他家的败家婆娘身上,自从去年听了李承乾的海商的事情后,她就全力地投入其中了,同时也把内库的钱填进去了,这就造成了老李想要花钱却是抓襟见肘了。
老李找败家婆娘反抗过,这才有了败家婆娘对外开放海船的事情。
第793回:【农民老伯】
……开放了海船,第一个上贼船的就是李承乾了。
这小子也同样是把钱都给扔到船上去了。
傻吧!
更傻的是,这小子竟然还想到在这时候开新的项目,还是用朝廷的名,自己出钱。
开始老李意外的就是,李承乾钱用到了贼船后,竟然还这么有钱?
现在李承乾自己暴露出来了,原来他也差钱,只是刚才开海口说不用朝廷出钱,现在不好说钱的事,只好说地的事。
老李冷笑了两声,哼哼,看你以后再冲动。
朝廷是这样的,你要是免费帮他们干活,那么他们都高兴。
你要钱要地了,那他们就要商量了。
对于这样的嘴脸,李承乾鄙视之。
这时,一个太监跑了进来,在李承乾的耳朵里说了几句。
他听了,眼睛不由一喜,太好了。
太监下去后,李承乾站了起来,拱手向老李说道:
“回父皇,我母后刚才让内侍传话,以后农业学院的经费,由东宫与内府代表皇家承担。另外在芙蓉池旁边的菡萏院一直空着,不如用来当农业学院的校园,如何?”
嗯嗯,还是老妈好啊,知道这时候李承乾正缺钱,竟然来送钱送地了。
听完李承乾这样一说,菡萏院也是皇家的,这样一来,钱不用朝廷的,地不用朝廷的,那不用商量了。
大臣们都望着老李,老李见“众望所归”,于是答应了下来。
这样一来,农业学院的事情就敲定了。
下了朝之后,李承乾跟着段伦去察看了一下工部下面分管农业,研究庄稼的部门。
段伦一路上都显得很羞涩,李承乾很奇怪,但到了农业部门后,才知道他为什么羞涩了。
这里就像是繁荣的长安的贫民窟最差的建筑一般,屋顶的瓦片破破烂烂的,只怕下雨天都会漏雨了,所以这里住的人用茅草在屋顶上打了补丁!
“这,这……是朝廷的部门?”李承乾瞪大了一下眼睛,吃惊地说。
段伦羞涩的点了一下头。
再走进一看,刚好遇到了两个泥腿子的农民老伯,他们见到了段伦尚书还有李承乾这个太子,他们俩不由一愣,眼睛露出了迷茫。
“你们是……”一个农民老伯问道。
另一个农民老伯眼睛一惊,吃惊地说道:“你是段尚书!?”
段伦也是被弄得一愣一愣的,听到终于有人认出自己来了,连忙应下:“嗯,我就是段伦。”
“啊!——”没想到真的是尚书来了。
他们俩连忙行礼。
“范某见过段尚书!”
“柴某见过段尚书!”
段伦连忙摆手,说道:“在你们面前这位是太子殿下!”
范柴二人这时更加吃惊,在段伦咳了一声后,他们才连忙行礼。
李承乾此时的惊讶,并不少于他们。
他有些儿不敢相信地问:“两位农民老伯,是工部的官员?”
范某点头应是:“我等只是做一做庄稼的小吏而已。”
听到肯定回签,李承乾转过头,有些不敢相信地看向段伦,你这个工部尚书,竟然连下面的人都不认识你,你真是够行的!
段伦张了张嘴想要和李承乾解释。
李承乾摆了摆手,反而对农民老偷看说要进去里面察看一下。
进了里面,李承乾见到了七八个人,这还是留在农业属里面的,有一部分人都出去工作了。而见到的这些人,大都是又老又瘦,而且长相比起外面的官员要丑了一些。
在院子的角落里,放着一排子庄稼的种子,过去一看,是水稻的种子。
李承乾点了点头。
“这些是什么种子?”李承乾问道。
“这些是年前在全国各里收上来的好种子,要经过种植后确定真的好后,再发放下去给别人种。”一个姓魏的负责人,对李承乾说道。
“你叫什么名字?”李承乾问道。
“单名索。”他说道。
听到这名字,李承乾差点儿笑了出来。不过还好忍住了。
他继续问道:“这些种子怎么样?”
“都是优良的种子,每亩都要比现在种的水稻要多出一两成的产量。”
一两成,百分之十和百分之二十,这相当不错啊!
听到这句话,李承乾奇怪地问:“这么好的种子,怎么不发放下去,让百姓们的庄稼多产?”
魏索无奈地说:“这些种子没法留种,留了种也没有第一次的产量了,只怕比普通的水稻还要差!”
接着他解释了起来,原来大唐高产的水稻是有,大唐是以农为本的,那么对于农业还是很关心的,这全国里有什么好种子都会送到长安里来。
之前的三季稻都是有过的。
但是唐朝要推广的庄稼,高产是一个标准,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这不像后世一样,农民要种水稻,就去种子站买一袋种子,就直接回家种了。但唐朝不是这样,他们第一年种了之后,生产出来的水稻要自己留一批做为第二次种的种子。
像这些全国送过来的优良种子,种了一年后,留下的种子再种,就没有了第一年的产量了,几年下来,那么产量就比普通的水稻还要差了。
这也就变成了朝廷有优良的种子,百姓却没办法享受得到了。
“那你就不能让百姓一年来这里买一次种子吗?”李承乾问道。
魏索叹了一口气,说道:“这里的种子不够卖,而且要很大片地域一起卖种子,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不是我们几个人能办得来的。”
哦,这样说来是缺少了人力物力了!
“看来,这就是我需要办的事情了!”李承乾感慨道。
魏索听着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