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9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来想去,在襄樊未下前,换了江善,不太妥当。

    于是,皇帝陛下终于派出异议,亲笔写了一封圣旨,语多安慰,又言劳苦功高,回京之日,当享尊荣云云,加上枢密院的批文,送去了军前。

    对于军前上将来说,这已经是非常之危险的信号了。

    文书到了军前,差不多就是圣旨加枢密院谕令,江善览后,志得意满。。。。。。

    从这个上面可以看的出来,这是一位相当纯粹的军人,出身贫寒,没有经过朝堂洗礼,一直在军中厮混,对于军务,熟的不能再熟,但对朝廷如何如何,却不甚了了的一个将军。。。。。。。

    不过,这不代表他身边没有明白人,心腹左右多有进言,劝江善上书朝廷,详言军中诸事,或者,寻亲近友好,打探朝堂动静等等。

    不过,都为江善所拒,他觉得,有皇帝亲书圣旨为凭,谁也动不了他,只要皇帝陛下对他信任有加,也就不用顾忌太多,左右所言,杞人忧天而已。

    到是枢密院的批文,驳回了他的保举之议,让江善十分的不舒服,颇觉这些枢密臣子们,根本不知道军前诸事,只知道在朝中蝇营狗苟,争权夺利罢了。

    可以说,他领河洛兵权多年,令行禁止,又领兵数十万,征战两载,让他的心态悄然起了很多的变化而不自知。

    若是换做当年他在张培贤麾下领兵的时候,他断不会生出这许多念头。

    只是位置到了,军中大将,一言九鼎,莫可违之,折洵这样的折家子弟,为其羽翼,种燧,种怀玉这样杰出的种家子弟,在他麾下效力,吃了亏也不敢言声。

    这样的威权,让他陶醉其中,不可自拔,心里面不可自制的便有了,这天下间,除了大秦皇帝陛下,又有谁值得让我江善尽忠效死的错觉。

    实际上,很多人都曾经产生过这样危险的念头,不独他一个,只是结果不同罢了。

    他不知道的是,来自遥远的长安的目光,从成武十三年开始,就一直在盯着他,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很快摆在一张桌案上,供人览阅。

    到了成武十五年春,江善迫不及待的率兵南下,围攻樊城的时候,那目光的主人,终于给他下了个定论。

    江善江君慈,时日无多矣。。。。。。。。。。

    (嗯,订阅有所增长,也应该是最后的辉煌了,将血将要完本,只是结局还没太想好,不能太突兀,不能不合情理,有的琢磨呢,要不。。。。。大家献计献策,给阿草提点意见,来个集思广益?)(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东去

    大秦成武十五年春,大将军江善率兵南下,第二次襄樊之战顺势拉开帷幕。

    秦军水陆并进,围樊城。。。。。。。。

    因秦军水军依旧不敌淮右水军残部,无法彻底切断襄阳和樊城之间联系,所以依种燧,魏怀德旧法,以投炮封锁汉水江面的,大军主力猛攻樊城不休。

    到了此时,谁都能看得出来,樊城之陷落,乃早晚间事了。

    但樊城之战的惨烈处,还是出乎了秦军上下的意料之外。

    本来,依照大将军江善的谋划,应该尽快破了樊城,然后顺势进军,渡过汉水,进围襄阳,那个时候,即便襄阳,江陵等大城急切之间,不能轻拔,大军也有充分的时间,在冬天到来之前,扫平荆襄之地,让江陵,和襄阳成为孤城。

    但樊城之战,却给了秦军当头一棒。

    大军围城二十余日,秦军将士登上城头十数次,依旧被樊城守军拼死挤下城墙,无功而返。

    樊城守军之顽强,令秦军各部,尽皆侧目。

    当然,这也与南宋枢密使岳东雷,在很早之前,便收回驻守各处之精兵强将,尽数集中于樊城,襄阳这样的大城有着干系。

    但接连战败的襄樊守军,在这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爆发出来的战力,确实让人意想不到。

