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7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世杰讶然,这些消息,他还真接触不到。

    “这么说来,图谋可是不小,蒙古人。。。。。。。”张世杰有点牙疼,“竟有如此野心?”

    赵石斜了他一眼。心说,何止,人家蒙古人可还做过江山呢,都打到欧洲去了,还把北边那头坐地熊祸害了个够呛,也就你们这些读书人,看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的,这天下英雄,多了去了,哪个真个是读了圣贤书才开了窍的?

    “蒙古人还在草原上喝风呢。只是三两跳梁小丑在作祟,大哥到了河中。叫杜猛林小心些便是,只要太子无事便成,那么多的人,护卫不周也是有的。”

    张世杰点了点头,他没指望别的什么,毕竟杜山虎,张峰聚这两位,虽和赵石交情匪浅,但皆已坐镇一方,若没有战事,赵石对他们也不能肆意指手画脚了。

    这个道理张世杰明白的很,他所说的费心不在这里,却引出赵石这么一番话来,张世杰觉着,也算是值了,到时见了杜大将军,也更好说话。

    “大同那边。。。。。”

    赵石不在意的笑笑,“放心,早已派人过去了,行宫还在建,不过总不会委屈了太子殿下,其他人将就将就,过几年再去,肯定就不一样了。”

    话有点不好听,张世杰有些讪讪,同时也为赵石心疼。

    大同是晋国公封地,按理来说,大同税赋应该分作三份,朝廷,地方以及晋国公,实际上是两份,朝廷之外,地方和晋国公的都要进晋国公府的库房,然后分发出去多少,就要看晋国公府的了。

    但现在,晋国公府分文未取不说,太子殿下出巡到大同,一应事宜所费,却都得晋国公府出,连地方上都不用了。

    这么一来,晋国公府的银钱,可谓是流水般花了出去,那可不是个小数目,即便是张世杰这样的人,也替自家表弟心疼了。

    赵石很轻松,张世杰不知道,皇帝陛下也觉出了不好意思,出京之前,宣赵石入宫时,就提了出来,大同商税在未来数载之内,将全部留在大同,修建行宫之外,其余全归晋国公府所有。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不过只要朝廷没再有其他明令下来,也就会如此这般的维持下去。。。。。。。

    赵石回去琢磨了一下,大同商税可也不是个小数目,而且还在越来越多,所谓商税,其实商旅往来的税目只占一小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将是大同的矿产和武器交易,粮食什么的不用想,这个口子不会开。

    按照皇帝陛下以往的作风,赵石当即就察觉,皇帝又开始耍心眼儿了。

    无疑,这将很快会补足晋国公府的亏空,甚至有很多盈余,晋国公府豪富之名,怕是再也甩脱不掉了。

    但如此一来,闹出不少风波的大同商事,也就可以拖一拖了,到了旨意下来,这事差不多就落在了晋国公府的头上。

    商税收的好,收的合理,一应处置的妥当,那就是朝廷的功劳,反之,嗯,可以推到晋国公府头上嘛。

    反正,晋国公也是以军功起家,商事上有了差错,也怨不到晋国公,但吃点亏总是难免。

    这是皇帝陛下一贯的作风,算盘珠子打的噼里啪啦作响,次次都是吃小亏占大便宜,让赵石极为恼火儿,却又无可奈何,当初那个景王府中的混小子怎么就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了呢?赵石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小说《将血》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河洛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将血》更多支持!

