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征战岁月-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狠狠夸了自己一通之后,又委婉的表示,因为国府很多大佬的反对,说什么自己来历不明,又是和日本人积怨甚深,恐授予高位,引起日本人的不满,进而挑起中日争端,反而不美,等等,一句话,他蒋委员长也很为难,望唐秋离体谅他的苦衷。

    原来准备答应的一个集团军的编制和番号,实难实现,只能给一个师的番号,至于编制,倒是没有提,其中的余地还是很大的,应该是蒋委员长知道自己手下的兵员数量,不好硬性限制编制,那岂不是逼着自己削减兵力吗?精于权谋之术的蒋委员长,怎能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给予的番号是,国民**军陆军新编华北**师,师下设旅、团,至于如何设置,由唐秋离自行决断,报军政部备案即可,该师在军事上,受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直接管辖,鉴于目前的形式,调归二十九军节制。

    **师师长唐秋离为中将军衔,旅长为少将军衔,团长为上校军衔,其余各级军官,均按担任的职位,授予相应的军衔,唐秋离和其手下各旅、团级军官的委任状,经军政部签发,由国府行政院副秘书长秦玉德随身携带,并代表蒋委员长,主持授衔仪式。

    在信的末尾,蒋委员长提出,**师在华北做短期休整后,即开赴陕西对红军作战前线,协同张学良、杨虎城剿灭流窜到陕北的朱毛红军残部,为党国再立新功。

    看完这封长得让人眼晕的信件,唐秋离明白了蒋委员长的意思,通篇就是末尾那几句话,才是真正的戏肉,也是蒋委员长的真实意图,前面的内容,都是鲜花和掌声,也是换取自己的部队,去陕北前线剿共的必须筹码,之所以是提出,而不是命令,包含着试探的意思,看自己新收编的这支武装,能否听他蒋委员长的话。

    唐秋离对于这位蒋委员长的政治手腕和权谋之术,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一封信里面,把一位政治人物的所有手段,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个国府代表,手里捧着清茶,看着这位年轻人目无表情的样子,都猜不透他的心里活动和变化,按照各自的理解,去推测唐秋离的想法,屋子里静极了。

    未完待续

    bk 



第二百二十章 西南望太行一

    第二百二十章西南望太行

    唐秋离放下信,看着这三位热切的目光,淡然一笑,没做任何表示,刘成万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原来在天津和那位国府特使达成的条件,莫非有了变故?这回,是不是改变了条件和要求,才让秋老弟如此态度,他有心想询问,可是,这次的首席代表不是他,而是国府那位副秘书长。

    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的秘书长王汝山,看着这位年纪顶多不过二十岁的血手团的领袖级人物,感到这个年轻人很难对付,从他的表情中,你看不出任何心理变化和情绪上的波动,几乎没有破绽,无处着手。

    他思考再三,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唐秋离,上面是冀察政务委员会提请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国民**军华北**师师长,陆军中将秋离,担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一职的正式批复。

    这筹码下得够大,又是军职又是政府职务,看来,南京的老头子,对于张学良和杨虎城剿灭朱毛红军不力,很是着急,把宝压在自己身上,这个任命,显然是得到老头子的批准,否则,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宋哲元,给他个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私自任命自己。

    王汝山看自己对前一封信没有反应,才另加了筹码,看来,有时候,做人迟钝点好,傻人有傻福吗

    其实,他们都猜错唐秋离的心思了,唐秋离考虑的是另外一件要紧的事情,就是自己接受了国民政府军政部的任命,把部队改编成国民**军,部队其他人还好说,李洪刚和周玉山他们这些**党员,会是什么反应?

