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5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徭薄赋,那是题中应有之义,蜀中税赋。已经和秦川差不多,十几年来,蜀中税赋只加征过一次,从一年一收,到一年两收,毕竟蜀中有天府之国的称呼,就算一年两收,也要比当年蜀国的税赋要低的多。

    而且,蜀中徭役,也轻的很。除了每年例行修缮沟渠道路之外,便没有旁的徭役了。而这其中,罪役又占了很多一部分,使蜀中百姓,生活安定,也日渐富足,这些年蜀中士子越来越多,也正体现了蜀中百姓之富裕。

    但这些明显还不够,至于再多的手段,嗯,只要有了想法,朝臣们都是干嘛用的,皇帝陛下一点也不担心,朝臣们会没有章程。

    皇帝陛下想了想,他对科举取士之法,越来越是不满,但这事和赵石说说成,想让赵石再说出点心意来,怕是强人所难了。

    于是,皇帝陛下招了招手,外面的太监自然不敢远离,时刻都在注意着殿内的动静,这会儿立即便出现在皇帝陛下面前。

    “换桌酒菜。。。。。。”

    说了半晌的话,酒菜也都凉了,而赵石也才垫了个底,顺口就提了意见,“锅子味道太淡,多放点调料,肉要多些。。。。。。。”

    皇帝陛下愣了愣,随即就笑了出来,乾元殿的值守太监却是一个哆嗦,险些没栽倒在地上。

    皇帝陛下立即收敛了笑容,摆手让太监去准备。

    不多时,殿内重又换了一桌菜肴,锅子大了,肉也多了,也是一锅的浓汤,味道出来,总是清汤寡水的用膳的皇帝陛下都抽了抽鼻子,暗道,这些御膳房的狗才,往日不是尽糊弄朕躬吧?

    赵石老实不客气的夹了一口肉,尝了尝,不住点头,笑道:“陛下尝尝,这么吃来,才算有味道不是?”

    显然,他这里也是再不愿说什么读书人的事情了。

    皇帝陛下尝了几口,舒服的吐出一口长气,心道,这么个吃法,到是不错,但非是养生之道,将军们征战在外,总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他却身在宫中,六体不勤,这样吃下去,定要吃出毛病来。

    不过皇帝陛下还是多吃了两口菜,喝了几口酒,这才开口道:“爱卿可还记得年初离京时,朕与爱卿说的那些话吗?”

    赵石想了想,却有些茫然,出京之前,皇帝陛下跟他说的话很多,那时他也忙的昏天黑地,伐夏诸路兵马总管,这和之前他领兵征战都不一样,从大军汇集,再到粮草调拨,伐夏方略,各路兵马将领的任免,甚或是各处民役的召集等等等等。

    即便以他过人的精力,年初的时候也感觉肩上的担子太过沉重了些,甚至于不想再来第二次了。

    心下微一琢磨,不由便问道:“陛下是指哪一句?”

    皇帝陛下也笑了起来,也不说之前自己到底说过什么话,而是又问了一句,“爱卿回京有何打算没有?”

    这么一问,赵石立马就明白了,说的是封赏之事,这个话题,定然会提到,赵石并不意外,他这里也有准备,和之前的几个话题不同,这个事情是无法回避的。

    赵石也顿时清楚了皇帝陛下的意思,之前出京之时,皇帝陛下对他有过承诺,大致的意思便是伐夏功成,封赏定然让赵石满意云云。

    当时赵石并没在意,出京征战,皇帝陛下的承诺更像是将军们在激励将士们的士气,很多时候,做不得准。

    不过皇帝陛下既然这么说了,只能说明出京之前,皇帝陛下对于封赏之事,便已经有了自己的章程。

    这就是当今皇帝陛下和景兴皇帝最大的区别所在吧?赵石心中微叹,景兴皇帝对军前将领的忌惮,朝野尽知,将军们立功受赏,总要有些波折,说明景兴皇帝陛下之前没有任何成算。。。。。。

    让将军们尽力而为,功成之后,再想着怎么尽量剥夺将军们的战功,这么一来,显得过于刻薄寡恩。

    而当今皇帝陛下,在出征之前,就已想到功成之后封赏的事情,这对前方将士来说,实为幸事,而朝臣们,好像还遵循着景兴皇帝一朝的风气,在想方设法的阻拦着将军们应得的赏赐和荣耀。。。。。。。。。。。

    景兴一朝的臣子们渐渐老去,好像已经跟不上皇帝陛下,甚或说大秦攻伐天下的脚步了。。。。。。

    这样的念头在赵石脑海中一闪而过,但却并没有怎么在他心里留下痕迹,还是那句话,朝臣的新旧交替,跟他没多大的关系,他立下的功劳再多,也当不了同门下平章事不是?