    樊城军民,在孤立无援之下,并未向秦军请降,而是选择了与城同亡,不死不休的跟秦军纠缠了起来。

    这个春天。樊城内外。尽成焦土。

    箭矢像蒿草一样。插满城上城下,樊城外城,几乎被秦军投炮扫平,屋宅皆成瓦砾。

    城上城下,城里城外,尸骸遍布,血流成河。

    将要入夏,有秦军将领眼见雨季来临。士卒多病,士气低落,劝大将军江善暂且休兵,等来日再战。

    江善大怒,以动摇军心之罪,斩进言之人。

    当日,将中军帅旗插于樊城之下,表明自己决意攻取樊城之心。

    秦军军心大振,一鼓作气,终于破城而入。

    樊城守军死伤狼藉。却退回内城,与内城百姓协力守城。竟无一人出降。

    秦军又与守军在内城纠缠数日,终于尽歼灭樊城守军。

    樊城守军自镇守使王献之下,尽数战死,别说降者寥寥,便是被俘之人,也没几个。

    到了这个时候,秦军也是筋疲力尽,伤亡惨重。

    而樊城内外,也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一块死地,散发出的死亡味道,几里之外就能闻得到。。。。。。。

    大将军江善强忍着怒火,才没有下令屠了樊城。

    但雨季已然到来,周遭水势暴涨,襄阳守军蠢蠢欲动,江善知道,不能再耽搁下去了,不然的话,当年水淹七军的故事,可能又要在此地重演一番。

    于是,大秦成武十五年初夏,江善迁樊城幸存之百姓,六万余人,随军北去,临行前,却放了一把大火,将樊城重镇,烧为白地。

    至此,樊城之战落下帷幕,千年重镇,毁于战火,不复存焉,顺势再断襄阳一臂。

    成武十五年夏末,大将军江善迫不及待的再次领兵南下,渡汉水,围襄阳。

    但此时,江善已经无暇分兵四出,攻略荆襄诸地了。

    不过被围在襄阳的有南宋名将岳东雷,也让江善很是心满意足,若能就此攻下襄阳重镇,生擒岳东雷,在他看来,此乃不下于灭宋的大功,定能使他名传天下,不让于人。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天下大势,在此时,也有了变化。

    成武十五年初,大将军木华黎密报于晋国公赵石,回鹘不稳,与花勒子模暗通款曲,欲行不轨。

    他截获了花勒子模国王给回鹘大汗的书信,其中还牵涉到了吐蕃佛国,思量再三,并未报上朝廷,而是密报于晋国公赵石得知。

    果然,他得到了晋国公赵石回信,让其不必声张,又有密令给他。

    于是,大秦成武十五年夏天,拉乌尔汗木华黎在云外草原回盟草原诸部,重申旧约。

    此次盟会,持续数月不绝。

    实际上,在这段时间里,草原各部人马,尽都在暗中调拨,草原上,战争的脚步声,正在回响不停。

    而河北,这一年夏天,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燕王李任权义子张柔,以平乱为由,悍然起兵,联结友好,并河北各部人马,杀李任权义子十数人。

    接着,细数李任权罪状,围李任权所居之燕城。

    一时间,河北风云涌动,战乱四起,豪杰遍地。。。。。。。。

    因李任权布置得当,没让内应打开燕城城门,张柔屡攻燕城不下,在其他终于李任权的各路人马围攻之下,又听闻蒙古军已经起兵南下,遂带领部下,突围而出,南渡黄河,率部降秦。

    其实,这个时候,晋国公赵石,已然来到开封。。。。。。。

    从夏初之时,河北谍报来到大秦京师长安,因樊城之战的缘故,并未引起大秦朝堂多少振动。

    因为刚刚与蒙古人签订合约,河北再乱,也是人家的事情,大秦朝堂上下,多数都觉得,河北再乱,也是家门之外的事情,最紧要的,还是中原之战。

    但这个时候,晋国公赵石入宫见驾。

    谓皇帝陛下曰:“陛下若还信得过臣,便许臣以兵权,节制河南,河中,河东,草原兵马,趁此天赐良机,挥军北上,不出两载,臣可为陛下,扫平辽东,南宋,南唐,不过苟延残喘之国,虏其魁首于阶下,早晚间事。。。。。。”

    “然那时再图河北辽东诸地,恐多艰难。不如趁此之时。一力平之。此等开疆拓土之功,皆为汉唐事业,当年,臣与陛下在勤政殿中之语,言犹在耳。”

    “陛下许臣以王位,臣今日来取,就是不知陛下肯应否,若陛下有所顾及。臣也无话可说,今陛下身边,名臣大将,不知凡几,少一个赵石,也没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