    毕竟他们在中央苏区,和**生死厮杀很多年,不知道有多少他们的战友倒的枪口下,这种仇恨,是很难化解的,这些**党员,都在部队担任各级指挥官,一个不好,闹得人心浮动,这些在脱离部队,那就得不偿失了。

    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先接下来这些任命,送到嘴边的好处不吃,那是傻子

    接受了任命,自然要表示一番心意,唐秋离慷慨激昂的表示,忠于国家,忠于政府,忠于领袖,这句话是最主要的,老头子也最想听这句话。

    在场的东北军系统的将领们还好说,甚至有些兴奋,毕竟他们认为自己出身于正统,现在有一种回归的感觉,那些**党员系统的人,脸上的表情就复杂得多,有震惊、有难以置信、有痛惜,幸亏在场的没有那些掌握兵权的,几个**党员身份的支队长在,否则,不知道还要起什么变故,慑于唐秋离在部队的威望,这些人没有过激的反应。

    唐秋离命令通讯员,各部队大队长和机关处长级别以上的军官,三个小时后,到指挥部开会,他得提前预防,这里的事情,很快就会传出去,给这些**党员一个心理准备。

    宴会结束后,唐秋离给三个国府代表,每人十根金条,这是必须的,国民政府官场的惯例,另外,他还给那位行政院的副秘书长秦玉德多塞了五根金条,很显然,这位副秘书长,是能在蒋委员长跟前说上话的人,否则,也不能担当这么重要的使命。

    有他在蒋委员长跟前说上几句好话,对自己太有利了,果然,秦玉德眉开眼笑,一副心领神会的样子。

    临走前,王汝山掏出一封信,递给唐秋离,并一再嘱咐他,一定要等他们离开后再拆开,唐秋离有点儿啼笑皆非的感觉,这些政界老油条,属牙膏的,一点点往外挤,对此等本事,唐秋离唯有一个“服”字。

    送走国府代表,唐秋离见离开会还有点时间,打开信,是宋哲元以私人名义给他的信,在信中,这位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委员长,称兄道弟,大吐苦水华北这个日本人如狼环伺的地方当官,真的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上怕辜负了国府的信任,中怕触怒日本人,引起两国争端,下怕民间百姓误解自己是汉奸,敦促唐秋离尽快赴任,以减轻他的负担。

    在信件的最后,他以一个老大哥的身份,告诫唐秋离,这里不比东北,凡事都要谨慎,三思而后行,尤其是在处理和日本人的关系上,那更是要谨慎加谨慎,一个不好,掉脑袋的可能都有。

    唐秋离品出这位宋委员长的意思了,那就是,你在东北咋闹都行,把天捅破喽都没人管你,说不定蒋委员长还高兴呢?在华北这个地方,你最好老实点,和日本人搞好关系,别动不动就操枪弄炮的,要是弄出点篓子来,别说老哥我没提醒你

    这封信应该是蒋委员长授意,经过宋哲元自己加工过的,通篇都符合蒋委员长当前的国策,不要招惹日本人,但是,这话由蒋委员长自己说出来,还真有些不好意思开口,那岂不是说,堂堂中华民国的领袖,怕小日本儿吗?

    这话由宋哲元说出来,正合适,毕竟他现在是唐秋离在军事和政务上的领导,也真难为这位宋老兄,揣摩着领袖的意思,还要显得是自己的考虑,别把领袖抖落出来,就这封信,不知道累死他多少脑细胞,这也告诉唐秋离一个信息,不去招惹日本人,是蒋委员长的心理底线。

    开会的时间到了,唐秋离到了会场细一观察,果然,李洪刚和周玉山、郑勇他们一脸黑线,看着自己的目光,就像个叛徒似的,还有不解的陌生。

    再细观察,还有决然和义无反顾,那意思分明是说,把我们都绑了,送到国民党那,你指挥长还能换不老少银子

    这些老伙计,要不是了解自己的为人和尊重自己的威望,怕是早就炸锅儿了,这事儿还真不好说,告诉他们,一年多以后,会发生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你们痛恨的蒋委员长,被张学良和杨虎城给抓起来了,然后,还是**提出逼蒋抗日的条件,把他放了,最后红军都接受了改编。

    咱们只不过先走了一步,这话他们信吗?还不自己看成妖精,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西安事变的偶然发生,未来的历史走向,往何处发展,谁也不知道。

    他宣布了部队已经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列入**序列的决定,李洪刚和周玉山、郑勇他们的脸,当时就青了,有几个党员,当场掉下眼泪,在他们看来,这是自己在血手团开的最后一个会议。

    就算是指挥长念着老感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