    赵石心中微暖,在兴庆接到皇帝陛下口谕留下的阴影也消散了不少。

    遂道:“陛下,微臣说句实话,微臣多年领兵征战,没感觉出什么,领兵打仗,微臣份内之事,就像朝中诸位臣僚一般无二,文官治理天下,而我等武官,自然要为大秦开疆拓土,微臣乐在其中。。。。。。。但这一次伐夏。。。。。。”

    赵石摇了摇头,喝了一口酒,“山川阻隔,风沙狂野,费劲心机,才一战而定西夏,臣自小从军,至今差不多已经有二十年了,经此一战,臣终于感觉有些累了。。。。。。”

    不等赵石再说什么,皇帝陛下已经变了脸色,照这话头说下去,岂非要辞官归田?

    皇帝陛下殚精竭虑,自从知晓赵石有伐夏之意,便一直暗暗为此做着准备,封赏之事,在皇帝陛下看来,不是什么难事,拖延至今,却是要让朝中有太多反对的声音罢了。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会等到赵石这么一番话。

    想到大将军赵石若真的辞官不做,皇帝陛下心里竟然有了隐隐的恐惧,朝野上下忌惮于大将军赵石不假,但却没有人会否认,如今大将军赵石已然成为朝廷最坚固的那根支柱。。。。。。。。

    有了大将军赵石,可以上承天子,下慑群臣,更可镇住外间那许多骄兵悍将,有了这样一根支柱,大秦稳若泰山,甚至于,军前将士不会因朝廷争斗而烦恼,因为上面有一位大将军赵石顶着呢。

    而朝中文武,也不用担心军前将领们乱来,因为大将军赵石犹忠于朝廷,可以说些许乱事,大将军赵石能做到令到即平。

    这样一根支柱若突然间没了,那后果,即便是皇帝陛下,也无法不产生恐惧之感。。。。。。。。。。

    大将军赵石如果辞官,河中,河东肯定要闹起来,西北战事刚刚平静,也会出现反复,朝中的大臣们呢,能做什么?

    一定也是焦头烂额,与大将军交好的又该如何安抚?会不会外间没乱起来,朝中先起了内讧?

    即便没有这些,这皇位若没有了大将军赵石的支撑,也会摇摇欲坠吧?

    皇帝陛下没容赵石继续说下去,甚至不愿去想,这是不是大将军赵石在表明自己的不满,以退为进,因为以他对大将军赵石的了解,这样的可能性极低。

    皇帝陛下的脸色凝重的好像在对待生死存亡的大事,“柱国难道忘了昔日你我的约定?难道忘了你我的一番雄心壮志?天下群山,吾与君共之,大业将成,柱国难道要离朕而去吗?”

    (这一章费了不少劲儿,还是觉着不满意,但也只能这样了,阿草努力中。)(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君臣(五)

    皇帝陛下大急之下,爱卿也不叫了,直接唤起了赵石的表字,长安之乱后,少有提起当初密谋诸事的皇帝陛下,也再次说出了那句着实令人心动的承诺。

    不过这次注定是皇帝陛下自己吓唬自己了,也顺带证明了赵石在朝中非同以往的地位,这也正是自古以来的君王对能臣猛将既爱又恨的根源所在。

    有时候,一个人横空出世,足以改变一朝一国乃至于天下大势,赵石正在这条路上顺顺当当的走着,突然间露出我不玩了的意思,将皇帝陛下顿时唬的不轻。

    好在,这里没有旁人,不然的话,传之于朝野,群臣不管怎么忌惮于大将军赵石,听到这个,恐怕也就有一番纷乱,朝局立时不稳。

    就算误会澄清下来,可想而知,朝臣们在被吓了一跳之后的反应,将是如何的激烈,大将军也能立时被弹劾的奏章给淹没了。

    这玩笑真的不是随便开的,传出去丁点风声,都会让朝臣觉着,大将军这是在威胁朝廷,对朝廷的威信也会造成沉重的损害,文官们还不得反了天?

    赵石的话头被突然截住,又听了皇帝陛下这么一番话,顿时咧了咧嘴,他可没有半点要辞官的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