    张世杰本想着和赵石同行去潼关,但最终,他还是先行了一步。¥f

    没办法,因为他看出来了,赵石真是不着急,想是在为河洛张大将军等人容出更多的时间,拖一日算一日。

    至于赵石打的什么算盘,张世杰也没问。

    除了他自己这里满脑门的官司之外,赵石河洛一行,到底担负着怎样的职责,他也不是很清楚。

    而朝廷军权最重的两位大将军碰面,又会有着怎样心照不宣的默契和碰撞,他也猜不透。。。。。。。

    而赵石也没再说过多的话语,张世杰明显的能感觉到,这位表弟对朝堂上的事情,越来越不上心了。

    比如,他此次出行,回朝之后,职位会有怎样的变动,而此事,无论对他本身而言,还是对晋国公府来说,其实不是小事情。

    但赵石至今只字未提,反而是张世杰自己,屡屡有所求助,这让张世杰有些脸红,但在心里,却也松了一口气。

    带着这样矛盾的心情,张世杰辞别赵石,径自带人先走了。

    赵石一边让人瞧着太子那边的动静,一边带着人在华阴优哉游哉的停了下来,让华阴上下,感觉压力倍增。

    数日之后,太子一行启程,赵石得到消息之后。立即命人收拾行装。也上了路。

    朝廷邸报也接二连三的追了上来。长安城内很热闹,等到了潼关,朝廷邸报终于送来了一个重量级的消息。

    同门下平章事之位有了人选,正是那位周枋周大人。

    虽然很多人或多或少都预料到了,但最终的结果,还是让人觉着有些不可思议。

    已经到了潼关的赵石,没有多做理会,在他看来。如今的中书,谁来做这个同门下平章事,其实都不重要,皇帝陛下需要的就是一个听话的人。

    周枋资历不深,却又得李圃看重,还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吗?

    而当同门下平章事之职尘埃落定后,朝堂上的纷扰可能也要告一段落了,因为皇帝陛下已经安插了足够多的心腹臣子,很快就能将朝政大权完全拢入手中,之后要做的。可能是安抚人心,可能是立下规矩。谁知道呢。

    到了潼关的晋国公一行,受到了潼关兵马指挥使谭行林的热情款待,这位指挥使大人其实上任不久。

    要说呢,这位是正经的晋国公旧部,出身羽林左卫,曾随赵石东征,还参加过平蜀之战,论起地位来,当年可是和杜山虎,张峰聚并列,并没有多少差距。

    但现在和其他众人相比,可就天差地远了。

    搁在十数年前,潼关指挥使定然是大将军无疑,但现在嘛,时移世易,潼关兵马指挥使最多最多,也只能算是四品武职了,权责上,也没法跟前方统兵将领们相提并论,只能说是粮草总管。

    随着河中,河洛陷落于秦军之手,潼关正在失去他的战略地位无疑。

    不过也怨不得旁人,当年景兴皇帝拆散羽林左卫之时,羽林左卫中的赵石心腹将领,纷纷到外间赴任,独独留下谭行林在羽林左卫为羽林左卫副都指挥使,算是给赵石看家,这样的信任,实不比其他人差了。

    但王虎任职期间,谭行林日子不好过,这位眼瞅着其他人手握权柄,前程一片光明,自己则在羽林左卫受王虎的气,最终没忍住,自请调离羽林卫,来了潼关。

    要是平常时节,也不算什么,但那会儿其实在赵石进京之后,最孤立无援的时刻,在朝堂上没什么根基,功劳却又为帝王所忌,挂着羽林中郎将的虚衔,兵权也没剩下了多少,旧部四散出京,虽然职位都不错,但也都在为人隐隐排挤。

    他这么一闹,等于是断了赵石后路,为羽林左卫兵变埋下了伏笔。

    官场大忌,他犯了最重的那一条,为了自家前程,背主而去。

    所幸,走的还算光明正大,留下了些余地,但也就是这样了,之前同袍情谊,简拔之恩,重用之情,皆都断了个干干净净。

    后果嘛,现在也看到了,到了潼关,与张峰聚等赵石旧部形同陌路不说,无论张培贤和折汇,也都不会给他任何出头的机会。

    苦熬至今,各部连番激战,杜山虎,张峰聚都已是朝廷上将,而他却只能呆在潼关眼巴巴的瞅着。

    到了成武六年的时候,因河洛变乱,波及到了潼关,前任潼关指挥使因大军粮草事,受了牵连,加上岁数也到了,于是就势上了辞呈,回乡养老去了,再加上大将军折汇定罪,潼关这里的折汇旧部也受了波及。

    如此一来,潼关兵马指挥使的职位,也突然落到了他的头上。

    蹉跎至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